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拉股市?為了刺激消費?

牛市結束了嗎?

其實,需要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1、我們為啥要拉股市啊?

2、拉股市是為了刺激經濟嗎?能夠刺激消費嗎?

先看第一個問題:為什麽要拉股市。

這一波牛市,監管嗬護的痕跡相當明顯,很多措施就是直接托舉股市的。

沒有什麽繞繞,就是直接拉股市,比如央行給金融機構錢,讓他們直接買股票;央行讓銀行給大股東錢,讓他們買股票。各種吹風,也是拉股市等等。

這個轉變太意外了。

因為,之前上麵就一直不把股市當回事兒,十多年來股指一直在3000點上下波動。還擔心,漲得高了會引發係統性風險。

我們的市場就是融資市,隻要IPO能夠發出去,一切都不是問題。

領導匯報的時候,業績也都是今年IPO了幾家企業,融資了多少等等,絕口不提市場漲了多少點,老百姓賺了多少錢等等。

這一切都沒有改變,為啥上麵突然要拉股市呢?為何突然就把股市的熱情點燃了呢?

如果把拯救經濟看做一場戰役,那麽拉高股市就是第一個攻堅戰。

當前經濟增長的主要問題就是,信心問題。

企業不投資,老百姓不消費,全都在躺平,任憑宏觀怎麽刺激,微觀就是不跟,乘數效應一直向下。

拉股市,就是直接刺激信心,把躺平的企業家和消費者扶起來,告訴大家別躺了,趕緊起來幹事兒。

信心起來後,乘數效應起來後,這個時候就需要財政刺激了,此時搞財政刺激能夠事半功倍。比如,以前需要5萬億的刺激規模,現在可能需要2萬億就能實現了。

等大家的信心起來了,財政刺激資金到位了,全國各項目上馬了,消費起來了,這台經濟機器就會重新回到高速增長軌道,反過來又會支撐股市。

總之一句話,現在確實需要股市大漲來刺激信心。

第二個問題:拉股市真能刺激消費?

什麽推動IPO,拉動經濟增長,財富幻覺刺激消費等等,這些邏輯還是其次。

李迅雷報告有個一個觀點:股市上漲不僅不會刺激消費,可能還會抑製消費。

我把他核心內容總結,並分析一下:

1、股民占總人口的比重不高,個人投資者資產規模較小,且兩極分化嚴重。

目前個人投資者數量估計在2.2億人左右,占中國總人口數量的15.6%。上交所的個人投資者中賬戶50萬元以下占80%,持有市值在所有個人投資者中占13.8%;賬戶300萬元以上的個人投資者賬戶數隻占3%,持有市值在所有個人投資者中超過60%。

數據什麽意思呢?

即便股市上漲能夠讓大家賺錢,但是賺錢的人也隻是一小撮人,對消費提振有限。

絕大部分股民都太窮了,即便股市上漲了,他們的資產提升也有限,對消費提振不明顯。

比如,原本5000塊,股市上漲30%,資產增值1500塊,並不會明顯提振消費。

隻有20%的股民資產50萬以上,股市上漲確實能夠有可能提振這群人的消費。

2、老百姓的資產,80%是房子,2%是股票。

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其中以實物資產為主,也就是房子,戶均253.0萬元,占家庭總資產的八成。

股票加上基金在金融資產中也隻占10%,考慮基金中權益型較少,股票在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中的占比不足2%。農村居民家庭資產中占比應更低。

什麽意思?

以前所謂的財富幻覺刺激消費,基本上都是房子上漲刺激消費,而不是股票上漲。

股票上漲對於居民資產來說,幾乎沒啥影響,因此也不會刺激消費。

3、統計上看,消費跟股市沒太大關係。

從2011年2月到2024年10月,滬深300指數分別為過去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的漲跌幅與下一個月的社零環比增速(季調)構成散點圖。

研究顯示,社零環比的波動與滬深300指數的波動之間均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4、股市上漲,不僅不會刺激消費,還可能會抑製消費。

股市上漲是另一種形式的財富分配,而在這個分配過程中,隻有極少數人賺錢了,絕大部分人都虧錢。

《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2022年發表於《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作者安礫、樓棟、施東輝)的研究顯示:

將個人賬戶進一步分成四組:0-50萬元(WG1)、50萬元-300萬元(WG2)、300萬元-1000萬元(WG3)、1000萬元以上(WG4),

四組個人投資者的累計損益分別為−2500億元、−420億元、440億元、2540億元。

即財富總量後85%的個人投資者因采取主動型投資策略損失了2500億元,而財富總量前0.5%的個人投資者則賺取了2540億元。

換句話說,所謂牛市,隻是個別大戶的牛市,是散戶虧損最慘的“熊市”。

為什麽牛市,散戶卻巨虧呢?

一方麵是技術問題,牛市多急跌,過去6輪牛市中,階段性跌破20日均線並不罕見,一共99次。

散戶又是追漲殺跌的策略,所以虧損最慘。

另一方麵,大戶的信息渠道,風險對衝方式等等,比散戶更豐富,別人虧錢的時候他們不會虧。

老百姓本來錢都不多,股市的錢再虧了,更加會抑製消費。

5、股市上漲,受益的隻有大股東,而大股東第一反應就是,減持。

股價上漲,大股東是最確定性的受益人,也是最大的受益人。

股價上漲後,他們並沒有想著增發股份,而是減持,清倉式減持,想方設法的減持。

有數據顯示,9月19日至10月9日期間,有199家A股公司宣告股東將要減持。

從上周一開始,又有55家公司宣布減持,減持規模74個億。

雖然監管嚴格限製大股東減持,但是他們減持的方法太多了,根本擋不住。

而且,這些人股票減持後,他們並不是在國內消費了,或者在國內進行投資,買房之類的,而是把大規模資金都轉移出去了。

看看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多大就知道了,牛市以來,人民幣貶值了3000點。

一句話總結就是,大家都以為,股市上漲能夠帶來財富效應,然後刺激大家消費,從而拉動經濟,這樣都是美好的願望。

現實是,股市上漲不僅不能刺激消費,反而會抑製消費。

我們再看一個思路:股市風險。

前一段時間,某前證監會高層曾表達一個觀點,股市漲到4000點,相比GDP規模來說太高了,風險太大了,因此不希望股市漲到4000點。

雖然這話不是官方表達的,但是從之前的行為來看,確實就是這個思路啊。

監管就認為,風險是漲出來的,股市漲太高再跌下來,太過慘烈。比如當年為了防止股災發生而引爆了股災等等。

所以,我們才會在股市上漲的時候,官媒給市場喊話:不要瘋牛,要慢牛。

綜上,經過這一波股市大漲,把躺平的人扶起來多少不太確定,但是確實擾動了市場情緒,讓很多人動了起來,使命可以說完成了。

從監管角度看,他們確實知道,想通過拉高股市刺激消費,簡直是天荒夜談,更不用說拉動經濟了。

風險是漲出來的,上麵可能會更加關注股市風險了,托舉股市的動力可能會下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