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包子”年入6億!水土不服的生意,它憑啥逃過一劫

來源: 金錯刀 2024-04-25 01:28:0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559 bytes)

討好年輕女性,是網紅烘焙店之間的默契。

而且它們深知,要抓住女人的心,先要抓住女人的眼睛。

紅極一時的昂司蛋糕,在深圳最貴的商圈開出6000平米的大店,十分出片。

好利來在南京開的粉色主題店,直戳少女心。

還有泛濫成災的各種“點心局”,從裏到外的審美都在主打國潮複興。

再加上有麻薯、半熟芝士、肉鬆小貝、虎皮卷等網紅單品,輕鬆勾起年輕女性嚐鮮和打卡的衝動。

不過,討好女生不是隻有一種套路。

這幾年就有家烘焙店——爸爸糖——可謂一身反骨。

門店顏值平平無奇,隻有普通路邊店的水平。

更勸退的是,店內也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網紅點心,主要賣一種聽著就不太好吃的產品:吐司。

吐司在西餐的地位相當於中餐的饅頭或包子,妥妥的平民食物。

但它的吐司動輒30元以上。

誰能想到,看起來沒女人緣的爸爸糖,如今全國開了500多家店,年營收超6億元,吊打許多網紅店。

一個賣吐司的,憑啥能和網紅店搶女人?

8年搞定全國女生,全靠反著來

爸爸糖這個名字,不論中文還是英文,都非常容易讓人誤解。

國內有一個原創女性情趣品牌,叫做“大人糖”;國外有“Sugar Daddy”的說法,更不是什麽正經詞匯。

當然,按照創始人曹國亮的解釋,爸爸糖的含義並不複雜。

一是他也是一名爸爸;二是在他看來,糖=美好。

不光取名略顯隨意,在創業過程中,曹國亮也十分任性。

首先是頭鐵地盯上了九死一生的烘焙行業。

美團2019年報告數據顯示,全國烘焙門店平均存活時長為32個月,57.7%的烘焙店會在兩年內倒閉。

進軍烘焙行業就算了,做的還是最不性感的生意。

同行在絞盡腦汁在做花式點心,爸爸糖做的是賣相普通、口味單一的吐司。

同行做吐司的模式,要麽是“中央工廠+成品”,要麽是“中央工廠+半成品”,效率高、成本低、保質期長,更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消費水平。

相比之下,爸爸糖是“前店後廠”,效率被吊打。

結果不僅是生產慢,成本還很高。

比如人力成本。一家爸爸糖門店,至少需要6名資深的烘焙師,才能滿足供應需求,加上服務人員,一家店的人力至少是10個人。

集齊了各種作死因素,它是怎麽活下來的呢?

爸爸糖用兩招在女生心裏立起了人設,甚至後來開遍全國,也多虧了這兩招。

第一,立高端人設,把吐司的製作過程全透明化了。

從烘焙食品分類中看,產品可分長保、中保、短保。大部分吐司,都是長保和中保產品。

但爸爸糖打的是“短保+新鮮”的組合。

為了可感知,門店明廚亮灶,讓人可以看見吐司的全部製作工序:打麵、擀油、開酥、烘烤。同時對外宣傳,每條吐司需要烘焙師手工敲打300次,折疊60次……

店裏還設置了吐司出爐時間倒計時,暗示新鮮。

包裝也印上各種零添加、新鮮的承諾。

所有這些,都是要讓人相信這是個健康吐司,貴得有道理。

更重要的是,爸爸糖在中國給吐司立下了早餐人設。

此前吐司難登大雅之堂,很多中國人吃它隻是為了應急,畢竟口味、營養太一般了。

所以爸爸糖費盡心思,要和中國人的早餐扯上關係。

除了反複強調產品品質,努力夠上早餐的水平,爸爸糖在宣傳上還有個國民早餐計劃,後來又叫“88早餐節”,總之三句不離早餐。

其他地方也在明晃晃地告訴用戶,可以把吐司當早餐吃。

家裏餐桌上的油條豆漿,就這樣默默被換成了吐司牛奶。

最無聊的麵包店,

竟比網紅同行更長命

烘焙生意難做,因為麵對的都是最挑剔的人群。

一個是中產。曹國亮說,爸爸糖隻服務20%的人群,都市白領和精致家庭。

一個是精致女性。美團新餐飲研究院數據報告顯示,烘焙品消費者中,有高達85.26%的女性人群,而且她們當中,近50%年齡段在“18-26歲”之間。

哪怕是風靡一時的網紅烘焙店,也攔不住這些人移情別戀。

曾號稱“蛋糕中的愛馬仕”的Lady M,曾創下6小時排隊記錄、黃牛價直逼千元,兩年前就關閉了中國內地所有門店。

靠國潮點心爆火全國的虎頭局,如今也已經被申請破產清算。

平平無奇的吐司店,為何卻能越活越賺?

1.做吐司,也要會聊參數

網紅店有個軟肋,就是死在同質化上,尤其是產品的同質化。

按理來說,爸爸糖更容易被對手同質化——一個吐司,做起來能有什麽難度?

不想被同質化拖垮,就必須打爆差異化。

堅持當天手工現做、用最好的麵粉和黃油等原料、所有吐司隻賣一天、使用特殊工藝……爸爸糖在線上線下都在反複強調這些差異化賣點。

但這些還不算重點。

吐司最可感知的價值錨是鬆軟度、口感。

一般來說,麵包買回去兩三天,就會水分流失、口感幹硬。

爸爸糖做了個突破,讓吐司在第3天還是軟的。

為了向用戶解釋清楚爸爸糖吐司的牛X之處,他們還科普了一個影響鬆軟度的關鍵概念:含水率。按其說法,憑借獨特的原料配比和製作手法,爸爸糖吐司的含水率能達到80%,而機器生產的最多能達到60%。

從數碼圈到烘焙店,講參數和PK的套路屢試不爽。

2.越會摳門,才越會賺錢

網紅店還有個硬傷,燒錢能力遠遠大於賺錢能力。

舉個例子,昂司蛋糕在深圳開的豪華門店,每月光租金就要260萬元,並號稱裝修投入達到了1億。還請來易烊千璽、陳學冬、鄧紫棋、範丞丞等明星來站台。

比起砸錢當網紅,能省則省的活法才更適合創業公司。

爸爸糖隻幹吐司,SKU隻有30個左右,隻有傳統烘焙門店的1/3。

這就意味著,爸爸糖的原材料更聚焦,能進行集中采購,可以降低采購、物流運輸成本。

同樣為了省錢,爸爸糖生產冷凍麵團等產品的時間基本是夜裏。晚上6、7點鍾上班開始配料,12點左右出爐,分切、包裝。

這麽做有個重要原因是:夜裏電費更低。

但要達到摳的更高境界,光會做各種精簡還不夠。

效率才是最核心的殺手鐧。

比如爸爸糖的麵粉廠和糖盒工廠緊挨在一起,麵粉可以直接送進糖盒工廠裏,砍掉了運輸和包裝成本,據說可以省去麵包生產6%的成本。

花錢誰都會,但在食品行業一定要先學會怎麽賺辛苦錢。

一個“洋包子”,憑啥逃過一劫?

有流量沒留存、缺乏複購,這是網紅店的致命傷。

水土不服,則是外來食物難逃的宿命。

有著這兩層debuff,那些和爸爸糖一樣專門賣某種西方食物的網紅店,幾乎沒幾個有好下場。

去年9月,賣甜甜圈的唐恩都樂,關閉了在中國的最後一家門店。

去年6月,以牛角包聞名的牛角村,被曝申請破產。

2023年以來,專門做可頌的“月楓堂”關閉了多個城市的門店,門店數量隻有巔峰時期的一半左右。

爸爸糖暫時逃過一劫,其實是多虧了一些小心機。

不做更花裏胡哨的點心,而是做單調的吐司,這是因為在大多數人心中,蛋糕、點心之類的產品隻能當做零食,但吐司不一樣,它在西餐中本就是主食,相當於中餐的饅頭或者包子。

零食VS主食,哪個更可能成為高頻剛需、保證複購的產品,一目了然。

不過前提是,一定要能夠拿捏中國人的胃。

爸爸糖跨過這一步,秘訣在於一個被用爛了但又很難做好的小心機:本土化。

不少人在網上說過,爸爸糖吐司的口感和傳統西方吐司不太一樣。

曹國亮解釋過:這是因為他們結合了中國人做饅頭做花卷的工藝,結果吐司更紮實,更符合中國人口感。

在口味上,爸爸糖本土化的花招更多。

一方麵是每月上新,把原本幹巴巴的吐司做出各種花樣。

比如巧克力、榴蓮、焦糖巴旦木、抹茶紅豆、胡麻籽全麥吐司等等。

另一方麵是和中國美食做雜交創新。

不同地方的爸爸糖,推出過不同的特色吐司。在北京,有老北京麻醬吐司;在盱眙,有小龍蝦吐司;此外還有艾草吐司、桂花吐司、藤椒雞肉吐司……

口味如何還有待檢驗,但至少看點拉滿了。

除了吐司產品在變,爸爸糖的門店現在也不斷地變。

剛創業時,曹國亮特意花100萬先在三個不同商圈各開了一家店,分別是商業街、商場和社區。最後結果是,商場裏的爸爸糖門店表現最好。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爸爸糖的選址策略是“優選商場”。

但後來又變成了“優選社區”,現在60%都是社區門店。

原因很簡單,近幾年社區商圈發展得十分成熟,消費者越來越習慣在社區周邊消費。有不少品牌都是靠社區店迅速做大,例如鍋圈食匯、袁記雲餃、錢大媽、零食很忙等。

本土化不僅要琢磨用戶喜歡什麽口感和口味,也要琢磨用戶現在喜歡在哪待著。

接地氣的生意,一切都應該圍繞用戶打轉。

離用戶越近,就離倒閉越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