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估值達13000億美元 倪光南:世界第一

來源: 金融界 2019-10-29 02:01: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993 bytes)

10月26日,在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介紹全球信息和通信領域企業市值排名,前10家中美國有6家,中國有華為、阿裏和騰訊,最後一家是三星。華為沒上市,但評估市值是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以下為全部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這個會是我向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學習的機會,講什麽呢?我想了一下,還是講人才和創新。每個企業、每個企業家最關心的是這個問題,講的不好,請大家指正。

首先,從這個時期,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經常碰到的問題,有人說到底中國行不行,是“厲害了我的國”,還是沒有創新了?從我個人的看法,其實就是幾句話,首先這是一個科學、客觀的問題,比如70年以來,現在可以說我們總體網信領域,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網信辦管的領域來講,我們總體技術和產業水平位居世界第二,但下麵會講到,我們也有短板。

我拿的表怎樣比較我們的水平?這是以市值排行、龍頭企業排行來看,大體上可以。在這個表上信息和通信領域,按照這個標準來看,華為沒上市,但表上有,有些人評估是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我想大概是沒問題,從華為的業務情況、創新情況等是第一。前10家裏美國有7家,中國有華為、阿裏和騰訊,三星也能排進去。其實大體上表現了我們這方麵在世界上的水平,中國比起美國還是差的,但比起三星,顯得大一點,總體來講三星的水平,日本,英國、德國,大體上處於這個“長跑”的第三階段,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三大概是這些發達國家,第四是印度等一大堆國家。這個表是比較客觀的,所以我覺得不要太悲觀,也不要太樂觀。

但這個還不夠,雖然中國從產業類別來講世界最大,網信領域我們產業類別肯定是第一,平均第二,但我們在一些重要方麵,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方麵是短板。我畫了兩個大家知道,一個是硬件,中國的芯片不行。華為一受製我們發現還有軟件,特別是基礎類的,像是操作係統,這兩大短版不補上,平均第二還是不行。

當然也有兩個好的地方,第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5G,毫無疑問,中國5G在世界上走得比誰都快,我看中國哪個城市都在部署5G,你看外國有嗎?這是毫無疑問的,從跟跑到現在開始領跑了,當然,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麵中國也很熱鬧,不敢說比別人好,但挺重視,所以和發達國家的距離要短一點。當然,我們的互聯網應用也很好,有人說不重要,基礎不夠、創新不夠,這是對的,但以應用來倒逼基礎的發展也是可行的,這不是說趕上了美國,但總體來講,現在有些有利條件容易趕上。

要回答的問題是,既然平均第二,短板為什麽不上去?做不成?我分析有兩條原因,客觀是建國70年來我們飛速發展,但人家已經發展了一兩百年,我們有些地方肯定還不夠。第二,人家對你有禁運、封鎖和製裁,客觀上要難一些。

此外也有主觀原因,挺重要的,我舉三條看大家是否同意:

一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影響。剛才我說了我們的短板,我們的芯片製造行業不行,美國壟斷了,但我們不行,大家看華大九天的數據,先是“巴統禁運”(巴黎統籌委員會),後來國家看不行還得自己做,於是於1988年啟動國產EDA工具,叫做“熊貓係統”,那時候做的還可以。什麽時候不做了?1994年不做了,因為巴統取消了對中國的禁運,大家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好事是比較容易買到了,以前中國買不到軟件,隻能通過香港或其它途徑進來,但1994年禁運取消以後就很容易買到了,有關方麵覺得既然能買到還做它幹嘛?所以就停了,現在又再度啟航,2009年成立華大九天,十二五核高基EDA重大專項,現在也在繼續做,如果一直做,中間沒有停,也許我們就有(世界上)第四家(芯片企業)了。

軟件產業是中國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軟不如硬,重硬輕軟是我們國家特別普遍的。2000年有個560億,每年加一個,加到去年63000億,今年是70000億,很不錯,企業很大,從2000到2018,18年增長了112倍,請問在座的企業學家,你去找一找中國幾萬億企業的產業,有那麽快的嗎?我想找不到。這個產業發展非常快,第一是靠人才,中國軟件人非常優秀;第二靠市場,中國市場非常大;第三靠什麽?資金嗎?建國以來我們在軟件業上的投入不到50億,那麽長時間,那麽大產業,國家有關部門投了不到50億,也就是一年平均幾千萬,等於沒有投入,基本上民間投的也很小,這個產業的投資不靠前,很勉強,軟件人員勉強活著就行了。靠什麽呢?政策。從2000年開始國家有個“國發18號”文件,正因為有了這個優惠政策,我們的軟件業才出來,所以一靠人才、二靠市場、三靠政策,沒有靠資金。今天國家很快要有軟件基金出來,再加上資金的投入,相信我們的增速還能更快地提高。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軟件產業要糾正,我們的國家重硬輕軟,我們的地方領導很願意搞硬件,因為如果硬件失敗了,樓還在、設備還在,一查沒事的,軟件不敢投,投入幾萬億萬一不成功,來檢查一看,人也走了,軟件失敗了不會留下什麽,隻有桌椅板凳和幾台破電腦就沒了,沒法兒交代,所以我們目前的考核體製是不利於軟件發展的,要衝破這個藩籬。

三是“穿馬甲”,網信領域裏大家說的套話是把外國的產品包裝一下國產推廣,國家支持就特別大。這有一個什麽毛病呢?人們心裏會認為我已經有了,不做了。再就是安全有隱患,(外國產品)如果埋個“後門”、“漏洞”你都不知道,或者以知識產權為由告你,外國的知識產權,中方合資,本來是代理,光明正大的,一定要注意別把它包裝成自己的,那樣就知識產權侵權了。它容易麻痹自己,認為我們已經有了就不做了。當前國家重視安全,很多人都在做,如果不做,下麵我會繼續講不做的危害性。

實行包括自主可控測評在內的多維度測評。一般測評是性價比認可,安全的測評,質量的測評,這個很重要,區分真正在網絡安全的角度能否達到要求。

最近還出了一個事,自主可控測評應評估“美國技術含量”,以前沒有,並購人家的,知識產權收購過來就可以了,現在知識產權可能沒有問題,但有實體清單的問題,有出口管製,美國技術含量超過25%,美國就會製裁,涉及很多細節,涉及元器件、軟硬件、材料等,比如汽車行業,過去多少年以前用了美國的技術的都可能包括進去,隻要超過25%就不行,實際上是美國說了算。即使是出了錢並購過來的知識產權也可能會被套上這個,美國會說10年以前、20年以前這就是我的技術。所以我們要應對這個潛在的風險。

軟件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驅動力,很多傳統公司,比如寶馬和波音,比如寶馬7,內置的軟件超過2億行代碼,波音787客機中的軟件代碼超過10億行,新一代技術硬件差不多,關鍵在於軟件,十年前我到華為調研,華為說70%的研發人員是搞軟件的,最近我問他們有多少了,他們說大概八九成。硬件比較標準,特別是CPU,大家往往都差不多,但一說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移動通信、虛擬現實,差別就在軟件上,所以我們應該加強軟件,而且我們在軟件產業有很多優越條件,我們希望把軟件搞好。

中國有豐富的軟件人才資源,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資源,增量大,每年都培養出很多軟件工程師,人才應該說是世界第一。這方麵就不細講了。

中國軟件業概況,剛才我們比了世界上的公司,現在以自己為主來看,產業規模世界第二,市場也是第二,從業人員世界第二,約占世界10%,相信很快就會是世界第一,產業布局較全麵(較好),龍頭企業規模和數量較好(華為、BAT等等);人員工資中等(2017年平均薪酬為13.03萬),人才創新性較好(軟件著作權、開源貢獻量、雙創數量、APP製作量、研發效率、大賽數量……),軟件方麵除了美國,中國,還有印度,印度也有一些優勢,但在勤奮方麵都沒有能跟中國相比的,這種情況下中國不發展軟件是很可惜的。

這是美國甲骨文公司的創始人拉裏.埃裏森的采訪,他對軟件的認識比我們有些領導的眼光都遠,他說“不能讓中國產出比美國還多的工程師!”他說原料、硬件等方麵不怕,就怕軟件,他說如果中國的軟件領先了,人才更多了,對美國的威脅很大。

第三方麵是開源軟件促進軟件業開放創新,開源軟件已成為軟件業的主流,受到了美國管製,但它要管製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主要是要增加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在軟件業增加中國企業的參與者、貢獻者、主導者。

最後,我們希望把開源這個在軟件業已經非常成功的模式推廣到硬件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0年發明了基於廣泛使用且標準十分寬鬆的BSD許可證(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License),用戶可自由免費地使用RISC-V進行CPU設計、開發並添加自有指令集進行拓展,自主選擇是否公開發行,或商業銷售、或更換其它許可協議、或完全閉源使用。它有什麽好處呢?完全開放,CPU芯片在市場上站得住的指令集架構隻有兩個,一個是英特爾的AMD,非常好,可惜你拿不到授權,它壟斷了桌麵和服務器領域,罕有對外授權,這個很難,但很難自主可控。一個是ARM的指令集架構CPU,曆史較長,在移動和嵌入式等領域占壟斷地位,世界上很多公司花費數百萬到數億元費用向ARM購買CPU許可。現在出了一個新的RISC-V,RISC-V的優勢有四個:

(1)設計優勢

免除授權費用和知識產權風險的完全開源免費,這是RISC-V存在的主要意義。傳統的芯片設計有時需要上億研發費用、投入上百人的團隊和花費大量時間,使得中小型科技企業不可能承擔芯片研發,被迫隻能使用市場上已有產品,既造成了芯片市場的絕對壟斷,又喪失了發展的主動權;而開源芯片設計可以將芯片設計門檻大大降低,甚至於3-5人的小團隊在3-4個月之內,隻需要幾萬元便能研製出一款有市場競爭力的芯片,十分適應於中小企業創業,市場前景廣闊,能夠有效促進芯片產業的繁榮。

(2)技術優勢

RISC-V指令集在最初設計時有其研發團隊就明確表示要追求檢閱,丟棄曆史包袱。目前成型的技術代碼集小、支持模塊化,性能十分優越,能夠滿足從微控製器到超級計算機等各種複雜程度的處理器需求,支持從FPGA、ASIC乃至未來器件等多種實現方式。同時能夠高效地實現各種微結構,支持大量定製與加速功能,並與現有軟件及編程語言可良好適配。

(3)市場優勢

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場景下對於CPU需求日益碎片化,嵌入式應用前景廣闊,低功耗、低成本和訂製化需求越來越大,這使得RISC-V的精簡、低功耗、模塊化和可擴展的優勢與數字經濟未來發展方向十分契合。

(4)管理優勢

最初的RISC-V指令集是20世紀50年代,因而大多數專利早已過期,在商業化和開源使用方麵不會存在大的專利壁壘和成本問題;另外,RISC-V由2005年成立的基金會管理,這是一個非盈利的中立機構和開放社區,主要負責日常維護RISC-V指令集標準手冊與架構文檔,參與RISC-V相關規範地製定和軟硬件生態係統的發展。基金會采取會員製管理,目前共有上百家會員單位,中科院計算所是發起和審計會員,阿裏、華為是白金會員,這種開放式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地促進RISC-V社區的交流和創新,形成生態係統,從而降低研發成本,打破芯片市場的壟斷。

這就是開源的好處,我們可以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它去培育生態。最後我們的目標是讓世界出來第三種模式,完全免費開放,看看是否可以更好地滿足我們的需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