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當眾揭穿,特朗普還在給自己狡辯,中美談判美國說了不算
特朗普這段時間多次放風,說美國正在與中國進行關稅談判,“相信能很快達成協議”,被中國當眾戳穿為“假消息”以後,還在狡辯,說雙方“上午才進行過會談”。
特朗普是這麽跟媒體說的:美國一直在與中國接觸,“他們上午才開過會”。
可當媒體追問起來,想知道美國總統口中的“他們”究竟是誰時,特朗普又選擇轉移話題,強調這個問題“並不重要”。
【特朗普聲稱中美“早上才談過”】
真的不重要嗎?按照美國的敘事,如果中美關稅談判真的那麽事關重大,美國也認為中美這種等同於“貿易禁運”的關稅戰不可接受也不可持續。
而為了迅速產出結果,參與對華磋商的人員分量一定不低,他們的名字肯定不是無關緊要。
這裏就不得不提,美國目前負責在關稅問題上與其他國家談判的高層,是財長貝森特,他自己都在一次閉門會議上承認,中美尚未正式就關稅問題開始對話。
再說了,如果中美真的就關稅問題開始磋商,特朗普政府肯定會通過媒體渠道大張旗鼓地宣揚,盡可能地披露雙方討論的細節,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迅速平複市場的不安情緒。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不停地炮製模棱兩可的假消息,加速損害美國政府所剩無幾的公信力。
那麽問題來了,特朗普口中的“中美談判”,究竟是個什麽情況?
【誰早上與中國開了會?特朗普選擇轉移話題】
就過去的經驗來看,更有可能是低層級的工作會議。
最多隻能起到交換意見、明確立場的作用,完全夠不上談判與磋商標準,更不要說就關稅戰作出決定了,這已經遠超工作會議的職能範圍。
而且工作會議是否存在都不好說,以特朗普的脾性,憑空杜撰也不是不可能,他對此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這一次被中國戳穿為“假消息”,下次他肯定還會繼續厚著臉皮,吹噓自己的關稅政策“取得成果”,也算是一種有特朗普特色的“精神勝利法”了。
這種法子用再多次,也許能給特朗普自己,還有他的支持者帶來極大的情緒價值,對解決中美經貿爭端沒有任何幫助,有時還會起到反效果。
道理很簡單,情緒價值再多,美國超市的貨架上也不會憑空塞滿商品。中美經濟關係,美國確實是逆差國,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找到中國供應鏈的替代。
特朗普還在嘴硬,白宮一些官員開始私下裏對媒體承認,在製定對等關稅的時候,他們出現了“嚴重誤判”,以至於完全沒有對中國的反製做好準備。
【貝森特自己都承認,中美並未正式開始關稅談判】
因為中國對美國的順差巨大,特朗普先入為主地認為,中國上門來談的速度應該“比誰都快”,然而白宮並未等到中國的電話,而是一份接著一份的反製清單。
這種情況讓美國上下始料未及的,一開始特朗普還以為,隻要接著加征關稅,再組建“關稅同盟”孤立中國,遲早能達成目的,結果就是鑽進了牛角尖。
順帶一提,美國前兩天放風“中美談判”的時候,G20財長會正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中方財長出席並發言,提到了關稅戰、貿易戰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衝擊,隨後與多國同行會晤。
外界等了許久,一直到本輪財長會落下帷幕,始終沒傳來中美財長會晤的消息。這已經說明了很多。
任憑特朗普這邊再怎麽粉飾,中美現在確實是一點磋商的跡象都沒有。
【特朗普被自己的關稅政策架到了火上烤】
綜合看下來,美國已經被激進的“對等關稅”架到了火上烤。想進,找不到門路,想退,看不見台階。
可留給特朗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他現在頻頻放風中美正在談判,無非還是美國各方都在對他施壓,商業精英在擔憂,金融市場在波動,消費者的怨氣一天比一天重。
另外美國12個州還對聯邦政府發起訴訟,準備從法律層麵推翻對等關稅政策,這些都對特朗普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迫切需要對外轉移。
再有幾天,他上台就滿100天了,正是要綜合評估施政成績的關鍵節點,中美關稅戰卻看不到任何結束的希望。
中美關稅談判停滯不前,甚至壓根就沒有起步,還引發了連鎖反應,連帶著美伊核談判,俄烏和談的氛圍都開始微妙起來。
【特朗普的關稅顧問納瓦羅已經被邊緣化】
各方都在觀察,特朗普政府麵對中國的反製,會用什麽方式擺脫困境,還是越陷越深,以此評估美國在外交戰線上的虛虛實實。
可以確定的是,連鎖反應一旦開始,其消極影響將貫穿特朗普的整個總統任期,他找誰來收拾殘局都不好使,因為一開始挖的坑太大了。
由此我們已經能得出結論,特朗普政府並不具備周密製定長期戰略的能力,單方麵發起關稅戰,如今反而處處受製。
在貿易問題上,該怎麽與中國打交道,特朗普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標準的反麵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