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45.9萬家“陣亡”:搞餐飲的出路是出海

來源: 無相君 2024-04-25 01:31: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53 bytes)

這可能是餐飲企業最冷的一個春天。

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注銷和吊銷的餐飲企業達到45.9萬家。

其中3月吊注銷量18.0萬家,環比增加60.0%。同比2023年,2024年第一季度的新增縮減23.4%,吊注銷擴大232.6%。

圖片來源:餐飲老板內參餐裏眼大數據

搞餐飲,越來越不賺錢了。

為何疫情都過去了,餐飲業的競爭卻更加殘酷?

要分析2024年的餐飲走勢為何向下,首先要找到行業的一個結構性的痛點。

盡管這幾年豬肉的價格下去了,但消費者一個很感性的認知卻是:出去吃個飯,越來越貴了。

2021年底,不少餐飲企業的供應商率先漲價:

醬油、蠔油類主要品牌海天味業,宣布對部分產品出廠價上調3%-7%;其後,恒順醋業、加加食品、千味央廚等也相繼宣布對部分產品提價,速凍食品的龍頭三全也宣布漲價3%-10%。

當時,這些企業的漲價理由,是疫情期間,各方麵成本上升。

但疫情過後,他們也沒有降價。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到了2022年,餐飲業更是掀起了“漲價潮”。

直接麵對消費者的加工食品企業,如香飄飄、娃哈哈、康師傅、衛龍、統一等即食食品集體漲價。

2023年,餐飲門店也掀起了漲價潮。

年初就有很多武漢市民抱怨熱幹麵整體漲了0.5至1元。

當時,當地餐飲協會會長回應這是“市場調節行為”,原因一是春節前上調了員工工資,二是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

但此後,熱幹麵的價格也沒下調過。

“熱幹麵又漲價了,為什麽我的工資還不漲?”

是啊,房價掉了,企業降本增效了,豬肉、禽蛋價格也全麵下調,怎麽餐飲行業永不降價?

圖表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事實上,餐飲商家的漲價源於兩大動力。

首先是漲價慣性,過去幾十年,幾乎每過兩三年,餐飲企業就要上調一次價格。

這是基於老百姓收入增長和對經濟樂觀所作出的慣性反應。

其次是不少商家,都期待通過漲價進行彌補那三年失去的利潤。

但問題是,這種漲價,麵對的是結構性的隱憂:

即餐飲消費的價格狂飆,但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卻沒那麽快,購買力的增長遠遠趕不上吃飯費用的飛升。

消費者會用腳投票,2023-2024年,業績大幅拉跨的,往往就是那些價格明顯高於平均水準的餐飲企業。

鍾薛高,瀕臨破產。

奈雪的茶,總市值從最高300億港元,跌至不到40億港元。

新中式烘焙兩大龍頭品牌“虎頭局渣打餅行”,在今年初申請破產清算,“墨茉點心局”則是注銷了公司。

此外,“呷哺呷哺”、“滿記甜品”等餐飲企業也開啟了大規模的閉店、關停。

我想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非工作日去商場吃飯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而且大家都不是往四五樓的中高端品牌走,而是往負一樓的平價品牌走。

“餐飲老板內參”發文寫道:

“沒人,真的沒人,人到底都去哪了?去年比前年差,今年比去年差,3月底又創了曆史新低,沒有底線的下跌,直接沒有營業額了……”

為什麽曾經的“餐飲刺客”紛紛倒下,為什麽網紅品牌正褪去光環?

其實就是消費者沒錢了,消費也越發理性了。

所以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以及其他各類蒼蠅小館成為了這屆消費者的心頭好。

今天的餐飲行業,迎來了“極致性價比”的衝擊。

企業當下最迫切要做的,就是學新能源汽車產業——降價、出海。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正在逐年攀升,以2024年第一季度為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31%。

而且就在小米掀起更大一輪的降價潮後,據統計,2024年4月前半月新能源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達到了50.39%。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瞻產業研究院

這一數據清晰地表明,新能源汽車降價戰略,是行之有效的。

消費者需要的,不僅是開得起的好車,更有吃得起的好飯。

今天的餐飲市場雖然麵向廣闊,無奈參與者眾多,因為餐飲是吸納就業的重頭,也是小白投資者最容易入局的賽道。

所以最近兩年,餐飲店數量激增。

2023年,全國新開餐飲門店數高達298萬家。

吉林有個燒烤老板說,“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是我幹燒烤這麽多年最不好過的一個月。跟往年比差了一半多。全靠回頭客撐著,一個人的店室內5桌、室外5桌,平均日營業額1500左右。”

賽道擁擠的背後,是閉店率高達51%的數據。

圖片來源:格隆匯

不少年輕人希望通過看似容易上手的餐飲業,實現創業成功。

但成功的餐飲人,往往具備兩大特征:

1、學餐飲行業出身,手裏掌握核心秘方——味道。

2、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熟悉采購、選材、運營等各種流程,積累了很多資源和客戶。

非如此,不能長久。

劉強東就是一個例子,當初賺到第一桶金,他也是想通過低成本開飯店賺錢,但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賠得幹幹淨淨。

如果想圖省事,去搞加盟,很有可能錢不僅沒賺到,還會承擔不少法律風險。

“大部分人最終的命運就是把僅存的錢折騰光,甚至負債。”

今天,餐飲企業要想活下去,必須要尊重市場。

一是理解消費者的口袋,該降價時得降價。

二要克服短期的欲望,通過降價提質,來尋找新出路。

什麽樣的餐飲模式並不重要,商業模式永遠是為需求服務的,餐飲企業的核心要聚焦需求。

今天的消費者,一定會被低價、美味、高品質的東西所吸引,越是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越要尋找新答案。

餐飲企業的第二大出路,是出海。

中國的新能源車用三年的時間,從世界出口量第三,打到了世界第一。

中餐有沒有可能複製這個模式?

其實,不少頭部餐飲企業已經這麽做了。

去年,率先出海的瑞幸已在東南亞布局,此外,霸王茶姬、甜啦啦、蜜雪冰城也加快在東南亞布局。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22》顯示,國際民眾認為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依次是武術、飲食、中醫。

1987年,肯德基第一次開到中國時,人們排隊1小時買炸雞,單日最高銷售額30萬元,而當時,中國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資隻有53元,30多年過去,拿下肯德基中國經營權的百勝中國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餐飲集團。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餐的出海,也正當其時。

首先,國內餐飲已進入存量市場,中國人口是新加坡的200倍,但餐廳數量是新加坡的1500倍!

此外,中國人口增長紅利已經消失,通俗點說,以後要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除下沉市場的空間外,出海已經是品牌拓展新增量的重要機會。

圖表來源:南都灣財社

其次,中國美食的創新能力和品類也都是世界前列。

還是拿肯德基舉例子,美國的肯德基,創新力嚴重缺乏,產品、業態單一,相反中國的肯德基卻吸收了很多中國本土的風味,品類很多。

中國美食的文化和積澱放在四海都是頂尖的存在,而且很多品類在海外都屬於空白狀態,中國美食的出海非常有機會殺出血路。

就拿蜜雪冰城來說,現在的泰國很多門店已經人滿為患。

目前餐飲出海發展最快的兩個品類,就是火鍋和新中式茶飲。

這兩個品類的供應鏈都相對標準化,對廚師的依賴性低,容易複製,所以容易“走出去”。

而中國的餐飲也不僅僅局限於這兩個品類。

隨著中央廚房的推廣、供應鏈的賦能,未來,肯定會有更多品類企業走出去,如湯包、雙皮奶、鐵板魷魚……

與其內卷,不如出去看一看。

全球吃貨們需要中國企業拯救他們的味蕾,而這對於中國的餐飲從業者們來說,也是一片波瀾壯闊的藍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