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鄧小平晚年對發展道路的反思
日前,看了《鄧小平晚年對中國發展道路的反思》,筆者深有同感。1993年9月16日,鄧小平同誌在與弟弟鄧墾談話時說:“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後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少部分人獲得那麽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據《鄧小平年譜》)
小平同誌的這段談話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立意高遠,發人深省,反映了他在中國發展道路問題上的新理解、新認識,既有對過去發展思路的總結,又有發展進入新階段後出現新問題的洞察,還有對未來中國發展問題的提醒,對於我們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認真體會小平同誌這段談話,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四點啟示:
啟示一:“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這是鄧小平基於新認識,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之路存在問題的深刻反思,表明鄧小平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思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局限性有了深刻洞察。過去他一直認為,經濟建設搞好了,就能牽住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牛鼻子。但是這個談話表明,鄧小平晚年認識有了新的飛躍。他進一步深刻認識到,即使是經濟建設搞好了,還會出現一些其他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同樣會危及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而為了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對原來的發展思路進行調整,就成為曆史的必然。具體說來,在走過溫飽社會以後,在發展目標上要根據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來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在發展內容上,不僅僅要把“蛋糕”做大,還要進 一步把“蛋糕”做好;在發展途徑上,不僅要發展經濟,還要根據新的階段社會發展的要求,進一步發展政治、文化、社會,關注生態環境,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啟示二:收入差距過大“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是鄧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以後中國發展麵臨的新問題以後,對未來中國發展之路的深刻提醒。毋庸置疑,我國改革開放成就巨大,舉世公認,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總體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貧富差距持續拉大,為社會安定埋下隱患,成為群體事件突發的一個誘因。基尼係數是世界上用來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指標, 0.4是貧富差距的警戒線, 有統計資料表明,當前我國已接近0.5,占總人口20%的最高和最低收入兩大群體,收入差距已高達 30多倍。不久前,在政協第十一屆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期間,賴明常委發言指出,近年來,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 “主要表現在貧富懸殊、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行業差距不斷擴大”。
啟示三:“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是小平同誌晚年的憂思,也是他最後的牽掛。那麽,我們應該什麽手段、什麽方法、什麽方案“解決這些問題”?筆者以為,要做得工作千頭萬緒,最根本的問題是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著力抑製和消除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的趨勢,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製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啟示四:必須動態地認識中國的發展道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確立的中國發展道路即鄧小平理論,就其解決的問題來說,是回答溫飽社會的發展問題的。其核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就是鄧小平講的“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但從1990年以後,中國從整體上走出了溫飽社會,整個社會需求發生改變,相應地要求發展思路也應作出重大調整,在繼續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要強調政治發展、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實踐證明,這個問題是新的曆史時期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會形成經濟建設一條腿長,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多條腿短的局麵,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毛澤東說:“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小平同誌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商君書·開塞》說:“聖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則後於時,脩今則塞於世。”改革和發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任何成功經驗,隨著時間推移,如果不進行調整,就很有可能反過來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障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讓我們從鄧小平晚年的反思中受到啟迪!(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