工商銀行,一年漲了8000億

A股2024年收官之戰,銀行股大出風頭。

從2024年12月20日起,以工商銀行為代表的銀行股開啟了漲漲漲模式,12月25日,42家A股銀行股一度全線“飄紅”,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銀行股價均創出曆史新高,工商銀行盤中市值更是超越中國移動,問鼎A股“市值之巔”。

把時間線拉長看,整個2024年銀行板塊整體漲幅仍然靠前:銀行指數2024年全年上漲超46%,遠超滬深300的14.68%。

與此同時,作為申萬一級板塊中的第一大權重板塊,銀行板塊總市值高達13.66萬億元,把剩下的30個板塊遠遠甩在身後,更是大幅領先第二名電子板塊的9萬億多元。

如果站在去年年初看全年,麵對降息大背景,銀行淨息差縮小、盈利放緩幾乎是確定性事實,誰也無法得出銀行板塊將會一騎絕塵的結論。

是什麽讓銀行股逆襲成了香餑餑?

01、銀行股集體大漲

“在大盤6000點時買的工行,在大盤3000點的時候翻倍了。”這個聽起來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是段子,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2007年10月16日至2024年12月25日,滬深300指數從接近6000點跌到3900多點,而同期工行後複權價格從8.18元漲到了16.4元。

17年時間,一個在跌,一個在漲,工行逆勢走出了與大盤完全相反的風格。2024年12月25日,工行市值一度超過中國移動,坐上A股老大的位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工商銀行市值2.46萬億元,比中國移動的2.54萬億元稍有落後。

而國慶後的第一個交易日(10月8日),工行市值為2.18萬億元,2024年年初(1月2日)更是隻有1.62萬億元,算下來,不到三個月時間,工行市值漲了2800億多元,一年漲了8000多億元。

迎來大漲行情的不止工商銀行一個。

根據Wind統計,2024年42隻A股銀行股,僅蘭州銀行一隻個股微跌1.27%,其餘41家全線累計處於上漲狀態。

具體來看,有四家銀行漲幅超過60%,分別是上海銀行(68.98%)、滬農商行(62.52%)、成都銀行(61.32%)和浦發銀行(61.14%);包括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在內的七家銀行漲幅在50%~60%之間。

六大行漲幅也多居於前列。農業銀行漲幅最高,達到了54.74%,緊隨其後的是工商銀行,漲幅為52.39%。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股價漲幅也都超過了40%,郵儲銀行的漲幅為37%。

銀行股大漲,持倉銀行的股民為2024年的投資畫上了最歡樂的句號。

據極速財訊報道,有股民2016年買入工行、中行、農行三隻股票,總成本3300元。2024年12月25日,“銀行股持續上漲”登上熱搜,該股民由於長期沒動賬戶,已忘記交易密碼,等到找回時發現,經過8年的封塵後,3000元的成本總盈利接近4000元,其賬戶浮盈竟然超100%。

“銀行股屬於慢牛上漲,隻有這樣的東西才能賺錢,相反,暴漲暴跌的股票,除非能在高點跑掉,根本賺不到錢。”股民王宵對《財經天下》表示。

據他描述,其所在的股票交流群裏,關於銀行股的討論熱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升溫,去年3月,討論的話題是關於“銀行股躺贏”,8月,有人說銀行股到頂了,10月,有人自稱買銀行股2年收益翻倍,11月至今,討論變成為“準備買銀行股吃利息了”。

《財經天下》在雪球社區看到,不少用戶都在曬自己投資銀行股的收益,一位投資者表示,“今年收益率42%,小賺10萬元,從去年年底開始重倉銀行股,不過可惜拿的是股份製銀行,沒四大行賺得那麽多”。

在這方麵,銀行股資深跟蹤者董武非常有發言權。他從2020年起,便開始大量閱讀銀行相關的財報、書籍、研報、網絡文章,用以學習、研究、投資銀行股。

最初兩年他買的是郵儲銀行,隨後清倉。“清倉後我於2022年11月重倉了很多人並不看好的農行,結果2023年農行成為A+H股雙料上漲冠軍。”招行是董武2024年5月買入的第3隻銀行股,用他的話說,“銀行股不買招行,就如同買白酒不買茅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盤,董武分享稱,其持倉過的農行盈利239%、招行盈利36%、郵儲銀行盈利32%、建行盈利56%。

種種鮮活的案例,都很難不讓投資者心動。有網友作詩道:“年少不知工行香,錯把科技加滿倉,年少不知農行好,錯把豆包當成寶,年少不知中行醉,錯把白酒當安慰,年少不知建行強,錯把證券當棟梁。”

02、銀行為何大漲?

信達證券發布研報稱,銀行板塊具有明顯的順周期特征,在政策寬鬆釋放積極信號、企業投資需求回暖後往往伴隨銀行股修複行情。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餘豐慧對《財經天下》分析道,2024年銀行股之所以又“香”了,主要是由於幾個方麵的綜合作用。一方麵,中國經濟複蘇態勢良好,為銀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麵,貨幣政策相對穩健,有利於維持合理的流動性環境和穩定的利率水平,這對銀行股形成了有力支撐。此外,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注冊製全麵推進,市場信心得到增強,資金更傾向於流向業績穩定、估值較低的價值型股票,如銀行股。

2024,銀行的業績表現究竟如何呢?

《財經天下》梳理2018年至2023年業績發現,以工行為首的六大行,淨利潤一直是增長的,日賺錢能力也逐漸上升。

工行於1984年1月1日成立,是四大老牌國有行中最晚成立者,如今已走過40年曆程。在英國《銀行家》雜誌發布的2024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工行以5234億美元的一級資本連續12年位居該榜單榜首。

在國內,工行亦是資產規模、營收規模、淨利潤最大的銀行,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這三個數字分別為48萬億元、6264.22億元和2690.25億元,“宇宙大行” 之名當之無愧。

2023年,對工行來說是個坎,公司營收出現3.7%負增長,淨利潤微增0.8%。

究其原因,這兩年,淨息差收窄是最令銀行頭疼的問題,工行也不例外。銀行收入主要靠利息,工行2023年利息淨收入比2022年減少369.72億元,下降5.3%,占營業收入的77.7%。淨利息收益率從2022年的1.92%降到了1.61%,降幅達到16.15%。

針對業績波動,工商銀行表示,主要是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下調、存款期限結構變動等因素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從公眾端收取的貸款利息減少了,居民存款定期化及長期化,又拉高了向公眾端支付的利息。

然而,營收增速的下降隻是暫時的。時間來到2024年第三季度,工商銀行的業績已有所好轉,公司營收下降3.8%,降幅較上半年收窄2.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2690億元,同比增長0.1%,由負轉正。

天風證券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工行淨息差為1.43%,與2024年年中持平。結合2024年下半年的貸款利率和存款掛牌利率雙向調整環境下,公司未來息差壓力可能有所減緩,營收能力也可能隨之向好。

在多位金融人士看來,工商銀行的實力毋庸置疑。單說品牌形象,其地位就難以撼動。雖然工行被冠以“愛存不存”諧音梗,但在絕大多數儲戶,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眼中,工商是最安全的銀行,是最敢把存款放進去的銀行。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工商銀行在長期經營中形成了“工商企業的銀行、城市居民的銀行”的形象,該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餘豐慧則從業務能力上分析稱,工行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擁有顯著的差異化優勢。它具備龐大的客戶基礎和廣泛的網點覆蓋,這為其提供了穩定的存款來源和豐富的零售及企業客戶服務機會。它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和創新,最終演化為數字化轉型,提升了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

此外,工行在國際業務方麵有著深厚的積累,其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和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

因此,餘豐慧認為,“A股市值第一”的標簽對於工商銀行而言,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勝利,更象征著市場對其綜合實力的認可。

如果說工商銀行是國有行走勢穩健的一個縮影。2024年,國有行之外的其他銀行表現亦佳,進一步驗證了銀行股“利空出盡、後市凶猛”的事實。

以關注度較高的幾家股份行為例,2024年,浦發、華夏、招商、中信、光大漲幅分別達到61.14%、51.23%、49.77%、42.26%、40.63%。如此優秀的表現,基本也與各家的業績情況正相關。其中,浦發銀行連續三個季度正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增長達到25.86%,同期,華夏銀行也連續三個季度利潤增長。

03、在銀行存款,不如買銀行股票?

僅有業績還不足以支撐銀行股的狂奔。買一家公司的股票,股民賺得的錢,一部分來源於股價上漲,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部分是股息分紅。

餘豐慧強調,“銀行股的分紅率較高,對於追求穩定回報的長期投資者來說具有較大吸引力”。

職業投資人、雪球大V朱酒告訴《財經天下》,從銀行股上漲的次序上,不難看出其背後的資金邏輯,“之前數年,幾大國有行的估值長期低迷,股息率長期保持在高位,而其全市場中的頂級信用,又讓大資金們有了足夠的安全邊際,這是它們領先上漲的原因”。

所謂“股息率”,是衡量企業淨利潤分配給股東的收益率,即企業賺的錢中,有多少是通過股息的形式分給股東的。其計算公式為:股息率 = 每股股息÷當前股價。理論上,股息率越高越好。

Wind顯示,2024年銀行整體股息率為4.83%,而如果存款到銀行,在經曆多輪存款降息後,一年期定存利率目前僅在1%出頭。難怪網上盛行起“在銀行存款,不如買銀行股票”的言論。

反映到分紅情況,2024年已有3973家上市公司實施了現金分紅,現金分紅金額合計2.4萬億元。這近4000家中,有34股分紅超百億元,其中,工行為年內分紅金額最高個股,為1092.03億元,建行緊隨其後,分紅金額為1000.04億元。農行和招行,也以808億元和497億元分紅金額,位列第五位和第九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月7日起,六大國有銀行還將迎來新一輪密集的中期分紅,合計分紅規模超過2000億元。可以肯定的是,新一輪分紅結束後, 一大批銀行的忠實投資者又要拿錢拿到手軟了。

柏文喜提到,影響銀行股價上漲的資金麵因素也不容忽視,包括中央匯金、保險、基金及北上資金的增持行為,特別是被動基金的增持力度。

正如柏文喜所講,中泰證券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各機構持倉占銀行股流通市值的比重由高到低為被動資金(1.94%)>北向資金(1.91%)>主動基金(0.52%)。

中央匯金可以理解為國家隊,2023年10月,中行、建行、工行、農行四大國有銀行先後公告,獲中央匯金增持股份,增持合計超過1億股。而回顧曆史,2008年至2013年間,中央匯金公司有5次宣布增持大行,三次增持在市場底部,國家隊不愧是市場上的聰明錢。

險資方麵,在2025年元旦前一天,平安人壽還在瘋狂囤購銀行股,其在官網發布消息,宣布舉牌工行H股,持股比例增至工行H股股本的15%,此舉被媒體用“罕見”一詞形容。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平安人壽上一次還是在2019年對中國金茂的舉牌。

除平安人壽外,2024年年初,民生保險拿下網商銀行的超10%股份,長城人壽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無錫銀行股份,這也是2015年以來,時隔8年的第一例險資舉牌A股銀行。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長城人壽對無錫銀行的持股比例已增至6.97%。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頻頻增持銀行股的邏輯和個人投資者如出一轍,主要是看重其低估值、高股息率等屬性,以匹配保險業資產端需求。

朱酒最後總結道,2025年,是各項利好措施落地兌現之年,可以預見全年的變化會比較複雜。但對銀行股來說,市場向好則風險降低、需求上升,市場平淡則成為大資金的安全選擇,可攻可守。如果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比預期中更快一些,則銀行股的強勢還會持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