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遇到那對美籍華人夫婦,我們談到中國人,都說中國人就是這樣,能省點兒就省點兒了。其實有時候也不為什麽,就是想不開。比如他們夫婦,就一個女兒,都大學畢業,工作,結婚了。那女的自己在上海的老父母都去世了。他們真應該是好好享受享受的年齡了。否則就太晚了。但她說,我們經濟上也沒有問題,更沒有任何負擔。當然,也不是錢多得都漫出來了。但中國人就是想不開。她老公居然還在上班,他們也是坐的inside cabin,也不跟excursion,就自己隨便玩玩。她老公本來也想坐我們的那種cabin,但她硬是舍不得。
我幾年前工作的公司傍邊,有個中餐館,有lunch menu。我比較常去吃,就熟悉了。老板夫婦是廣東人,有三個女兒。老板娘是厚道實在人,也是實話實說。她說,唉,我們中國人命苦。想不開。什麽都為兒女。掙的錢,自己不享受,全用在小孩身上了。過去我們也是兄弟姐妹幾個。但現在,三個孩子,每人要個房間,每人要個電腦,每人要個手機,她們哪懂得什麽和兄弟姐妹共用啊!還要不斷換新的。我們華人畢竟是少數族裔,總是希望自己孩子到哪裏都體體麵麵,不要被人看輕了。唉!人家鬼佬才不管呢!自己先享受。我們中國人就是命苦。
你看看,她們的感慨是不是和你寫的東西很吻合?不過,你好像不覺得這是一種犧牲,是“命苦”。
我們住的地方,離比利時的相當於英國伊頓公學的學校比較近,比利時的王孫王孫女都上這個學校。我們的一個鄰居,美國惠普歐洲銷售總裁,他女兒就是這所學校畢業的。他是丹麥人,因為布魯塞爾是歐洲的中心地帶,為工作方便,他全家搬到比利時。他女兒的學費由惠普承擔。他女兒後來大學畢業後,在匯豐銀行(巴黎)工作,她丈夫是英國人。我們本來想,如果我們有小孩,也上這個學校。但聽說一年學費2萬多歐元。我還沒來得及說“太貴,不上了”,我老公就說,你忘了這事吧,我絕不是付錢給孩子上這種學校的。哈哈哈哈,看到了吧,這就是老外和中國人的不同。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說你們每年付3萬英鎊給孩子上什麽私立學校。如果是,我真覺得不值。真的!可能你老公是中國人,或者你外國老公全聽你的——因為我不相信一般人家的老外,會願意花錢幹這事。當然,還有可能你們家就不是一般人家。實際上,就是不是一般人家的老外,也未必幹這種事。我們是老百姓,但不幸認識一些不是老百姓的人,比如三代都不用上班的貴族後代,她本人和我同齡,在她書房的一麵牆的世界地圖上,標著她去過的國家:三分之二了吧。再比如從來不工作,靠家族財產生活在莊園裏伯爵老爺——他的莊園就緊鄰著我們的別墅區,他爸爸老伯爵是“中比友好理事會”的名譽理事。我有一天回家從他的莊園裏走過,心想,他一定很怕死,因為他就生活在天堂裏,不用等到死了再進天堂。他爸爸的莊園更是不得了,進去前先加好油,免得還沒找到他的城堡,汽車就沒油了。就是我的那貴族後代女友,還有這個伯爵家的孩子們,都沒上那個什麽撈舍子的2萬歐元一年的比利時“伊頓公學”。我的那個惠普歐洲銷售總裁的鄰居,如果不是惠普掏錢,他也不會讓他女兒上那學校的。因為我們的鄰居,差不多都是和他一個“級別”的,無論兒女多大年齡了,沒一個上的。所以,我覺得中國人雖然重視教育,但自己掏錢上那種學校,和中國國內的人買LV,可能有類似的心理,至少可以類比。
“這些錢拿去坐遊輪,可以坐到你連回家的路都不認識了!” —— 你說這話的時候,是不是有點兒情緒啊?沒必要的。我也就是泛泛而談,發發感慨而已。3-4萬坐郵輪,就是坐inside cabin,船上不花一分錢,也還不至於跑得遠得家都找不著了——不是有指南針嘛!更不要說坐suit,更不要說坐6星級的郵輪了。花錢還不容易嗎?又不是非要cruise。你拿錢來,我幫你策劃,保證你花得花樣繁出,有滋有味,生活充滿樂趣。嗬嗬。我就是缺錢,不缺花錢的主意。嗬嗬
好了,不回複了。你不要有情緒,我沒有特別針對你什麽,更沒有炫富——我要有富,有就炫了,可惜沒有。自己沒本事,還嫁錯了人。現在人老珠黃,想改嫁又來不及了!悲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