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城市GDP三季報:誰遙遙領先,誰又掉隊了?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2023-11-07 16:59: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276 bytes)

全國24座“萬億城市”GDP三季報近日全部出爐。

經濟總量層麵,上海市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019.23億元,位列全國第一;北京緊隨其後,以31723.1億元位列第二,二者差距約為1296億元。北京和上海是前三季度GDP“唯二”衝上3萬億元的城市。

上海、北京之外,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也位列全國前十。其中,深圳、重慶、廣州邁入2萬億;蘇州和成都也都突破1.5萬億;杭州和武漢接近1.5萬億,今年有望躋身2萬億俱樂部。

經濟增速層麵,全國有13座萬億城市跑贏全國平均水平(5.2%),其中成都前三季度實現GDP 16114.3億元,以6.7%的增速排在首位。鄭州、濟南、合肥位列第二、三、四位,展現出了中西部城市的發展潛力。中西部城市中,重慶和武漢增速也超過國家平均線。

傳統外貿強市東莞仍未走出“失速”陰影。今年上半年,東莞的GDP增速隻有1.5%,在24個萬億GDP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而據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數據,其依舊沒有擺脫倒數第一的席位。東莞之外,泉州、蘇州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速也不理想,在24個萬億城市中居於後三位。

13城跑贏全國,成都領跑

具體來看,上海、北京仍以絕對優勢處於第一梯隊,前三季度GDP均超過3萬億,上海以33019.23億元穩居首位,但與2022年三季度相比,增量僅21.72億,低於預期;北京前三季度GDP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達到31723.1億元,全年再破4萬億已無懸念。

深圳、重慶、廣州也已邁入2萬億。其中,深圳今年前三季度GDP為24468.25億元,同比增長5.4%;重慶為22243.88億元,同比增長5.6%;廣州為21769.84億元,同比增長4.2%。重慶、廣州,今年有望攜手邁入3萬億時代,不過誰是GDP第四城仍有懸念。

去年,重慶GDP超越廣州,排名全國第四。不過,今年一季度,廣州GDP反超重慶31.03億元;今年上半年,重慶後來居上,再次反超廣州。今年前三季度數據出爐,重慶繼續位居第四,但廣州與重慶的差距僅有約474億元。

近兩年,受疫情等因素衝擊,廣州經濟增速下滑,但其與重慶的第四城之爭,短時間內可能仍難分勝負。

11月4日,第134屆廣交會線下展結束,線下參會的境外采購商197869人,比今年年初第133屆增長53.4%,比疫情前的第126屆增長6.4%。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日前表示,本屆廣交會線下出口成交223億美元,比第133屆增長2.8%,呈恢複性增長態勢。未來,隨著外貿的恢複增長,廣州重登全國第四城並非沒有可能。

此外,武漢、杭州有望躋身2萬億俱樂部。去年,成都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蘇州之後,成為全國第七個2萬億GDP城市。杭州和武漢前三季度GDP分別為14438萬億和14163.9萬億,從兩城GDP增速來看,今年都有望逼近甚至突破2萬億大關。

成都城市風光。圖/圖蟲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第十城之爭有愈演愈烈之勢。目前,南京位居第十,雖然進一步拉開了與天津的距離,但寧波、青島在增速上占優,未來勢必成為新的挑戰者。

經濟增速層麵,全國有13座萬億城市跑贏全國,包括成都、鄭州、濟南、合肥、上海、青島、杭州、無錫、寧波、重慶、武漢、南通和深圳。其中中西部城市表現亮眼,成都(6.7%)、鄭州(6.5%)、合肥(6.1%)、重慶(5.6%)、武漢(5.5%)增長均在5.5%以上。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係副教授丁長發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些城市主要是省會城市,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資源,疫情之後本地的投資、消費恢複性增長,加之當地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相對較低,以及科教服務資源帶來的溢出效應,所以整體增長較為突出。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中西部整體增速表現不俗,既離不開近年來國家層麵對中西部地區支持力度的加大,也得益於中西部在區域承接產業轉移、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環保治理等方麵的統籌發力。

四川省會成都,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表現突出。前三季度,成都實現GDP 16114.3億元,以6.7%的增速排在首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96.4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4880.9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10737.0億元,增長8.3%。

消費的強勁複蘇,是成都表現優異的最大支撐。前三季度,成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68.2億元,同比增長10.7%,遠超全國6.8%的平均增速。其中,汽車銷售和餐飲收入分別增長15.7%、25.3%。

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之一,以及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高地,近年來成都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產業升級等方麵加大了力度。從具體數據看,成都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前三季度,成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比上半年加快0.9個百分點。

此外,服務業也加快恢複,增加值同比增長8.3%。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接觸性服務業加快複蘇,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0%。

東部地區,長三角有上海(6.0%)、杭州(5.8%)、無錫(5.8%)、寧波(5.7%)、南通(5.5%)五城跑贏全國;珠三角地區,僅有深圳(5.4%)增速超過全國平均線。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兩個萬億城市濟南和青島,經濟增速均在6.0%以上,跑贏全國。

傳統外貿強市承壓

萬億城市“守門員”東莞,仍未走出“失速”陰影。今年上半年,東莞的GDP增速隻有1.5%,在24個萬億GDP城市中倒數第一。而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數據顯示,東莞以2%的增速在24個萬億GDP城市中位列倒數第一,泉州和蘇州分別以4.1%和4.2%的增速,位居倒數第二、三位,廣州增速與蘇州同為4.2%。

10月30日,東莞統計局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該市地區生產總值為8118.72億元,同比增長2.0%。這意味著,無論GDP增速還是增量,東莞的數據都位居末位。增速之外,東莞GDP較去年同期的增量隻有117.54億元,同樣位列倒數第一。此外,與省內其他兄弟城市相比,東莞前三季度GDP增速也位居倒數第一。

其中,東莞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增長了5.2%和5.1%,但是占比最大的第二產業,前三季度實現增加值4488.59億元,同比下降了0.3%。具體來看,前三季度,東莞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了3.6%;分門類看,製造業下降4.2%,電子信息製造業下降1.5%。

在受訪專家普遍看來,工業不振、外貿增速放緩是東莞經濟“失速”的主因。

廣東省體製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東莞一直以“世界工廠”著稱,製造業占比很大,但自有知識產權不足,對外依存度很高。因此,產業外遷、訂單減少、疫情和貿易保護主義打擊產業鏈供應鏈等因素,對東莞經濟增長影響很大。

丁長發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出口對於東莞等外貿型城市來說非常關鍵,所以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大。在他看來,中低端產業的轉移、外貿訂單的流失,是不少傳統外貿強市麵臨的“共同挑戰”。

被稱為“最強地級市”的蘇州,在製造業方麵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但同樣麵臨外貿增速放緩的困境。今年前三季度,蘇州GDP為1765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2%,在萬億城市之中排名倒數第三。

東莞、泉州和蘇州都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城市,外貿依存度超過100%,居全國前列。近年全球經濟下行、需求萎縮、產業外遷等衝擊之下,經濟增長自然受到衝擊。今年前三季度,東莞、泉州、蘇州進出口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2.8%、-11.4、-9.7%,影響不可謂不大。

如何破局成為這些城市的共同議題。在相關專家看來,對東莞、泉州、蘇州等城市而言,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創新驅動轉型,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是走出困境的關鍵。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長期關注東莞的發展,在他看來,創新能力不強,成本抬升過快,是東莞產業發展的現實困境。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東莞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需要當地政府主動作為,在宏觀上進行必要的調控與指導。

值得一提的是,外貿增長乏力之外,不少城市也出現轉機。同樣以東莞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工業投資實現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3%,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提高2.3%。

與此同時,華為的到來也可能為東莞帶來新的機遇。東莞鬆山湖是華為終端總部所在地,也是華為手機在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據機構預測,華為今年手機出貨量或將達到4000萬部以上,明年目標或將達到1億部,其中今年備受關注的華為Mate60手機,產地就是東莞,東莞無疑將從中受益。

丁長發認為,華為的到來對東莞的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可能沒有大家人想象中那麽大。在他看來,當地科教文衛領域資源相對比較缺乏,創新驅動相對來說比較弱,因此從宏觀環境到微觀基礎,都需要全麵改善和提升。

膠著的第二十五城之爭

誰將成為下一座萬億城市,也備受關注。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煙台和常州的GDP雙雙邁過7000億元大關,增速同為6.7%,比全國高出1.5個百分點,為最後衝刺“萬億俱樂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煙台市統計局,今年前三季度該市GDP為7260.1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92.39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029.02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838.69億元,增長6.2%。

據常州市統計局,今年前三季度,該市GDP為7006.1億元,增長6.7%,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平均1.5和0.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6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3350.1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3564.4億元,增長6.5%。

去年,煙台、常州兩城GDP雙雙突破9500億元,分別為9515.9億元和9550.1億元。隻要第四季度不出現負增長,煙台和常州今年躋身“萬億俱樂部”基本毫無懸念。

屆時,煙台將成為山東第三個萬億城市,常州將成為江蘇第五個萬億城市。

當然,最終誰將成為全國第二十五城,還需要看兩座城市最後階段的衝刺。目前,煙台憑借254億元的優勢占據主動,但誰能“笑到最後”還存在不確定性。

要知道,近年站在新能源風口上的常州,去年就曾上演過“逆襲”的戲碼,在前三季度落後煙台約157億元的情況下,後程發力最終實現反超。

此外,2022年GDP處於“8000億俱樂部”成員的城市,徐州、唐山、大連和溫州,今年前三季度也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徐州前三季度GDP為6593.24億元,同比增長7.0%;唐山為6537.8億元,同比增長5.4%;大連為6482.9億元,同比增長5.9%;溫州為6230.2億元,同比增長7.2%。

這些城市也都明確提出衝刺萬億城市的目標。作為東北經濟的領頭羊,大連在2021年底就正式提出“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的目標,力爭2024年GDP突破1萬億元。

今年4月印發的《河北省加快建設臨港產業強省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5年唐山市邁入全國萬億元城市行列。徐州、溫州也都提出,力爭到2025年GDP總量邁上萬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