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超級融資映入眼簾。
近日,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元戎啟行”)宣布完成1億美元C1輪戰略融資,由國內頭部主機廠獨家投資。投資界從知情人獲悉,該主機廠正是長城汽車,且1億美元已到賬。
而公司身後的掌舵者是一名85後博士周光。他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後赴美留學攻讀博士,職業生涯始於自動駕駛行業。2019年,周光回到深圳創業,一手創立元戎啟行,至今累計融資超5億美元。
透過元戎啟行,我們不僅看到風起雲湧的自動駕駛江湖,也目睹深圳這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之城的崛起。
始於清華,85後博士創業
剛剛長城投了
追溯起來,四川長大的周光從小就對機械電子產品感興趣,幾乎把家裏的電器、玩具等都拆裝了個遍。他從初中開始接觸編程,還在高一的時候就參加全國第三屆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盡管當時連指導老師都沒有,最後卻獲得了金牌。
讀本科時,周光進入了清華大學“基礎科學班”,癡迷數學和物理。他曾表示,機器學習的很多邏輯都與數學密不可分。此後,周光又遠赴美國求學,在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攻讀人工智能博士,同時在德州儀器Kilby實驗室主導自動駕駛機器人項目。2016年畢業後,他加入百度研究院自動駕駛事業部工作,從此與自動駕駛結下不解之緣。
2019年,周光決定回國創業。談及創業初衷,他認為中國的機會在於物理AI的數據獲取,隻有擁有機器人和設備才能產生數據,進而形成超級智能,“希望回國創業可以將自己的AI技術背景與國內的產業鏈優勢相結合,從而推動達成物理世界的通用人工智能。”
很快,元戎啟行在深圳市正式成立,公司名稱出自詩經,意為“大軍出發”。
早在2020年,元戎啟行就開始布局“無圖”方案;時隔兩年,旗下DeepRoute-Driver 3.0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正式發布,不再依賴高精度地圖,沒有使用區域限製;今年4月,元戎啟行又推出基於端到端模型的智駕平台DeepRoute IO,在此基礎上,元戎啟行正基於英偉達Thor芯片研發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
在近日的媒體溝通會上,周光回憶,在和第一個客戶接觸時,客戶不相信是真無圖方案。於是元戎啟行就做了“板車實驗”,即客戶隨意指定地點,板車拉著測試車過去,然後測試車就地開跑。最後,經過在縣城、小巷子、內部道路的測試,元戎啟行獲得了客戶認可。
官方資料顯示,元戎啟行團隊目前超800人,方案已量產落地近2萬台車,正與多家車企共同推進十餘款車型的量產合作,包括長城新藍山車型和10月底上市的Smart精靈5號。與此同時,元戎啟行正在探索新的商業化路線基於端到端模型,用量產車實現Robotaxi規模化運營。
談及IPO規劃,周光表示無論融資還是IPO,都是為了實現長期目標的一個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是必須的,對公司是有益的,我們就會去做。”接下來,或許可以期待深圳下一個自動駕駛IPO誕生。
崛起於深圳,VC/PE雲集
一度瀕臨發不出工資
元戎啟行背後的融資故事頗為精彩。
時間回到成立當年,元戎啟行先是獲得天使輪融資,由複星銳正、雲啟資本、鬆禾資本、耀途資本、七熹投資、貴邦資本投資;緊接著又完成近5000萬美元Pre-A輪融資,由複星銳正領投,雲啟資本、VentechChina等機構跟投。
談及當年融資,複星銳正資本董事長金華龍曾表示,複星銳正從2016年開始關注自動駕駛係統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堅定看好自動駕駛及智聯網聯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無人駕駛是國家現在重點扶持的產業,具備巨大的市場空間。
一年之後,元戎啟行完成A輪融資,由東方富海、複星銳正和雲啟資本投資。但很快資本寒冬襲來,自動駕駛行業走入低穀,不少創業公司遭遇現金流困境,元戎啟行也不例外。在《每日人物》的采訪中,周光曾透露,到2020年初“發完那個月的工資就沒錢了。”
在那段時間裏,他密集地見投資機構。直至2021年9月,元戎啟行宣布完成3億美元B輪融資,由阿裏巴巴領投,時代資本、複星銳正、雲啟資本、耀途資本跟投。值得一提的是,元戎啟行此輪投後估值超10億美元,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2022年,元戎啟行又完成B+輪融資,但未向外界透露更多相關信息。
回顧元戎啟行的崛起曆程,離不開深圳這座城市。周光曾坦言,深圳包容的環境和產業鏈支持,是他決定紮根於此的重要因素。在他看來,深圳地處大灣區擁有完整的汽車電子產業鏈,有技術及生產優勢,同時集聚了更多海內外科技人才,能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
例如元戎啟行與行業上下遊攜手打造“量產生態圈”,當中便有很多深圳企業,與深圳企業溝通有天然的地理優勢,溝通效率很高,可以很快滿足元戎的需求,相較於上海及類似城市的供應商,時間上最少縮短2天以上。
此外,周光認為深圳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營商環境也為創業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尤其是在智能駕駛和人工智能領域。
“深圳在營商環境建設和發展中,始終能夠審慎地對待科創企業,為科創企業提供租金、補貼和稅收優惠。當中,深圳市各級政府部門認真聆聽我們的訴求,給予我們政策方麵的支持,讓我們免除後顧之憂,更好的投入到自動駕駛的技術研發之中。”
為何是深圳?
透過元戎啟行,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版圖一一浮現。
事實上,深圳是中國最早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推廣的城市之一,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一係列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也為深圳集聚一大批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和上下遊配套企業。
這裏不僅有比亞迪,也坐擁華為、大疆、匯川技術、速騰聚創、佑駕創新、貝特瑞等一大批產業鏈上的優質企業。正是他們,讓深圳一躍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
最新轟動一幕是在今年8月,華為旗下的引望公司連續獲得來自阿維塔科技、賽力斯汽車投資,金額共計230億元,以此計算估值高達1150億元,一舉成為深圳近年來最大的新晉獨角獸。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增加值達763億元,同比增長38.2%,位列“20+8”產業集群首位。而以新能源汽車產量計,深圳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73萬台,首次登上新能源汽車產量全國第一的寶座。
截至2024年5月,深圳已累計開放測試示範道路944公裏,並向19家企業的349輛智能網聯汽車發放了道路測試及示範應用通知書1037張。與2023年底相比,開放道路裏程增長12.65%,牌照數量也增長了48.14%。而在今年7月公布的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深圳也首批入選。
不久前,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政府監管平台招標結果公告發布,根據招標內容,該項目不僅是國內首個落地的城市級車路雲平台,也是首個涵蓋智能網聯汽車全鏈條、全周期管理的政府監管平台,有望在2025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那麽,產業騰飛的密碼是什麽?
佑駕創新創始人劉國清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深圳有非常好的人力、供應鏈與產業資源,這對一家企業來說都至關重要。在劉國清看來,“這是一個想象空間很大的城市,這也是深圳的獨特之處。深圳尊重創業、尊重人才,也擁有大量創業成功的案例。”
具體而言,深圳依托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形成以比亞迪為鏈主的“三電”“三智”產業鏈條,以及充電樁等配套產業。目前深圳擁有2.4萬家新能源和數字能源企業,以及比亞迪在坪山區和深汕合作區百萬級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這當中也少不了深圳的政策支持。2022年6月,深圳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列入全市重點發展的“20+8”產業集群;同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生效,首次對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登記、上路行駛、交通事故權責歸屬等事項作出具體規定;隨後,深圳市八部門又聯合發布《深圳市促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
今年6月,深圳市投控基石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順利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這是深圳市首支正式備案的“20+8”基金。該基金圍繞以深圳地區企業及國內其他地區,可導入到深圳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企業為主的全產業鏈進行投資。基金總規模50億元,由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深汕引導基金等8家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產業更迭,激蕩不已,背後不僅僅是一個個奮鬥逆襲故事,也往往決定著一座城市的命運。此時此刻,我們正在見證無數這樣的產業故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