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華畢業生,花72億買了張“車”票

來源: 市界 2021-09-05 22:42: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509 bytes)

Mini LED今年突然火了。先有蘋果4月份推出搭載Mini LED屏幕的iPad Pro,後有華為發布Mini LED智慧屏,引領三星、華為、TCL等一眾廠商追隨。

手握華星光電的TCL,甚至在8月26日專程開了個Mini LED發布會秀肌肉。接下來,蘋果還要在9月中旬發布最新的Mini LED屏幕的MacBook和iPad。

如果評最近這幾個月最賺錢的市場概念,新能源車與Mini LED應該能夠名列其中之二。

如果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押中了這兩大板塊的業務,同時再搭上個“芯片概念”,那麽,這家公司的股東今年一定睡著了都能笑醒。

北京君正就是這家“三押”的上市公司,新能源車、Mini LED、芯片概念,它全沾上了邊。從5月到7月,三個月的時間北京君正的股價翻了三倍,市值一度飆升至近900億人民幣。當然,在8月份的芯片股回調浪潮中,北京君正也沒能幸免於難,8月份,北京君正股價回調了25%。

火熱的三種概念催化了這家老牌技術公司,讓其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當年和倪光南一起並肩戰鬥過的劉強,應該想不到自己的公司能夠有一天受到如此的關注,倪光南應該也想不到。

那麽,北京君正是怎麽“中獎”的?

01、一場“蛇吞象”式的收購

北京君正的老本行是嵌入式CPU設計,助力其股價起飛的汽車電子業務和Mini LED業務,都是2020年買來的。

8月份,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交出了上半年成績單,北京君正的成績相當亮眼。其上半年營收為23.36億元,同比增幅達到558.46%,位列“A股半年報營收增幅排行榜TOP 10”之中;實現歸母淨利潤3.55億元,同比增長2994.80%。

但暴漲並非因為公司經營出色,而是與北京君正進行的一起收購分不開。



2018年11月,北京君正發布了對存儲芯片企業北京矽成(經營主體為ISSI)的收購預案,計劃以26.42億元的價格收購北京矽成52%股權。第二年,北京君正將收購計劃改成全部股權收購。2019年最後一天,這一收購計劃獲得證監會通過。

去年6月起,北京矽成開始並表到北京君正,當年為北京君正貢獻了約17.44億元的營收。

這是一場蛇吞象式的“跨界”收購。

完成收購前,北京君正年營收不到5億。而2019年、2020年、2021上半年,北京矽成營收分別為27.62億元、28.62億元、18.47億元。

北京矽成旗下的ISSI原本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主營各類高性能存儲芯片產品以及模擬信號芯片產品,在全球範圍內與三星、美國等巨頭處於同一梯隊,產品廣泛應用在汽車電子、工業醫療等各個領域。

據國信證券統計,ISSI的DRAM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居於第7位,其SRAM產品收入在全球市場中居於第2位、在中國市場中居於第1位。

相比之下,北京君正此前專注在嵌入式CPU市場,主要麵向工業控製領域,並不涉及汽車電子市場的業務。



2019年,北京君正營收為3.39億元。ISSI在2015年由海外私有化,成為北京矽成的子公司。據收益法評估預測,ISSI 2019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為4.05億美元(約合26.24億人民幣),約是北京君正營收的7.7倍。

交易對價的72億元,約16.16億元是以現金支付,其餘部分被折合為共計約2.49億股的定向增發,發行價格為22.46元/股。

2020年5月19日,北京君正發布公告書,表示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兩種方式,合計交易作價72億元收購北京矽成100%的股權。其中,59.99%的北京矽成股權由北京君正直接持有,剩餘40.01%為北京君正通過上海承裕間接持有。

2020年6月起,北京矽成開始並表到北京君正。這場收購讓北京君正一口吃成了“胖子”。

由於北京矽成原來的營收規模接近君正原本業務的10倍,所以並表之後,君正的營收結構也變成了存儲芯片為主(70%),其餘業務為模擬芯片(8%)、智能視頻芯片(13%)、微處理器芯片 (6%)。

2014年起,北京君正開始出現虧損,之後連續五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均為負。通過收購矽成,北京君正成功在2020年扭虧為盈,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914.22%,達到2049.14萬元。

同時,2020 年北京君正實現營收21.70 億元,在國內上市IC企業中排名第6。其中ISSI年營收約29億元,占到北京君正總營收的70%~80%。

除了助力北京君正扭虧為盈,收購矽成還幫助北京君正切進了Mini LED市場。

北京君正董秘曾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Analog(模擬信號芯片)產品線中有麵向車規級的MiniLED背光驅動芯片。

這裏提到的Analog產品線,正是收購矽成而來。

收購矽成後,北京君正切中多個熱門概念,2021年來成為資本市場熱門公司。但實際上,2005年成立的北京君正一直是國產嵌入式CPU市場龍頭。

北京君正成長曆程的前15年,幾乎曆盡坎坷,諸多科技界的巨擘都牽連其中。

02、被“辜負”的CPU夢想

北京君正官網的公司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話:北京君正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由國產微處理器的最早倡導者發起。

這裏所說的最早倡導者,是北京君正創始人、董事長、CEO劉強。

劉強1993年從清華大學畢業,隨後進入中科院計算所讀博士。

劉強讀博期間,正是中科院計算所人才輩出、技術追趕的黃金年代。

那時,聯想、華碩等國產電腦品牌,由於缺乏核心的芯片、並行計算等技術能力,大多隻能從事加工、組裝、代理、經銷等低利潤工作。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後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之母”的夏培肅院士、曾任職於聯想公司的倪光南院士、留美歸來後擔任多年計算所所長的李國傑院士等人,決心推動國內計算事業,追上國際先進水平。



(倪光南)

1999年,因為“倪柳”之爭出走聯想公司的倪光南,開始推動國產首個CPU研發項目“方舟”,劉強隨即加入進來。但劉強沒有想到的是,他為之付出心血的這艘“方舟”,短短幾年後就沉沒了。

方舟團隊“班底”來自芯片設計代工服務商李德磊的公司。經過重新組合分工後,倪光南在團隊中負責籌措資金,並以名譽做背書;劉強在團隊擔任技術高管;李德磊則負責業務經營。合力之下,“方舟一號”、“方舟二號”兩款產品CPU產品快速麵世。

其中,方舟一號一亮相,就被視為國產CPU的最大希望。當時多地政府為了表示支持,撥款訂購了基於方舟一號的網絡電腦。

不過,伴隨著公司逐步走上正軌,擔任董事長的李德磊逐漸背離了“做CPU設計企業”的初衷。

李德磊拿著北京市中關村軟件園、國家863計劃投資的千萬級資金,不僅不做研發,反而在中關村建設起了“方舟大廈”,對一些中小客戶也不予理睬。

更有甚者,到了2004年,李德磊決定直接剝離掉芯片研發業務,轉型成為美國存儲芯片企業飛索半導體的合作方,幫助後者開拓中國市場。

這一舉寒了劉強和倪光南的心。

因此,劉強決定離開方舟團隊,獨立開展國產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離開前他曾向李德磊提出,希望用李德磊此前口頭承諾給他的方舟公司股份,換取方舟的芯片技術,但這一要求也遭到拒絕。

失望之下,2005年,劉強幾乎兩手空空離開了方舟。

值得一提的是,劉強離開時,方舟科技正被各界質疑挪用了國家的科研資金,隨後在2006年遭到科技部的調查,最終慘淡收場,李德磊也不知所蹤。

03、教育電子市場拚殺出的CPU龍頭

在離開方舟科技的同年,劉強憑借籌備來的幾百萬元資金創辦北京君正,寄希望於換個“戰場”實現抱負。

原方舟團隊的科研人員薑君、劉飛、許誌鵬等6人,也追隨劉強加入了北京君正。可以說,君正的初創團隊,代表著當時國內頂尖的CPU研發實力。

但經曆了方舟科技對市場情緒的消耗,以及2006年初又曝出了漢芯CPU造假事件,當時國內市場正彌漫著對於芯片研發的悲觀論調,認為CPU研發沒有未來。而北京君正作為一支有方舟“基因”的團隊,被質疑得更加厲害。

麵對複雜的外界情況,劉強隻能用產品給出回應。

北京君正成立約一年後,首款CPU產品“Jz4730”誕生。這款CPU麵向指紋識別市場,與業內采用同樣工藝的CPU相比,主頻大約可以達到同類產品的1.5倍。

緊隨其後,北京君正又推出了以性價比取勝的第二款指紋識別芯片“Jz470”。和市場上的同性能的國外芯片相比,Jz4740的價格隻有前者的60%至70%。

兩款產品幫助北京君正打消了市場的質疑。2006年底,北京君正的指紋識別產品開始拿到客戶訂單。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其指紋識別芯片的年出貨量達到約3萬片。

2007年,北京君正向教育電子市場進軍。當時,成立於1995年的教育電子公司步步高,選擇了北京君正作為自己的供貨商,為其教育電子詞典Ibox提供CPU芯片。

這一年暑假期間,步步高通過電視直銷的形式宣傳Ibox,一舉引爆了電子詞典乃至整個教育電子市場。

一段時間裏,電子詞典、點讀筆、掌上電腦等各種形態的教育電子產品層出不窮。好記星、諾亞舟、文曲星、快易典等品牌如雨後春筍。在這一波熱潮裏,北京君正成為各大教育電子品牌首選芯片企業。



這一年,北京君正的出貨量相較2006年翻了超過26倍。

接下來,北京君正的產品線不斷拓寬,推出了視頻解碼芯片,愛國者、昂達等MP4企業先後與北京君正達成合作。2009年,北京君正又推出了電子閱讀器處理芯片,並與國產“電紙書”品牌漢王達成合作。

隨著各類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火熱發展,北京君正的出貨量和營收幾度起飛。

2008年,北京君正出貨量超過500萬片,到2009年出貨量攀升至1000萬片。營收方麵,2008年為1.45億元,2009年攀升至1.92億元。

但消費電子市場的風頭實在變得太快了。

04、從得意到被遺棄

連連告捷之下,北京君正開始籌劃登陸資本市場。2011年,北京君正選擇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結果上市首日破發,跌近6%。

關於北京君正上市還有一個橋段,2010年11月17日,在已經過會的北京君正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名單上,自然人趙明漪持有120萬股,位列公司第十大股東。據21世紀財經當時報道稱:“股東趙明漪不僅與倪光南妻子同名同姓,其中科院退休幹部的身份也與之頗為吻合。”

而在北京君正的招股書中闡述到:趙明漪是創始人劉強的朋友,對公司早期業務發展做出過幫助。因此劉強在2008年9月向其轉讓了2%的股權。以此看,北京君正發展到今天也得到不少貴人相助。

但這家教育電子市場的龍頭芯片企業,為什麽一上市就不香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消費電子市場的風向已然發生了變化。教育電子、MP4的風口時間太短,而最近的智能手機風口,北京君正沒跟上。

2010年之前,手機處於功能機時代,市場需要特定的電子產品,來承擔消費者對觀看視頻、閱讀電子書的需求。正因如此,北京君正加持的教育電子產品、MP4產品一經推出就獲得熱捧。

但2010年後,3G通信技術和智能手機時代來臨。蘋果在2010年發布的iPhone 4和第一代iPad,一舉引爆了一個時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將承擔此前MP4、電子閱讀器具備的一些功能。

所以說,不是北京君正不香了,而是與北京君正緊密捆綁的一眾消費電子廠商不再香了。

2011年至2014年間,北京君正增長乏力。

在此期間,北京君正曾嚐試推出了“Jz4760”平板電腦芯片,售價僅需約4美元,可以將整機售價拉低到400多元一台。

但極致的性價比沒有在市場中激起大的水花,因為需求沒了。

相比於采用ARM架構的其他廠商,北京君正的芯片采用的是MIPS架構設計,這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中已經勢單力薄,格格不入。

如果把設計芯片的過程比作是“剪窗花”,那麽芯片架構就相當於“窗花”的設計方法,決定了設計芯片的底層邏輯,也影響著眾多應用開發者設計App的方式。

在移動芯片設計的“江湖”中,ARM架構是第一大門派,占據99%的市場份額,其開發者“門徒”遍布天下。對比之下,MIPS架構就像一個小門派,沒人願意為其開發App。以智能手機為例,ARM架構長期占據著近99%的市場份額,MIPS架構的市場份額則僅有不到1%。

因此,北京君正的MIPS架構芯片縱然售價較低,卻在麵對ARM架構芯片龐大的用戶基礎時,不得不敗下陣來。

低迷一直持續到2014年——到中國智能攝像頭市場爆發,北京君正才迎來新的增長點。

這一年,北京君正推出智能視頻芯片產品,並借此與360攝像頭深度合作、並打進海康螢石、小方、小米大方、百度等各類品牌產品線。

頭豹研究院研報顯示,2014年至2018年,中國智能攝像頭行業規模由3.8億件增長至6.7億件,年複合增長率高至15%。

到2019年,北京君正視頻芯片業務線營收約1.79億元,營收占比已經過半,超過53%。

此外,2014年,北京君正也開始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供應芯片。2020年,北京君正在智能硬件市場的營收為約1.4億元。

北京君正雖然沒趕上智能手機、平板市場的風口,但這些小風口和機會,讓北京君正好歹活了下來。

05、風口與現實

憑借過去五六年間智能攝像頭市場的持續增長,北京君正依舊保持著“國內規模最大的嵌入式CPU廠商”頭銜。

但攝像頭市場畢竟規模有限,北京君正需要尋找新的風口和業務增量。

火熱的汽車電子市場自然是最佳標的。汽車電動化趨勢之下,整車廠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正大幅增加。芯片短缺背景下,車芯更成為市場追捧的一類產品。

收購ISSI也讓北京君正一改此前在教育電子、MP4等市場中的被動局麵,而成為手握Mini LED前沿技術的“潛力股”。

但實際上,據北京君正董秘此前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透露的消息,北京君正收購ISSI得到的部分MiniLED背光驅動芯片,目前還在前期推廣、送樣測試中。

所以,北京君正的Mini LED概念還處在早期,對營收的貢獻非常有限。在Mini LED產品成長為支柱業務之前,北京君正還要麵臨汽車存儲芯片市場代工產能不足,以及產品更迭帶來的挑戰。

根據今年6月份北京君正董秘回應投資者對芯片產能緊缺的擔憂時提到:公司產品線較多,不同的產品線在不同的工廠,現在產能仍然很緊張,目前還看不到下半年的鬆動跡象,後續仍然需要努力爭取更多產能。不過,矽成總體而言供應情況還好,君正本部的智能視頻芯片相對更緊張些。

不僅是產能緊張可能會影響業績,北京矽成還麵臨另一項挑戰。北京矽成是全球第二大SRAM(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供應商,SRAM的營收占比達到近20%。

但目前SRAM的總體市場正在緩慢萎縮。SRAM相較於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等產品,成本昂貴,主要應用於對功耗、速度較高的特定下遊領域中。隨著新型存儲產品麵世,市場對SRAM的需求逐年低迷。據國元證券預測,到2025年,全球SRAM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4.2億美元下降至3.73億美元。



而據北京君正董秘透露,北京矽成的DRAM產品營收占比高於50%。但其在全球DRAM市場排名第七,相比三大巨頭美光、三星、SK海力士仍有很大差距。而美光、三星、SK海力士專注於DRAM、NAND Flash等更具增長性的存儲產品。

這也說明,北京矽成在產品結構的優化程度方麵,相比國際巨頭仍有較大差距。未來在新產品更迭的時候,北京矽成會麵臨國際存儲巨頭的壓力。

2005年,北京君正成立之時,嵌入式CPU並不被市場看好,劉強卻堅定認為這一賽道仍有機遇。他曾簡單描述自己的判斷:“你覺得身邊沒有朋友(創業者)出差,火車站(嵌入式CPU市場)卻仍然很擁擠。”

一代代電子產品的落幕,為北京君正帶來失意、迷茫。在強調生態、互聯、均一標準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北京君正也敗下陣來。直到蛇吞象收購北京矽成,為君正帶來了引領市場的一種可能性。

但如何把可能變為現實?整合吸收北京矽成之後,與國際巨頭更激烈的競爭還在等待這家老牌科技公司。而北京君正、中芯國際、中微公司......這些芯片企業突圍成功與否、存活與否、領先與否,即是中國這場硬核科技突圍之戰交出的答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