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要對減持製度進行徹底改革

來源: 中新經緯 2023-08-25 20:59: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01 bytes)

8月25日電 (馬靜)“中國資本市場一定要從融資市場轉變為投資市場,為投資者提供有成長性、透明度好的資產,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24日,在中國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大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表示,要做到上述理念的根本轉型,首先要對目前的減持製度做重大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 主辦方供圖

  正視財富管理機構在專業和信用能力兩方麵的建設

吳曉求談到,雖然當前中國居民部門的財富結構中,65%都在不動產或房地產上,但這一比例未來一定會逐年下降。“隨著整個社會財富總量的增加,居民部門的財富結構向金融化和證券化方向變化,這是邁向發達國家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要做好財富管理的基礎工作。”

在吳曉求看來,財富管理需求、財富管理機構、底層資產的厚度和結構、基於信息披露的監管構成了財富管理的四個基礎。當前中國財富管理機構和底層資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前者在於專業能力不夠、綜合信用能力差,後者在於資產的厚度、結構化、多樣性、透明度欠缺。

就財富管理機構,吳曉求提到,券商和私募專業水平相對較高。他認為,公募基金的激勵機製設計有問題,“一個虧損很大還能拿到很高傭金的製度設計,本質上是漠視投資者利益的。”

“指數基金也跌一些,但有的財富管理機構居然能把客戶資產虧損到30%—50%,所以,我對他們的專業能力深表懷疑,無論是第三方持牌,或者公募、信托、銀行理財。”吳曉求說。

吳曉求還表示,如何提高其綜合信用能力是財富管理機構麵臨的重要問題。雖然在大數據技術下,“老鼠倉”等情況有很大收斂。但中國股市投資者熱衷親自“操刀”,就是既不相信專業機構的能力,更不相信其信用。因此,要正視財富管理機構在這兩個層麵的建設,否則中國資本市場很難發展起來。

  中國資本市場製度改革重點在資產供給端

在資產供給端,吳曉求重點談了資本市場改革。他提到,中國資本市場現在遇到了較大困難,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一方麵要讓基礎資產有較高透明度,另一方麵是如何讓權益類資產有很好的成長性。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恢複信心,讓資本市場能夠發展起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實際是資產供給端的製度設計出了大問題。

“交易端成本已經下降到非常小,最多就傭金和印花稅這點東西了。無論是‘100+1’,還是延長交易時間,都是監管部門在交易端所做的極限改革。”但吳曉求認為,中國資本市場製度改革重點,著重在資產供給端,其次在市場需求端,比較不重要的是交易端。

吳曉求談到,最近三年,市場資金每年的赤字大約在1.5萬億元,不斷在萎縮。現在的問題是資產供給端的約束不夠。有人說,要暫停IPO,而吳曉求更關注的是減持製度改革。

他提到,減持製度過去對大股東、實控人有三年禁售期的約束,對IPO前的其他股東也有禁售期,僅有禁售期的規定是不夠的。“改革的思路不是要把禁售期拉長,而是出現IPO融資了10億元,中間增發又融資了5個億的大股東、實控人減持的前提,對投資者的分紅回報必須先達到15億元。”

吳曉求表示,要把中國資本市場從融資市場轉變為投資市場,首先要考慮對存量減持進行科學的製度設計,要把融資規模與對投資者的分紅回報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規範減持條件。

“達到標準的企業可以IPO,但必須為社會提供與IPO加增發相適應的分紅回報,滿足於這個條件且負債合適,才能減持。”吳曉求還表示,讚同IPO要保持一定的節奏。注冊製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重大的市場化改革,但要明確,注冊製是有邊界的。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承擔的風險邊界並不一樣,比如天使、PE/VC和IPO後的公眾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邊界有重大差異,不應讓資本市場前端的各種資本業態應承擔的風險通過IPO投放到投資者身上,這會有重大風險隱患。

吳曉求並不讚成指標都是負值的公司來上市。“他們打著高科技的旗號,實際上損害了這個市場,這是為企業融資提供便利的一種新的變種形式,這種觀念必須調整過來。”吳曉求表示,資本市場是財富管理的市場,在進行理念調整之後,新增資金才有進入市場投資的動力。所以,資產供給端的製度改革是當前資本市場麵臨的最重要任務。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