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億銀行互聯網貸款全盤重塑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3-06-30 20:26: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146 bytes)

 

" 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必須改變過去嚴重依賴互聯網平台的發展模式,打造獨立自主的大數據風控能力,才能將互聯網貸款業務做到可持續。" 近日,一家華北地區城商行高管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其看來,可持續的關鍵要素包括客戶來源、貸款餘額、資產質量等多方麵,並最終能夠給銀行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6 月 30 日,是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過渡期的最後一天,所有銀行的存量互聯網貸款業務必須完成整改,如聯合貸款的出資比例、當地沒有網點的跨地域互聯網貸款等。

不過,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在過渡期延長的這一年裏(2022 年 7 月 12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此前未完成整改的部分中小銀行也已幾乎完成了餘量業務的整改。與此同時,還普遍對相關科技尤其是風控技術方麵對標監管要求進行了完善升級。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小銀行相關人士認為,此次過渡期結束後大概率不會再次延長。一家華南地區股份行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該行互聯網貸款自 2020 年就按原銀保監會的要求調整產品方案,目前已經整改完畢,包括產品期限、額度等等。

" 不會延長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合作方,互聯網渠道尤其是 14 家頭部平台相關貸款業務已經整改完成。" 一家城商行零售部門人士對記者稱。

另一家城商行零售部門人士也對記者表示,此前延長的過渡期已經足夠部分銀行完成業務整改了,監管部門這次不會再次延長過渡期了。在其看來,此次過渡期是否會再次延長與當前經濟形勢沒有太大的關係," 去年延長有一部分關係。"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多個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推出一批政策措施以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消費作為短期內促進經濟恢複向好的重要舉措,如何利用金融手段促進消費也成為政策舉措的一部分。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實證測算表明,引入消費金融產品後,借款人消費金額提升 16% — 30%,合作商戶銷售額提升約 40%,能夠助力釋放潛在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 互聯網貸款業務被規範後,部分中小銀行發力自營業務,但這些銀行尤其是沒有異地分支機構的中小銀行,想要通過自營業務做高消費貸款量會非常難,因為增量客戶很難繼續挖掘,尤其是當前的經濟背景下。" 一位頭部城商行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記者從華南地區一家農商行了解到,由於消費貸款主要的潛在客群收入減少,該行的消費貸款餘額不斷被動減量。

也有不少商業銀行繼續與平台進行符合監管係列要求的合作,但受製於集中度管理、總量控製和限額管理的剛性限製,這部分貸款餘額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高增長背後

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的興起與互聯網金融不無關係。

2023 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第十年。回首十年前,率先推出互聯網貸款業務的並非商業銀行,而是眾多的流量平台,如京東、螞蟻、騰訊等,隨後才是受到嚴監管的持牌金融機構,包括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的進入,進一步了做大了消費金融市場。

不過,多數銀行進入互聯網貸款市場並非自己親自做業務,而是選擇與平台進行合作。由於流量優勢,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與平台合作涉足互聯網貸款業務幾乎淪為資金提供方。一位民營銀行風控部門人士曾告訴記者,一筆互聯網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出資比例為 1:9 的情況非常常見,而平台將發放的貸款再進行 ABS 融資後,又可以重新再次與和銀行發放貸款,通過不斷循環做大貸款量。

初期,不少中小銀行通過與平台合作發放互聯網貸款平台也嚐到了甜頭,相關貸款餘額飛快增長,且貸款息差也高於傳統線下貸款,從而帶來了業績的大幅增長。

一份來自監管部門的數據披露,即使在監管部門出台互聯網貸款平台業務規範文件半年後,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餘額還在高速增長。截至 2021 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互聯網貸款餘額為 5.75 萬億,同比增長 21.8%。其中,用於生產經營的個人互聯網貸款和企業流動資金互聯網貸款同比分別增長 68.1%、46.3%。

業績方麵,如一家西部城商行多年的審計報告顯示,該行 2017 年 -2022 年的個人貸款利息收入分別為 10.81 億元、11.87 億元(24.85 億,注:年末聯合貸款餘額,後同)、15.58 億元(103.14 億)、19.17 億元(111.76 億)、20.03 億元(61.77 億)、20.22 億元,與其互聯網貸款發展情況基本同步。

一家發展過互聯網貸款的外資行也曾在 2021 年年報中披露,該行通過發展線上貸款,當年全年利息收入較去年增長 114%,利差收入較上年增長 111%,多年的審計報告還顯示,該行 2018 年 -2022 年的個人貸款利息收入分別為 2.86 億元、3.02 億元(4064.7 萬元,注:網貸手續費支出,後同)、8.28 億元(2.19 億)、15.52 億元(4.09 億)、20.12 億元(4.68 億)。

而在貸款和利息收入高速增長的背景後,是中小銀行自主風控的缺失和高額手續費用的支付,並衍生了相應的風險。

" 風險隱患較為突出 ",一位地方銀保監局局長曾公開撰文談及當地互聯網貸款業務時表示," 轄內銀行機構普遍反映,引流平台嚴格屏蔽金融機構客戶觸達,銀行機構被剝奪客戶觸點導致大量合作貸款產品核心風控環節完全依賴助貸平台完成 "。

其指出,銀行依賴獲客推薦方進行實質性風控,自身審批形式化容易導致銀行成為產業鏈上單純的資金牌照供應商,無法通過業務發展積累信貸數據資源、提升大數據風控能力,這在市場話語權較弱的中小銀行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 客戶增長和風控主要靠貸款合作機構,如果合作機構為做大規模而采用過於激進的客戶下沉策略或實施數據操控,銀行發現時刹車將為時已晚。" 一位銀行業人士曾指出。

事實上,不少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風險已經暴露出來。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末,西部地區一家城商行互聯網聯合貸款不良率曾超過 5%,而全行的不良率則是 3%;沿海地區一家城商行個人經營性互聯網聯合貸款逾期率為 4.10%,而全行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逾期率為 2.23%。

不少城商行的相關數據則反映出了商業銀行給合作機構支付的高額手續費情況。一家山東地區城商行數據顯示,該行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主要是該行與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開展聯合貸款而支付的平台手續費,最高能拖累營業收入超過 3 成;一家沿海地區城商行數據也顯示,該行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連續為負值,就是因為受互聯網貸款手續費支出過高影響。

高額的手續費用也推高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一位監管部門人士曾在 2021 年 7 月公開指出,大型互聯網平台導客引流費或者信息服務費大概是 6%-7%,實際上銀行的貸款利率是 4%-5%,所以整個實體經濟和企業的融資成本裏麵,大型互聯網平台占了很大一塊。" 減費讓利既要在銀行這端,同時要加大對大型互聯網平台等市場主體在收費方麵的監管力度。"

"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商業銀行新零售轉型,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會帶來新風險。" 一家國有大行行長曾公開表示。其所稱新風險,互聯網貸款即是其中之一。

製度化重塑

" 在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時,商業銀行應當按照自主風控的原則審慎開展業務,避免成為單純的資金提供方。"2020 年 7 月 17 日,原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答記者問時表示。

上述文件是監管部門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第一份文件,但真正讓銀行人士對該業務未來發展感到擔憂的還是相關金融部門對頭部平台的約談。

2020 年 12 月 24 日,一份震驚市場的公告發出。多個金融部門公告稱,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12 月 27 日,即正式約談的第二天,相關部門領導介紹了約談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信貸、保險、理財等金融活動的整改等五個重點業務領域。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約談前,金融部門還曾專門向銀行下發了消費類聯合貸款業務的統計表,花唄、借唄相關情況被單列出來。

在隨後的幾個月裏,另外 13 家網絡平台也被相關金融部門約談,約談內容基本對標螞蟻集團。

在深度整改的同時,監管部門也給了這些平台新出路,成立消費金融公司或者互聯網小貸公司(主要是增資),但相關監管要求也隨之製度化,平台相關業務發展也規範化。

2021 年 2 月,《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發布後,銀行相關業務人士更加悲觀,主要是其中幾個定量指標: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於 30%、與單一合作方(含其關聯方)發放的本行貸款餘額不得超過本行一級資本淨額的 25%、商業銀行與全部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的互聯網貸款餘額不得超過本行全部貸款餘額的 50%。

也是從 2021 年起,不少中小銀行的互聯網貸款餘額開始大幅下降,如西部地區一家城商行 2021 年末個人消費貸款同比下降超 50%,東北地區一家城商行 2021 年末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同比下降超 30%。

如果說該文件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重點是貸款量,那麽《關於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則是將風控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同時該文件將存量業務過渡期延長了一年。

" 貸款是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自主風控是實現互聯網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生命線。" 在解讀這份新文件時,原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如是表示。

一位城商行人士彼時對記者表示,銀行自主風控、自主運營是一個不斷深入、精益求精的過程," 延得越久,驗收標準越高,實際壓力更大。"

據了解,在延長的這一年過渡期裏,不少中小銀行未完全放棄與平台的繼續合作,但按照最新標準對相關風控和合作內容進行了升級。一家山東地區的城商行披露,2022 年該行建立各類合作機構準入白名單機製,並實施分層管理,持續對合作機構進行定期(每年至少一次)風險識別、評估,強化互聯網貸款風險控製主體責任,不將貸前、貸中、貸後管理的關鍵環節外包,加強合作方風險排查,嚴格控製助貸業務。

" 我行在 2022 年嚴格完成聯合貸款整改,為此還將相關平台互聯網貸款新規改造列為科技建設的重要需求。" 一家福建地區的城商行披露。

也有不少中小銀行在降低對平台依賴的同時,開始發力自營業務,不過從效果來看,部分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驗證。西部一家城商行自 2021 年開始啟動自營個人消費貸款產品,但經過了一年多,該行個人貸款轉型調整仍麵臨一定的壓力;另一家沿海地區的城商行也是在 2021 年開始啟動場景化自營貸款產品,從目前情況來看,未來有望推動貸款規模回升。

對於新形勢下的金融監管工作思路,6 月 8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堅決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厘清責任邊界,拉緊責任鏈條,加強綜合治理,完善多主體參與、多領域協作、多層次貫通的責任體係,真正實現監管 " 全覆蓋、無例外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