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期LPR超預期下降 銀行緩解淨息差壓力“兩步走”

來源: 中國經營報 2024-02-23 22:44: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821 bytes)

2024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首次下調落地。5年期以上LPR下降25個基點,超出市場預期。這也是2019年LPR改革以來,5年期以上LPR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次5年期以上LPR下調將直接影響到銀行的資產端收益率,進而對淨息差產生進一步壓力。受訪人士指出,麵對淨息差收窄壓力,一方麵,銀行可能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以緩解負債壓力;另一方麵,銀行應轉變經營思路,根據經濟結構及產業調整需要,將資金更多投向科創、綠色金融等領域。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考慮到未來全球經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央行需要保留一定的利率空間以應對未來潛在的經濟增長下行問題。從國內來看,降息力度與銀行體係的承受力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平衡。

穩定長期投資和樓市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2月20日LPR為:1年期LPR為3.45%,5年期以上LPR為3.95%。1年期LPR較上一期保持不變,5年期以上LPR下調25個基點。

中國銀行(601988.SH)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從定價機製看,5年期以上LPR主要與居民購房利率掛鉤,是居民購房利率定價的錨,因此5年期以上LPR的下調有助於降低居民購房成本,進一步提振居民購買意願。

中泰證券(600918.SH)研究所宏觀團隊負責人張德禮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實際貸款成本偏高,可能是本次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調的最主要原因。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麵臨“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難和挑戰。降低融資成本,是刺激消費和購房的重要舉措之一。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這兩個重要物價指標同比持續低位,抬高了實際融資成本。與中長期貸款利率掛鉤的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調,有助於降低實體部門的融資成本。

“當前,來自房地產以及地方政府平台的壓力還在持續,整體需求端仍然偏弱。下調5年期以上LPR一方麵可以進一步減輕購房者的還款壓力、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恢複;另一方麵也有利於降低中長期企業貸款的融資利率,緩解企業還款負擔、增加融資需求。”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徐雯超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1年期LPR下調10個基點;時隔6個月,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調。中金公司指出,此次調整後,5年期以上LPR與1年期LPR的息差為50BP(基點),貸款收益率曲線平坦化有助於穩定長期投資和樓市需求,並有助於減輕長期貸款特別是居民按揭的利息負擔。

總體而言,5年期以上LPR下降將帶來三方麵影響。中泰證券銀行業團隊指出,一是從人民幣匯率來看,進入2024年之後,隨著美國CPI的回落,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在升溫,相較於2023年年末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此時降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可以降低。二是從維護銀行息差的角度來看,LPR的定價是以年度為單位,而按揭貸款的重定價往往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因此此次降息之前投放貸款的重定價時間推後至2025年,可以緩解對銀行息差造成的衝擊。三是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從2024年2月份開始社融超出預期、匯金增持A股等來看,資本市場的預期在轉好,此時超預期降息將有利於資本市場信心的進一步恢複。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24年要更好地發揮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功能,加強多種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除適度降準、降息外,還要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抵押補充貸款(PSL)等結構性工具。

展望未來,中金公司認為,下一步繼續較大幅度調降LPR,可能還是要進一步調降存款利率或者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引導。而相較於2017年的低點,銀行的貸款收益率較低,預計存款成本率仍有下調空間。

銀行盈利能力承壓

LPR下調將直接影響銀行的資產端收益率。徐雯超指出,盡管前期各家銀行先後多次下調存款利率,降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緩解負債成本,但總體上預計中資銀行持續的息差收窄、信貸需求不振將繼續對盈利帶來壓力。

根據中泰證券研究所銀行組的測算,本次非對稱降息拖累上市銀行淨息差8BP左右;綜合考慮前期的降準50BP、2023年12月存款掛牌利率調整的緩釋,上市銀行淨息差降幅在5BP左右。

中泰證券銀行業團隊指出,此次下調5年期以上LPR對國有行的衝擊最大,主要因為國有行按揭和企業中長期貸款比重高,特別是2023年依托基建貸款支撐信貸投放,5年期以上LPR的調降對這類中長期貸款的定價影響最大。股份行信用卡、零售信貸占比較高,受LPR影響最小。

在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餘豐慧看來,LPR下調意味著銀行貸款利率基準下降,若存款利率不相應下調或下調幅度較小,則可能導致銀行淨息差(即存貸利差)收窄,直接影響銀行的利息收入和盈利空間。盡管短期內盈利承壓,但從長期來看,實體經濟負擔減輕可能使企業償債能力增強,從而有利於銀行資產質量的穩定甚至提升,減少不良貸款的發生。

麵對淨息差收窄壓力,銀行如何應對?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麵銀行將進一步降低存款成本;另一方麵銀行需積極推進轉型戰略。

張德禮認為:“2023年12月國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調和2024年1月降準,一定程度上緩釋了商業銀行淨息差壓力。從穩定淨息差的角度看,預計一個季度內銀行可能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以緩解負債壓力。”

徐雯超坦言,存款成本的下降相對剛性,特別是來自存款定期化的壓力持續推高負債端成本。目前在整體需求不振、市場信心偏弱的情況下,銀行的業務轉型存在一定困難。預計2024年中資銀行的信貸投放重點仍然在基建、綠色、科創、小微、鄉村振興等領域,房地產相關的特別關注保租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大工程”。此外應監管要求,中小金融機構將更加聚焦本地業務、防控重點領域風險。

梁斯建議,一方麵,銀行應根據經濟結構及產業調整需要,以產業合作基金及其他方式將資金更多投向資本市場、養老金市場、綠色 ESG 領域等社會更需要、更具價值、更健康可持續的領域,在產品端為居民提供更加豐富的資管產品與服務。此外,推動資源向具有特色產業的板塊聚集,豐富差異化資管產品供給。例如可加大對“專精特新”、區域經濟發展、新興產業戰略投資等領域的產品設計,滿足客戶差異化的產品需求;另一方麵,在利率整體下行的大趨勢下,金融市場業務雄厚、投資經驗豐富的銀行,可持續深入研究利率走勢變化,合理調整國債、政策性銀行債等債券品種頭寸,更好地獲取資本利得收益。也可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合作來提升資金管理效率,同時還可加大對利率債的購買力度,並減少交易頻次,獲取穩定的票息收益。

餘豐慧指出,銀行可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產周轉率和使用效率,同時探索發行低利率環境下更具吸引力的金融產品以吸引客戶存款;尋求通過提升中間業務、財富管理、投行業務等非利息收入來源來彌補傳統信貸業務的收益下滑。比如加大零售業務尤其是消費信貸、信用卡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業務的拓展力度,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優化客戶體驗,提升業務效率和市場份額;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風控水平,並通過線上渠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發展投行、資產管理、金融市場交易、托管等多元化中間業務,增加非利息收入來源;響應政策號召,積極參與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等國家戰略領域,享受政策扶持的同時也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