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始了,世界或將進入相持階段

來源: 澎湃新聞 2021-01-07 01:07:5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152 bytes)

2021年開始了。

去年此時,人們正在感歎流年不利。

與此相比,今年的開年相對“平淡”,疫情仍然在繼續,由於秋冬季等原因,去年年末起,全球的病例數似乎又有加速增加的跡象,但這個世界的情緒,已經變得更為適應此種“新常態”。

也許可以說,從2020年到2021年,世界出現了一種新變化趨勢,那就是“相持”。

2021,將是混亂與秩序的相持、恢複與分化的相持、技術迭代與現有傳統的相持。

混亂與秩序的相持

2020年可以說是混亂的一年。從國際上看,由於新冠疫情的蔓延,各國陷入了互相攻訐、互相指責、絕不合作、撕得飛起的泥潭中。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這種國際關係的劇烈對立源於各國國內政治的激烈衝突。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年初還信心滿滿地想要連任,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的連任美夢成了泡影倒是小事,在美國媒體的口誅筆伐中,他幾乎成了“曆史的罪人”。從這個意義上,可以了解其將國內矛盾轉移至國際,不斷攻擊其他國家地區、不斷更賣力繼續揮舞保守主義大棒的動機。

但畢竟,病毒就是病毒。

病毒帶給人類社會一些啟示。

首先,病毒不會理會人類究竟“甩鍋給誰”,病毒又不會去聽大家訴苦、抱怨、講道理、編故事、找理由、定責任,更不會在大家討論出某種結論後表示要如何“賞罰分明”的隻感染某些人或者不感染另一些人,其隻會以整個人類為目標,又盲目又平等。因此,因政治原因帶來的秩序混亂隻會加快疫情蔓延的速度和延緩處理疫情的速度。

從這個意義上看,麵對著“施害者”新冠病毒,受害的人類非要把優先目標和寶貴時間放在內訌出自身隊伍裏的“加害人”和“被害人”上,隻能讓侵害結果變得更糟糕、這差不多也是特朗普被輿論廣泛批評的重點。

新冠病毒給出的啟示是,過分操弄政治,容易被政治幹翻。製造混亂以獲取政治資本的階段已經逐漸過去,加強協調能力、強調實幹精神的階段逐漸來臨。

2020年,會是混亂與秩序開始相持的一年。

全球化舉步維艱,逆全球化沒有市場

病毒也給了另一個啟示,其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由於地球停擺,大量人民群眾不得不“蝸居”家中,因此,互聯網經濟、互聯網生活、互聯網工作成為社會主流。盡管在近5-10年,互聯網的社會滲透率已經高企,且不斷上升,但疫情仍然帶來了新的突破。在國際間流動急劇縮減的狀況下,留學生們必須依靠線上教學,而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的線上會議都成為日常,學術論壇也突然讓大家發現,很多論題是沒有必要不遠千裏聚到一起就可以充分討論的。

在此,並不是要討論新經濟的未來,而是要反問大家一個問題,即,依此而論,逆全球化還有可能嗎?

也就是說,當信息高速公路已經建成,當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落到了互聯網層麵,當全球的互聯互通已經是個事實,所謂“逆全球化”還真有可能實現嗎?

過去幾年裏,由於全球的保守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不斷升溫,許多人對現有全球化非常不滿,認為全球蛋糕做大是事實,但帶來的蛋糕分配不公問題會讓大家重新思考全球化。

不錯,全球化帶來價值鏈重構和價值提升,同時也帶來了價值失衡。然而,反思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根本不能畫等號,事實上,反思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根本背道而馳。“全球化已經終結”的言論屢屢見於一些媒體和專家的表述,這其實是一種極大的謬誤。當地球上的人員聯係、信息交互、資金流通已經不可避免的相互連接,“脫鉤”談何容易,“逆全球化”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又在哪裏?

當然,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疲弱和交通封鎖,或會進一步讓全球化舉步維艱,與此同時,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人們愈發認識到,逆全球化殊無可能。全球化和所謂的逆全球化也會進入一個新的相持階段。

恢複與分化的相持

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遭遇重創,衰退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從年中起,各國經濟開始了不同程度的修複,但修複的進程各不相同。

以美國為例,新冠肺炎疫情終結了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擴張周期,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在第二季度創紀錄萎縮31.4%。經曆了前兩個季度的“暗黑時刻”後,美國企業重新開業,經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出現反彈,但隨即疫情反彈,一些州不得不取消重新開放的計劃。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反彈,一些人認為美國經濟恢複到了疫情前78%的水平。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警告,未來幾個月美國疫情和經濟形勢仍相當嚴峻。

從歐洲看,歐盟統計局2020年12月17日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歐盟的經濟出現大幅回升,環比增長達到12.1%,但仍未達到疫情前水平。由於全球第二波疫情的反複,2020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預測並不樂觀。而2020年12月,英國與南非發現不同變體的新冠病毒,出於對變異新冠病毒傳播的擔憂,英國和歐洲各國政府都采取了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大多數商業活動被停止,人們非必要不得外出。

新興市場國家方麵,受衛生條件、防疫措施等客觀現實影響,相關國家在本次疫情中遭受了遠甚於發達國家的衝擊。除中國之外,新興國家始終承受著疫情帶來的巨大壓力,甚至部分國家目前仍處疫情暴發階段。加之相關國家的財政規模相對較小,進一步降息或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的政策空間有限,將使相關國家的經濟重啟之路更加漫長。預計俄羅斯、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國2021年經濟增速仍然為負。

由此可見,新冠疫情的“重壓”下,各國囿於經濟規模不同、經濟韌性不同、公共醫療服務提供能力不同、公共管理水平不同、財政充盈度不同、貨幣政策空間不同等,其防控疫情和恢複生產、補貼資助的情況天差地別,因此對未來的經濟恢複,大趨勢不變,但分化會變得更為嚴重。

經濟發展喜憂相伴,且行且珍惜

恢複與分化也不會僅限於國家和地區之間。

事實上,2020年,金融市場經曆了極其動蕩、也極其戲劇性的一年。

在上半年的美股10天內四次熔斷、美油期貨跌入負值區間等具有“曆史意義”的金融市場事件後,金融市場朝著反方向又勢如破竹的奔去了。

金融市場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間出現了驚人上漲。新冠疫情暴發後,3月,全球範圍內出現股價暴跌,股票總市值一度縮水至59萬億美元,但到了2020年12月,全球股票總市值超過100萬億美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底增長17%,創曆史新高。其中,美股在一個月內跌去了30%,但最終總市值增長21%,達到42萬億美元。

科技股大漲,按淨值計算,蘋果今年上漲了約7500億美元,特斯拉的市值今年增長了五倍。銀行和能源公司股票在消息的刺激下反彈。年終一直盛傳要破產的短租預訂平台愛彼迎在12月10日上市,當日股價便飆升115%。而且,大宗商品市場也在“狂歡”,除了煤和鐵價格最終飆升,木材價格在跌跌漲漲中最終翻了一番。

而如前所述,全球股市市值的高企,是在全球經濟發展、複工複產、消費需求等均未恢複到疫情前水平的基礎上發生的。

簡單地說,在這一年,全球的價值創造大幅減少,而全球的財富卻急劇上升了。

看起來有些魔幻,其實也比較容易解釋。疫情開始蔓延後,為了穩定社會居民生活和情緒,許多國家進行了龐大的 “紓困”計劃。額外財政刺激緩衝了疫情及疫情反彈對經濟造成的負麵影響。而美聯儲等央行拿出的“無底線購買”計劃也將金融市場的信心恢複得很好。

隻是也許“太好”了。拿到救濟補貼的美國人儲蓄增高,同時也有不少衝入股市。而政府會為經濟“無限托底”似乎已經成為市場共識。

是恢複還是泡沫?無論如何,資本市場將進一步加重此前十年愈加嚴重的財富分配分化問題。社會貧富懸殊恐將加劇。

技術迭代與現有傳統的相持

2020年已經可以明顯看到,技術迭代與現有傳統正在發生著博弈與協調。

2021年,預計在三個方麵會成為關鍵相持領域。

一是生命健康安全相關技術領域。疫苗、疾控、糧食等將會成為重點。一方麵,新冠疫情這個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無疑會讓大眾更加關切生命健康安全的相關問題,疾控、疫苗等直接關係到人類生存和人群生活,勢必將會成為焦點。從目前看,各國研發疫苗的“競賽”如火如荼,核酸疫苗被首次通過大規模使用。如何運用新技術安全、穩定、有效的保障人類健康是長期議題,但在特殊境地下是否意味著一些特殊的突破,未來或有答案。同時,疫苗、糧食等在技術上、倫理上的問題也會密切與國家安全掛鉤,從而形成全球競爭、合作、協調、保守相持的局麵。

二是互聯網相關技術領域。中國已經明確將數據列為一種要素,具有經濟發展戰略的領先意識。當下,大數據是一種要素、一種財富、一種資源基本已經形成共識,未來將如何更加有效、高效的運用大數據會是各國的重點。此外,大家也將希圖通過大數據學習和人工智能降低成本,以突破潛在增長率降低的瓶頸。同時,大數據與擁有大數據的互聯網平台猶如雙刃劍。2020年,各國對互聯網巨頭提出的隱私、壟斷訴訟不斷,顯現其發展過程中必然的“如何被監管”博弈正在如火如荼推進。2021年將是運用數據與監管數據雙管齊下,尋找運用與監管平衡點的一年。

三是有關國家安全的技術領域。整體而言,國家間、尤其是大國間的競合關係長期存在,科技成為體現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領域。上天攬月、五洋捉鱉、解決“缺芯”等項目會持續推進。同時,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投資審查與限製,尤其是針對高科技公司的,將有增無減。

後記

新冠疫情隻是世界曆史大趨勢中的小高潮。但其帶來混亂也帶來反思。這個世界的確到了不破不立的節點,但今年博弈會繼續,突破難達成,難以大破大立。

世界或將進入相持階段。

(作者萬喆為經濟學家,澎湃新聞特約評論員)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