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上位,“中部外貿第一省”要易主了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3 21:47:0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142 bytes)

???????

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河南,在“中部外貿第一省”的位置上一坐就是11年。不過眼下換位危機就在眼前——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安徽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38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5%,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5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名第9位,同比去年上升4位。在排名前十的外貿省份中,安徽進出口總額增速居於第一位。

聚焦中部,安徽暫時領先河南26.2億元,往前追溯這樣的領先優勢在去年7月就已形成,安徽將差距一度拉大到109.4億元,而後的幾個月內差距又慢慢縮小。2023年全年數據即將公布,不少人猜測安徽能否笑到最後。

如果把時間線拉得更長,作為中部外貿第二省的安徽,在過去十年間,與河南的進出口總額差距最小時也接近千億量級。如今在一年之內突飛猛進,安徽的增長動能從何而來?河南又將如何“出招”?

需要指出的是,從絕對值來看,安徽與河南的差距尚未完全拉開,新一輪“中部外貿第一省”之爭不過剛剛開始。

關鍵變量

從分項數據來看,安徽外貿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出口。

前11個月,安徽出口4823.5億元,領先河南53.4億元,同比增長13.7%,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3.4個百分點;進口2562.6億元,落後河南27.2億元,同比增長-0.2%。

拆解安徽出口產品結構,機電產品貢獻大頭——1至11月出口額3297.6億元,增速23.3%,占出口總值比重為68.4%,高於全國9.8個百分點。這其中,汽車出口額為658.3億元,占機電產品總出口額約20%,同比增幅達129%。

出口高增長的“底氣”來自於製造端。汽車作為安徽的“首位產業”,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安徽汽車產量217.8萬輛,增長42.7%,占全國8%,居全國第2位。同期,全省汽車出口104.5萬輛,占全國總量的23.7%,幾乎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安徽造”。

做強長板,安徽很舍得下功夫。去年7月,安徽印發《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若幹措施》,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擴大汽車出口優勢”;此後,安徽省汽車辦還專門舉行了關於提高安徽省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出口能力座談會,重點解決當前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出口麵臨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當前,以“電光鋰”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出口重要增長極。瞄準“風口”,安徽也在加速布局。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安徽已形成了合肥、蕪湖等整車生產基地以及一批零部件生產基地;在鋰電池行業,安徽更是集結了全產業鏈相關企業超過100家。

數據顯示,前11個月,安徽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364.9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鋰離子電池出口額超129億元,同比增長88.4%;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額為34.8億元,同比增長39.7%。

不止於此,在當地看來,安徽今年出口額能夠保持韌性,還得益於對重點產業的多元化布局,而不是過於依賴單一品種。根據當地的數據,除了汽車產業以外,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50%的光伏玻璃都在安徽生產。

拓寬通道

同河南一樣地處內陸,安徽的最大優勢在於背靠長三角,坐擁長江、淮河等“黃金水道”。

從地圖上看,在安徽境內,長江與淮河距離不過300多公裏,但受江淮分水嶺阻隔,這段並不算遠的距離卻一直無法連通。

安徽曾自我剖析,“與先發地區相比,還存在開放型經濟總量不大、開放平台承載力不強、開放便利化程度不高等短板”。要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更好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2022年底,引江濟淮主體工程試通水試通航,作為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南北向水上大通道——江淮運河逐漸成型。去年8月,江淮運河9條集裝箱航線正式開航;次月,江淮運河航道全線貫通;年底,江淮運河首條河海直達集裝箱班輪航線開航。

船隻排隊等待通過引江濟淮工程派河口船閘

這為安徽的外貿增勢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借此機會,合肥實現與上海等沿海港口間“河海直達”互通,甚至有機會與東南亞、東北亞國家和地區之間實現近洋直航運輸。

如安徽省時代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必定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所言,與滬蘇浙這樣的經濟“龍頭”“優等生”做“合夥人”,將極大提升安徽獲取和配置資源要素的能力。“要抓住機遇,‘向海而興、借船出海’,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根據此前發布的《安徽省口岸開放發展行動方案(2022年—2025年)》,安徽將開通江淮運河集裝箱航線,豐富“港航巴士”航線網絡。謀劃開通沿江水運口岸直達周邊國家或地區的國際海運航線。

通江達海的目標之外,安徽還提出了空運口岸大通道的建設。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蕪宣機場為主,其他支線機場為輔,與國際樞紐機場建立貨運聯盟,積極參與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協同發展,構建高效通達的國際國內貨運航線網絡體係。

按照安徽的規劃,將打造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力爭每年新增3條以上國際及地區全貨機航線;到2025年,開通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20條以上,力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達到140萬人次,國際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14萬噸。

河南“防守”

安徽的努力日漸成效,讓穩居“中部外貿第一省”多年的河南感受到了危機。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河南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35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增勢上明顯小於安徽。

具體來看,占據河南外貿進出口主導地位的加工貿易數據,表現不如人意。2023年前11個月,河南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4552.6億元,占全省外貿進出口值的59.1%,占比下降2.4個百分點。

加工貿易依舊是河南外貿增長的最強力量,但動力減速也成為必須麵對的現實。

往前回溯,河南能夠從內陸腹地一舉成長為外貿大省,離不開加工貿易為主導的企業——富士康。有觀點指出,富士康讓鄭州一舉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河南的對外貿易有了新的出口優勢和增長點。

數據顯示,前11個月,河南出口機電產品3140.7億元,占全省出口值的65.8%,這其中,手機出口值2225億元,占全省出口值的46.6%。

和安徽一樣,河南並不想過分依賴單一品種。早在2019年,河南經濟藍皮書中就指出,河南外貿進出口對富士康的依賴程度依然較高。

“全省外貿支柱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抵禦外貿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河南希望,未來能夠加大雙方合作廣度和深度,提升富士康融入河南的水平和層次。

眼下,新的合作領域已經出現。1月9日,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富士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河南)有限公司已於1月4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5億元。在當地看來,富士康入局新能源汽車賽道,號稱“要在河南再造一個新富士康”,將給正在角逐“新能源汽車之都”的鄭州帶來更多動力。

2010年富士康正式落戶河南,僅1年時間,河南對外貿易從713億元增至1000億元,時至今日,河南外貿規模已經翻了十餘倍,到達7000億量級。如今“再造一個新富士康”,能否讓河南實現又一次升級?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