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不知怎麽搞的,將我的“窮養”帖到“子女教育”,我並沒有在那兒發帖子,結果好多人問,幹嘛不請保姆,幹嘛不送daycare等。
我曾經為此寫過一篇文章,特帖在這裏。我常在“親親寶貝”,因為孩子還小。再說“子女教育”老討論爬藤,我很煩那個話題。所以還是貼在娘家吧。
我的好朋友Y是生物學碩士,在大藥廠工作了幾年。後來因為生養一兒一女,就辭職做了6年的全職母親。6年後,她考進法學院讀書,結合她過去生物學的專業背景,專攻專利法,打算以後做專利律師,現在很忙也很開心。
她這樣的選擇,在大陸背景的華人中不多見。在經濟條件同等的情況下,歐美、日本和台灣,母親全職在家的情況比較多見。中國大陸以及從中國大陸出來的華人,父母雙方都上班,請保姆或老人帶孩子的情況比較多見。
如果經濟條件許可,我主張父母雙方有一個人全職在家帶一兩年孩子。我不太主張請保姆帶孩子,而父母早出晚歸上全天班。
外包--outsource
請保姆帶孩子,從商業管理學上說,就是外包。“外包”的概念就是,如果其他公司做一件事情,比你自己公司做要便宜或專業,你就將這件工作外包出去。
最典型的外包,就是信用卡公司將客戶服務的呼叫中心外包到印度,蘋果公司將手機的生產外包到中國等等。
外包也有很多弊端,外包可能導致產品質量下降,次品增多,溝通時間成本太高,有些美國公司認為這些弊端已經不能抵消勞動力成本節約的好處,所以決定將外包的工作再拿回美國本土做。
此外,在商業上,有一點很關鍵:核心競爭力不能外包。比如Zappos.com曾經將物流外包,結果非常失敗,後來CEO Tony Xie 總結教訓,對於電子商務來說,物流是核心的東西,不應該外包。
孩子小的時候,為什麽父母一方最好要在家
從成本角度來說,如果爸爸媽媽出去上班可以掙得比保姆多,那麽應該將家務和照顧孩子的工作“外包”出去,讓保姆來做家務和帶孩子。
但是,養育孩子,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成本控製的問題。我從一個職業女性,到現在全職在家帶孩子,這個決定來自下麵三方麵的原因:
1)信仰和價值觀:在上帝的眼裏,所有的工作、成就,其價值都是短暫的。而養育敬虔的後代,其價值存留到永遠。時間就是生命,我們給一個人時間,就是給她我們的生命。如果愛孩子,在她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給一兩年時間,心無旁騖照顧她,是值得的投資。即便對於沒有信仰的人,實際一點,無論你是否曾經位高權重,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疏遠,甚至孩子性格成長得不盡人意,那種失敗是任何事業的成功不能彌補的。而孩子和父母的親密關係(bonding),若在很小的時候沒有建立好,長大以後,很難暖回來。
2)《how to measure your life 》一書,提到孩子們受教的時機,並不是父母能計劃的。作者說,當孩子們長大後,你問他們“父母對你成長影響最大的事情是什麽?”當他們說出來的時候,父母都不記得那些事情了,完全不是父母一本正經將孩子坐下,跟他們講人生、永恒、上帝的時候。所以結論是:“當你的孩子準備好受教的時候,父母要在孩子身邊,否則,你就將那個珍貴的時刻,讓給了孩子的玩伴,學校,網絡,你完全不能控製從那些渠道來的信息是怎樣的。”--也就是說,基本上誰和孩子在一起,誰就影響孩子的成長,影響她的價值觀。
3)核心競爭力不能外包:雖然保姆照顧小孩,比自己照顧要便宜很多。但是保姆無法給孩子來自父母的愛,這種愛表現在無數的細節和交流上。有研究證明,當孩子還不會講話的時候,爸媽就要跟她講話,而且要講很多複雜的話,比如:“寶寶,你今天想吃香蕉呢還是蘋果?你要吃蔬菜哦,蔬菜有營養。”她雖然不會講話,但是腦細胞受到不斷的複雜語言的刺激,以後上學智力都比較好。而我們很難要求保姆做到這些。我的一個朋友,曾經上班,一天下班後,偷偷從窗戶往家裏看,聽見孩子在搖籃裏哭,保姆不僅不抱,而且訓斥孩子:“哭,哭,哭什麽哭啊!”--朋友心疼不已,原來她背後是這樣的呀,可是小孩子又不會開口講。當然,如果碰到特別有愛心的保姆,那算是特別的運氣,可是這個時候,有些父母又嫉妒孩子和保姆之間的感情了。
當然,其他家務,比如燒飯、打掃衛生這些不是“核心競爭力”的事情上,就大可以外包。
事業成功不在乎這幾年:
這並不是說,父母親要為了孩子完全犧牲事業。若不是上帝特別的帶領,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也可以出去上班。
至於事業發展,上帝的帶領是很奇妙的,“ 日 光 之 下 , 快 跑 的 未 必 能 贏; 力 戰 的 未 必 得勝;智 慧 的 未 必 得 糧 食 ; 明 哲 的 未 必 得 資 財 ; 靈 巧 的 未 必 得 喜悅 。 所 臨 到 眾 人的是 在乎 當 時 的 機 會 。”(聖經傳道書 9:11) 我的事業成功與否,不在乎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