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棄兒":136家公司市值跌破1億美元

來源: 豹變 2022-03-27 00:08:3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765 bytes)

「核心提示」

中概股 " 血腥三日 " 後,市場驚呼 " 一個時代結束了 ",但當中概股反轉直上,似乎昭示 " 市場信心又回來了 "。其實,對於美國上市的 281 隻中概股,數量占絕大部分的是一批小市值公司,自重不足讓他們在這場資本風暴中,難言樂觀。3 月 23 日,微博成為第一家被美國 SEC 列入 " 臨時退市清單 " 的互聯網中概股,頭腰部的中概股們還有退路可尋,尾部的那些中概股們前途未卜。

2011 年 5 月 4 日,帶著 " 中國版 Facebook" 的概念被華爾街關注,人人網在紐交所上市,當天市值衝上了 70 億美元,在已上市的互聯網中概股中僅次於百度、騰訊、新浪。

上市當天,人人網 CEO 陳一舟回憶起當年在斯坦福聽巴菲特講過的一句話:

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

在陳一舟看來,短期內大家投不投票,無所謂。隻有長得重了以後,未來投票的價值才會越來越精確反映股票價值。

那一時期,因為多家公司被曝光財務真實性存疑,中概股整體在美國遭遇信任危機。人人網在上市首日獲得短暫高光後,第二天股價開始回調,兩個月後跌去一半。十多年過去,人人網並沒有長成噸位足夠的大象,股價也沒有回到當年的高度,如今公司市值維持在 5 億美元附近。

5 億美元市值,大概可以看作一條中概股分界線。超過 5 億美元的算是中概股裏的 " 大盤股 ",分界線以下的小盤股們沒有足夠的重量壓倉,風浪之中顯得渺小又無奈。

2011 年,因為過度 " 粉飾 " 財務數據,一波市值 5 億美元以下的中概小盤股遭到獵殺,並且讓中美兩國監管圍繞審計底稿來回博弈。監管遺留問題埋下的種子十年後在內外環境刺激下,再次展現出強大的殺傷力,中概股在 2022 年上演了一場 " 冰與火之歌 "。

這一輪中概股巨幅波動中,分化局麵進一步凸顯,當更多投資人的目光放在頭部、市值更大的中概股身上,那些數量更多、但市值極小的中概股在大浪之下隻能隨波逐流。

這些低市值的中概股,亦曾各自輝煌一時,但殊途同歸於落寞,如今風暴尚未完全平息," 小角色 " 在資本市場的前途仍難言樂觀,隻能等待,尋求修複。



" 大逃殺 " 中的小角色

美國市場,過去很多年一直是中國公司的向往之地," 流淌著蜜與奶 "。

這裏麵有特殊的曆史因素,也帶來過雙贏的發展局麵。上市的好處,用陳一舟的話來說,比如員工期權的可變現,股票的可流通性,再融資的便利性,兼並收購的便利性。

但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享受到這些好處,相反,中概股中數量占比更高的是市值不足 5 億美元的 " 小角色 ",他們走上二級市場後如同進入 " 圍城 "。

一輪市場風暴過後,截至 3 月 25 日,281 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總市值約 1.19 萬億美元,其中市值低於 5 億美元的中概股有 196 家,這些企業的總市值一共 195 億美元。也就是說,數量占比 7 成的中概股,市值總和在總盤子中占比僅 1.6%。



截至 3 月 26 日,中概股中市值低於 1 億美元的公司

阿裏、拚多多、B 站這些在美上市的頭部中概股明星光環越顯眼,小市值中概股越顯得黯淡。

十多年前,引發中國企業 " 集體形象危機 " 的正是一波小市值中概股的財務問題,最終美國監管機構出手,將審計機構也納入跨境監管體係,圍繞審計底稿與中方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談判。

雖然後續多輪上市潮再起,一批批中國公司前赴後繼奔向大洋彼岸,但是中概股中的分化更加明顯。自重不夠的企業大部分時間交易量很少,無人問津,一遇到大的波動,更容易成為獵殺對象。

從企業性質上來看,2011 年危機中,小市值中概股以製造業居多。如今 Wind 數據顯示,市值 5 億以下的小市值中概股中,七成以上都是 2013 年以後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更多是互聯網浪潮下孵化出的,帶著 " 科技 " 標簽的公司。

中美監管雙方在 2013 年達成一定協議,但並沒有讓問題徹底解決。2020 年 4 月,瑞幸咖啡造假案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月後美國參眾兩院相繼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自 2021 年年報起,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控製或者 PCAOB(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無法連續 3 年對其進行審計,則該公司將被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 "。

3 月 8 日,美國證監會發布首批 " 預摘牌名單 ",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中概股的大動脈,汩汩鮮血直流三個交易日。市場紛紛驚呼," 一個時代結束了 "。

3 月 10 日、11 日和 14 日,中概股連續三個交易日暴跌,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每日下跌均超過 10%,中概股三天市值累計蒸發 2700 多億美元,其中六成中概股的股價較曆史高位下跌超過 90%,近 100 隻中概股股價錄得曆史新低。

頭部中概股跌跌不休,截至 3 月 14 日後收盤,小市值中概股中更是有 80 隻中概股股價低於 1 美元。這是處在另一個危險邊界,輪不到美國監管機構 " 問責 ",這些股票就可能因觸發 " 股價低於 1 美元 " 的相關規則,走到退市邊緣。

在這些 " 腳踝斬 " 的小市值中概股中,亦有備受資本青睞、曾經名噪一時的公司,比如獵豹移動、途牛、迅雷、趣店和每日優鮮,截至 3 月 25 日,他們的股價較曆史高位分別下跌 96.9%、96.4%、93.7%、96.6% 和 86.6%。

此後,中美雙方接連發聲,中概股止住頹勢,甚至迎來 " 報複性 " 反彈,小市值中概股中也有不少經曆暴漲,但總體很難徹底改變處境。

看空者和看多者在拉鋸,但小市值中概股更多是不被看到的,它們過往最輝煌的一刻往往是上市敲鍾的瞬間。



上市即巔峰

2018 年,又是中概股紮堆上市的瘋狂一年,道指創出曆史新高,港股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美團、拚多多、小米、B 站等陸續登陸境外資本市場。

移動互聯網浪潮下誕生的明星公司們不斷刷新上市速度。

社交電商拚多多創立三年上市。同樣走社交裂變的內容聚合平台趣頭條更是兩年三個月就走上美股,創下中概股最快記錄。

兩年多的時間做到月活 6200 萬、日活 2200 萬,通過 " 閱讀賺金幣 " 和 " 收徒 " 模式迅速搶占三、四線及以下城市,趣頭條也被稱為 " 資訊界的拚多多 ",象征著當時的互聯網速度," 五環外 " 的下沉市場紅利被更多玩家看中。

然而,在那一年中概股紮堆上市的背後是破發潮迭起。

上市首日,趣頭條收漲 128.14%,市值達到 46 億美元,盤中股價最高達到 203.9 美元。不過,大幅回調從第二天就開始了。

漲得急,跌得快。

在市場對於中概股多空情緒的拉鋸中,市值分化也逐漸明顯。以注冊製為主的美國資本市場,對公司盈利等數據不會有過多要求,這導致前往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本身質量參差不齊。有業績支撐、成長性好的大市值公司更受投資者青睞;而一些業績不佳、流通盤不大的小市值公司,一不小心就會墜入無人問津的行列。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3 月 25 日,市值低於 5 億美元的 196 家中概股中,超過 7 成跌破發行價,超過 6 成的公司市盈率為負。

這其中有些公司一上市就處在破發的狀態,比如,2019 年 11 月 8 日登陸納斯達克的 36 氪,上市後距離發行價越來越遠,市值從 4.9 億美元一路縮水到 3 月 21 日的 3800 萬美元,股價也長期維持在 1 美元上下。

新冠疫情發生後,各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縮,難免殃及 36 氪的業務。Wind 數據顯示,自 2020 年第一季度以來,36 氪營收同比增速和淨利潤連續七個季度為負。

這些小市值中概股曾經一度也是市場炒作的熱點,因為流通盤小的特點導致其容易暴漲暴跌。不過,隨著市場風格的切換,如今更多呈現的是低換手率,低成交量。

趣頭條近一年的日均成交額不到 180 萬美元左右,36 氪則在 21 萬美元。

中概股慘跌三天,趣頭條市值僅剩 2750 萬美元,較上市首日縮水超過 99%。3 月 16 日,監管陸續釋放積極信號,中概股開始收複失地,雖然這些小市值中概股也在其中迎來暴漲,但是幾個漲幅加持並不會出現實質性改變。

除了趣頭條,市值不到 5 億美元(截至 3 月 25 日)的中概股中,還有很多此前市場上的明星企業,它們打著 " 中國 xxx 第一股 " 的旗號前往大洋彼岸,但是 IPO 敲鍾帶來的二級市場輝煌一刻始終難以再現,股價更是一瀉千裏。



截至 3 月 26 日,中概股市值、數量分化明顯 /

數據來源 wind

比如 2021 年 4 月上市的 " 共享充電第一股 " 怪獸充電(-87.6%),2020 年上市的 " 在線音頻第一股 " 荔枝(-89.9%),2018 年上市的 " 時尚電商第一股 " 蘑菇街(-98.6%)、2019 年上市的 " 中國產業互聯網 SaaS 第一股 " 房多多(-99.7%)、2017 年上市的 " 奢侈品電商第一股 " 寺庫(-97.4%)、2019 年上市的 " 互聯網醫美第一股 " 新氧(-90.7%)、2018 年上市的 " 二手車電商第一股 " 優信(-86.2%)。



政策風暴早已來過

2017 年 10 月開始,短短三個月,包括趣店、拍拍貸(信也科技)、樂信在內的五家互金平台先後登陸美股,讓互金中概股迎來高光時刻。

這一刻夢幻又短暫。

2017 年末監管日趨嚴格。在監管清理、整頓、整改的要求下,2018 年爆雷潮來襲,互金中概股在二級市場失去支撐,有業內人士用 " 團滅 " 一詞形容。

監管壓降並清退 P2P 業務,讓互金平台業績承壓,互金明星股們利潤下跌,轉型不力,導致股價跳水、市值收縮。

互金中概股的起起伏伏,講述了中概股故事的另一個側麵,不少企業借著東風可以很快飛起,一旦遭遇政策風暴,就會墜入黑暗,這個故事不斷在小市值中概股身上重複。

如今,我們再看市值 5 億美元以下的中概股,除了眾多互金平台,還有不少教培機構,這些公司先是受到 2021 年 " 雙減 " 政策影響,接著又遭遇中概股普跌的巨浪。

3 月 25 日美股收盤後,掌門教育、高途集團、精銳教育、樸新教育、好未來、一起教育科技、51Talk、流利說等教育公司跌幅都超過了 96%,新東方也跌超 93%,目前隻有好未來和新東方目前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樸新教育、流利說的市值更是僅剩一兩千萬美元。

政策風暴之下,原本重量足夠的企業,不管是轉型,還是等待,都擁有更大的騰挪空間。自重不夠的企業,日子更加艱難。過往的業績和業務積澱,始終是這些中概股能否渡過風浪的壓艙石。

這其中最明顯的要數滴滴。

與快的打車合並、收購優步中國後,穩坐中國網約車市場龍頭的滴滴,其估值一度超過同時期的美團和字節跳動。2021 年 6 月底,滴滴悄悄赴美上市,上市首日股價一度摸高至 18.01 美元,市值超過 860 億美元。

然而很快監管對滴滴進行網絡安全審查,審查結果懸而未決之際,滴滴決定退出美股、登陸港股,但據《財經十一人》報道,滴滴已暫停港股上市進程,原因是未能如期完成數據安全的整改建議。

與此同時,中概股風暴中,滴滴也慘烈下跌,到 3 月 14 日美股收盤,滴滴報 1.76 美元,創曆史新低,較最高位下跌 90.2%。

上市之前,滴滴曆經 20 餘輪融資,規模累計超過 210 億美元。滴滴最新市值 158 億美元,尚且不及融資規模。市值仍超過絕大部分中概股。

待到網絡安全審查的 " 靴子 " 落地,滴滴將以怎樣的姿態重新上路,又能否挽回 " 巨頭 " 的尊嚴?

小角色的未來 ?

中概股的未來,跟這些小市值中概股的未來,其實並不能劃等號。

雖然市場極端情緒下,小市值中概股中或許存在 " 錯殺 " 犧牲品,隻是巨浪翻湧,這些中概股往往沒有太多可選路徑,顯得被動,甚至更容易失控。

2011 年前後的中概股危機,部分小市值公司成為做空機構的 " 靶子 ",導致更大範圍的負麵效應。市值持續縮水,股票成交量極低,受不到任何市場關注,不少小市值中概股公司的管理者開始反思,過往的中國故事 + 美國市場的路徑走的對不對,這樣的上市有沒有必要?

畢竟上市沒有打開再融資空間,股票流通性低,反而讓公司的經營情況全麵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甚至可能影響正常業務推進,繼續維持在美股上市的高成本是否值得。

於是,那一波中概股掀起一輪私有化浪潮,先後有 22 家中概股宣布或完成私有化退市。

彼時,人人網股價也持續低迷,陳一舟後來寫過一篇文章複盤《上市與下市,做長與做空》,他引用了巴菲特的話來表明看法:股票回購,比分紅更好。

" 回購股票的價格,比私有化低,為公司節約現金;細水長流,需要資金時慢點,資金充裕時快點,股價太低時多買。而私有化是一錘子買賣,公司資金結構在私有化的一瞬間發生很大變化,可能還要借債,現金減少,降低了公司在收購並購上的靈活性。"

不過,不管是私有化退市,還是回購股票,都需要充足的現金,對大部分小市值中概股都不是一條容易的路,而另一把懸在眼前的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對這些小個子來說,威脅性也要更大。

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藥被美國 SEC 列入有退市風險的清單,若無法提供審計底稿,2024 年季報發布後便會相繼進入退市程序。而這五家公司的市值均在 10 億美金以上,有的已經在香港實現雙重主要上市,甚至三地上市。

3 月 23 日,微博成為第六家被美國 SEC 列入預摘牌名單的中概股,也是第一家進入名單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考慮到市場已經消化預摘牌名單的影響,微博以及整個中概股並未出現劇烈波動。去年 12 月,微博已正式掛牌港股,上市首日破發。

但是對於小市值中概股來說,未來前景難言樂觀。

自從美國監管新規問世以來,港交所成為中概股的 " 避風港 "。2019 年阿裏赴港二次上市後,三年來,相繼有網易、京東、百盛中國、華住集團、中通快遞、新東方、百度、嗶哩嗶哩、小鵬汽車、理想汽車、蔚來汽車等十餘家中概股企業選擇在港交所。

然而,並非所有的中概股都滿足回港的條件。中金公司在今年 1 月份的報告中,根據港交所最新規則,篩選出 35 家已符合回港條件的中概股,以及 25 家可能在未來 3-5 年內滿足條件的中概股。

盡管港交所在去年 11 月宣布放寬第二上市的條件,比如廢除 " 創新產業公司的要求 ",同時降低最低市值的門檻,隻需要上市五年且市值達 30 億港元,或上市兩年且市值達 100 億港元。但是,中金公司指出,有 197 家中概股暫時不能滿足赴港二次上市的條件。

中金公司認為,雖然暫時難以滿足赴港條件,但也無需過於悲觀,依然有充足時間做上市準備,而且以港交所持續優化上市製度的趨勢來看,依然還有進一步寬鬆和優化的空間,此外也不能排除兩國監管部門還有進一步溝通合作的可能性。

回到巴菲特的那句話,股市長期是稱重機。這些發生在小市值中概股身上的故事亦是一麵鏡子,企業隻有讓自己長成 " 大象 ",方能不懼時代的滄海橫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