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整天隻看別人的好 在北歐生活的煩惱,北美也差不多,。。。(組圖)

 

別整天隻看別人的好 在北歐生活的煩惱(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 (被閱讀 6011 次)
 
回答1:我終於可以開始黑北歐了我的鍵盤已經饑渴難耐了

日照少。冬天日照少芬蘭瑞典挪威冬天就亮那麽幾個小時還沒太陽所以讓人抑鬱冷倒是還行我國北部冷多了但我國那是四季分明且零下25度照樣有太陽北歐是半年的冬天且半年沒啥太陽

人少。中國人愛熱鬧北歐大城市晚上人稀稀落落小城市走夜路如同各種路過各種墳堆。

吃的屎,確實屎。別拿出瑞典肉丸啥的出來說了,棒子表示泡菜也是美味。是可以自己做但你TM也得有東西吧?超市裏的就那麽幾樣北歐人吃個kebab都覺得好吃有人偏說北歐料理好吃我想說:你為什麽放棄治療?

購物的地獄。東西少而且物價高掙得比美帝少物價是美帝的幾倍而且多花幾倍錢你還買不到東西這下知道我國地大物博的好處了就不說煙酒汽油糖這些奢侈品的價格了

所謂的高工資導致高人力費。挪威不算靠著石油太有錢了其他的國家也就那個樣而這個高工資是全民的高工資也就是說高人力費體現在方方麵麵從修車修管道到翻修住宅人力太貴了你要是想過那種衣食無憂而且不想親力親為的生活在這時不可能的雇人做家務更不可能

高稅率。其實來北歐的國內一流人才很少沒有多少一流人才願意來一個高稅收的國家高稅收高福利聽著牛其實就是給窮人懶人預備的比如難民外嫁的亞洲女人和東歐 女人酒鬼不學無術的混混....比稅後辛勞的工程師和生了八個孩子不工作的難民拿的錢差不多建築師和民工工資也差不多IT和動手修電腦的也差不多。每次一 看工資扣那麽多還是有點不爽。政府現在把民眾也是慣得夠嗆沒人敢消減福利本地人不願意難民打砸搶政府也沒那麽多錢怎麽辦?加稅唄。

沒有歸屬感。如果很多美籍華人都沒有歸屬感這的華人就更沒有歸屬感了有歸屬感的隻有兩種可能1男人被北歐人上了,2女人被北歐人上了在吃穿住天氣語言行為文化上都沒有歸屬感的地方大概隻有..才能感覺到歸屬感了。

國內網站上的盲目吹捧造成心理落差。很多人定居北歐就開始吹捧北歐你要說北歐一點不好跟罵他娘似的。國人有的時候要麵子這點廣泛存在於各個國家的華人親朋 好友知道你出了國要是不說自己這多好多丟人埃而這些定居的中國人,生怕聽見來自中國的一點好消息。所以很多人真正來了北歐之後都說感覺自己被騙來了。豈止 是鳥不拉屎的地方是把鳥屎凍在鳥P眼上的國家埃

職場天花板。不解釋了,很多人工作都找不到,自然不能體會這些。當然工作找不到怎麽留在北歐呢?答"天生一個仙人洞"

遭到歧視。很多人不歧視你因為沒必要表現出來。骨子裏還是歧視你的。比如酒吧裏有人見到你會怪模怪樣地學中國人說話。找工作外國人很難找到,你用英語寫的郵件很多人看都不看各種各種。去了別人國家被歧視是很正常的北歐人的素質絕對時間前列但歧視多少還是有的。

北歐人不如國人注重家庭。有人和我說北歐男人比國內男人顧家笑慘了。幸好你沒說北歐女人比國內女人顧家否則我覺得你的智商有問題。離婚率六成的國家應該不 能說特注重家庭吧。北歐人的傳統是比較顧家的但是和中國人比還是差不少。國外的家庭是T型而國內的是十型也就是國外不管父母。國外的小孩從十幾歲開始離開 父母基本上就很少管父母了。很多北歐老人孤獨終老兒女都不管。當然我一想到很多華人移居到北歐基本都是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來放棄父母的人,所以這也不算缺 點了。別說你管父母,8000裏外怎麽管父母?一年回去一個月看父母?回去一個月真孝順啊,況且你能保證這一個月能看幾天父母?保證年年都回去一個月麽?

寂寞無聊。多寂寞多無聊?你以為北歐人真那麽癡迷運動和夜店?大晚上除了夜店都關門了你說能幹啥?我周圍的北歐朋友去了中國都不想回來了,說太有意思了太熱鬧了!!!

租房貴買房貴。北歐人這麽少房價為什麽貴呢?因為人力就貴想想那麽多建築工人邊喝咖啡邊給你慢慢蓋樓一分錢也不少拿房價自然貴了。請不要把國內的新房和北歐的10手房一起比,要比咱就都比新房的價格。

醫療效率。免費是免費了但是效率太低。好多人都攢錢為了找私人醫生,但私人醫生的要價讓你覺得國內醫生個個都是白衣天使!!國內醫生脾氣雖然差點但起碼辦事看病救人效率蠻快。北歐醫生樂嗬嗬地口頭禪就是:先去預約吧。

基礎教育和精英教育比較差。基礎教育肯定不如國內,之前芬蘭PISA世界第一因為沒帶中國,帶了中國玩之後中國就如肉山大魔王一樣虐爆北歐這些低級別的英 雄北歐之前牛逼因為對手都是小兵。精英教育相對落後至少比北歐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要落後太多和美帝簡直是光年的差距。而且現在北歐青少年的素質真心堪 憂啊,你們不要忘了教育有滯後性所以你們現在不要黑中國教育黑得太喪心病狂了,20年後再來看看吧。

生活沒有目標個人的發展變化很校20年後你還是在這個辦公室拿比現在多一點的工資。由於起薪高,導致每年也就漲點零頭,十分消磨人的意誌,來了北歐,以後很難和美帝國內的牛人平起平坐了。

北歐男人比較悶。比較悶也有好處相比南歐那些帥哥北歐男人更忠誠。南歐人睡了你一宿就走,北歐人高帥富一般都睡你半年以上。要是那種悶屌絲,很有可能睡你一輩子,有安全感。

北歐姑娘那是真漂亮。導致樓主我總硬前列腺總充血對身體不好。

回答2:

在斯德哥爾摩生活至今四年多,不算最有發言權的人。不過關注這個問題有一陣,加上覺得國內媒體和大眾的聲音對北歐的美譽實在太過片麵,便來說上兩句。

說到這種問題,以偏概全或許很難避免。我隻說我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經驗,希望盡量真實和客觀。基本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也盡量針對跟日常生活比較相關的方麵。每段長短基本跟我個人覺得煩惱的長度成正比吧。

一,融入社會。首先,北歐的確是全世界除了英語母語國家之外,英語平均水平最高的地區 (Swedesplace4thinEnglishskillsrankingEF前年的調查,世界範圍內前五中北歐四國占四個,剩下一個是荷蘭)。很多 人由此認為隻會英語對生活沒有影響,但其實融入本地社會並不是你前三個月可能會以為的那麽簡單。不會本地語言的話,工作機會非常有限,真正進入當地社會更 是艱難。

瑞典統計局數據。藍線是國外往瑞典的移民,紅線是瑞典往國外的。



之前回答過一個關於瑞典新納粹和種族歧視的問題(為何瑞典會出現納粹分子?)。一直到現在,移民和種族問題(尤其是對伊斯蘭國家人士的態度)在本地還是非 常敏感的話題;外籍人士發了幾百份簡曆石沉大海,把名字改成Sven,Lars之類典型瑞典名字後很快得到麵試機會的例子也不少(瑞典報紙 Dagensnyheter去年對招聘中這樣的隱性種族歧視還進行了一場討論)。瑞典人性格內向,且非常尊重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產品,往好的方麵看,這 讓本地的經濟和文化得以發展,但換一個方麵說,很多移民還是在做比較低層次的工作(小攤販,餐館員工,洗衣店員工,護理人員,建築工人等);很多受過高等 教育的移民或者留學生又因為語言問題而找不到工作機會。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瑞典不是所謂“移民國家”,本地文化多元性跟歐洲大陸很多大城市相比也算是後段班成員。

二,宗教信仰缺乏。個人覺得不是什麽煩惱,不過世俗主義帶來的開放的性教育、較高的青少年墮胎率等問題在歐洲甚至世界也經常惹來白眼。

三,物價和稅收世界範圍領先(部分見下),跟生活相關的主要是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但是看看工資水平和基礎設施,也沒什麽好抱怨的。



四,國家對酒精飲料的嚴格控製。北歐各個國家政策不一樣,瑞典來說,超市隻賣淡啤酒,所有“真正的”酒精飲料隻允許在Systembolaget販賣(即 是所有酒精含量在3.5%以上的啤酒、紅酒、各種烈酒)。Systembolaget是國家壟斷的連鎖酒局,開門時間很短,並且周日不開門,一到周末總是 人滿為患。當然,瑞典的酒稅和煙稅也是歐洲數一數二的高。

在Systembolaget買酒的合法年齡是20歲;在酒吧和餐廳買酒最低年齡是18歲。



五,斯德哥爾摩來說,住房非常緊缺,尤其是租房,一直都是賣方市場,價錢也相當可觀。

六,氣候……大概不用說了。冬天斯德最冷零下二十多吧,一個禮拜日照不超過二十個小時的事也是很經常的。大部分人需要補充維生素D。一年多五個月左右基本都是冬天,不習慣的話出行不太方便。



每年政府都要花很多人力財力來解決雪天的交通問題,但每年也都還是有那麽幾天公共交通是癱瘓的。

七,我個人覺得比較大的一個煩惱是購物不太方便。商店和商品的種類都很有限,一些歐洲境內比較普通的生活用品或者烹飪工具品牌、原料在瑞典很難買到,如果網購到瑞典,超過一定金額就需要交很高的關稅。由於天氣,蔬菜種類也很少,天氣一冷就得仔細安排才能保證吃得營養均衡。

每次回國吃到新鮮得帶刺兒的黃瓜都感動到鼻酸。由於日照不好,瑞典的橙子之類水果也不太好吃。

八,呃,公共廁所太貴。一般價錢是5克郎或者10克郎(克郎和人民幣接近一比一)。貴還好,但是瑞典實體貨幣使用率非常非常低,所以,嗯。

街上的公共廁所長這樣。



九,北歐性別平等和女權主義深入人心,女性很少因為性別原因而享受任何特殊禮待,導致很多外籍女性看來,本地男性“不夠紳士”或者“不夠爺們兒”。約會AA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電影裏那種開門送花拉餐椅的形象也跟大多數瑞典男性(尤其是年輕男性)沒有太大重合。

相應的是,帶小孩兒的爸爸很常見。父母都有很多假期。




十,Jantelagen,經常被媒體討論的詹代法則。具體解釋和來源可以看維基(詹代法則)。Jantelagen是指北歐名族性當中否定個人成就、不鼓勵突出個人獨特性,而更注重群體的心理模式。Jantelagen是北歐社會主義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找到一個英文版的,看個大概吧。



在瑞典學習和工作,被人驚歎“你真努力氨,不少時候這不是個表揚。我覺得這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事。

瑞典人掛在嘴邊的一句"Lagomärbäst"(lagomisthebest),其中lagom是瑞典人信奉的準則。lagom很難翻譯,它是剛剛好,是完美平衡,是七分飽,是“北歐設計”的簡潔。

瑞典人的安靜是在地鐵故障時默默下車換公車,很難見到陌生人交換哪怕一個沮喪的眼神。街上會跟陌生人隨意攀談的基本隻有外來移民;年輕女孩子在歐洲旅遊,從南到北被搭訕的幾率也是直線下降。

人們經常把瑞典式的lagom和美國式的激進放在一起比較,但我覺得在一個lagom的大背景下,很多中國留學生或者移民的奮發圖強也是一幅很有趣的對比 圖。當然這就又聯係到上麵第一點,有上進心、想爭取更高社會地位,且有能力為之的移民在這個大環境下顯得更格格不入。這也許是為什麽那麽多留學生讀完書回 國,而在瑞典的大部分華人,不是嫁給瑞典人,就是在愛立信上班的IT人士,再不然就是在中餐館起早貪黑掙血汗錢的那個圈子。

暫時想到這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