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手最好是用風險較低的出租房。

因為住宅出租房的生意模式簡單。

我在東京的時候住的是一個醫生世家的自建房。樓房總共有三層,在目黑區的好區。老醫生的兩個兒子住二樓和三樓,底樓分成兩個獨立的單元,都是兩室一廳,大概80平米。 所有的出租和管理手續都通過房產中介。房東有這樣的出租房基本上是甩手掌櫃,適合小白練手。

我在讀通朽爺的博客後,也是從小白開始,一間一間地上手。朽爺的出租房模式是可以簡單重複的係統,由於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房地產市場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在具體應用的時候會需要因地製宜,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係統,但整體框架和思路是一致的。舉一個我這兒的例子,2019年新房,一室一廳,大陽台,離CBD20分鍾通勤。

房價: 40萬歐元

貸款: 100%

房貸利率: 0.9%

月供: 1400

房租冷租:1035

其他由房東支付的費用(HOA, 保險,房子修繕金): 200

地稅每年就一百多歐元,可以忽略不計。總之,德國的房產持有成本很低。加上房子的折舊和利息的稅務優惠,雖然是每月500歐的負現金流,但本金還貸部分是每月1000左右,就相當於每月自己存500,租客再匹配500。 五年來這個房子的市場價已經上漲了25%,計算一下五年的現金投入的複利是18%。當然,回報的三分之一是還貸的部分,三分之二是增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是在大都市圈房產投資的特點,回報率主要是靠增值。

回報率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這種係統簡單,可重複。哪怕在三年後的續貸利率上揚到3-4%, 由於本金還貸已經達到25%了,加上租金的上漲,添加少部分的本金,這個房產基本上可以實現正現金流。要實現朽爺說的空手套白狼可能需要等10年甚至20年,但幾乎沒有負擔,等得起,就當是長期債券。

商業地產的資金要求和認知的門檻相對來說就高多了。商業地產因為貸款的期限短,比住宅貸款更受貸款利率影響,風險更高。我也平時留意周圍的商業地產的情況,發現好的商業地產的供應很有限,適合我們這種的小白的商業地產在公開市場上幾乎看不到。不過也不著急,手頭的閑散資金可以定投股債指數ETF組合,投資回報也不錯,就能夠慢慢留意,沒有FOMO的焦慮。

還是那句話,投資的最大的風險是自己的認知。要沉得住氣,"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嗬嗬,這些,說易行難,共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