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本壇前幾天又有大饑荒的討論。這篇文章十分翔實。希望本壇人士潛心研究,冷靜思考,尤其不要謾罵和呼喊口號。參見: http://bbs.wforum.com/guns/bbsviewer.php?trd_id=420062
談談三年大饑荒死亡人數的謊言
朝廷官員為啥要隱瞞?
朝廷官員如何隱瞞?
*****為啥要替大饑荒辯護?
*****是如何替大饑荒辯護?
結尾
今天跟大夥兒聊一聊:當時的朝廷官員和如今的民間人士(*****)是如何千方百計隱瞞死亡人數的。
朝廷官員為啥要隱瞞?
大饑荒期間,各個重災區的地方官員,往往瞞報、謊報本地的非正常死亡人數。他們這麽做主要有如下兩個目的。
◇為了推卸責任,保住官位
在大饑荒之前,天朝剛剛搞過大躍進。大躍進那會兒,很多農業大省(比如河南、四川、安徽)都刮起“浮誇風”。啥是“浮誇風”,說白了就是“吹牛皮”——吹噓自己的糧食產量是畝產萬斤。
大夥兒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當年的某個地方官。你掌管的地區前兩年剛剛吹過牛,號稱糧食畝產萬斤,糧食多得吃不完。結果兩年不到,就發生大饑荒,你如何向上級領導交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官員為了自保,為了推卸責任,肯定會對“非正常死亡人數”肯定會隱瞞不報。
這是地方官員隱瞞死亡人數的最主要原因。
◇為了吃空額
前麵提到的,是為了推卸責任而隱瞞。還有另一個原因導致官員隱瞞死亡人數,那就是“吃空額”。
“吃空額”是很常見的腐敗手法,曆朝曆代都有(在軍隊裏,也叫做“吃空餉”)。
老毛統治下的天朝,實行嚴格的計劃經濟。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是憑票供應(憑票供應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1980年以前出生的網友應該還記得吧)。在那個年代,票據比錢管用。因為很多緊俏的物質花錢是買不到滴,一定要憑票購買。
在憑票供應的年代,如果某個地方官對中央朝廷隱瞞死亡人數,中央依然會按照原先的人口數字繼續發放票據。這些多出來的超額票據就落入貪官的腰包。
順便說一下:老毛統治期間,照樣有腐敗問題,而且程度還挺嚴重。很多*****說毛時代沒有腐敗——那是騙人滴。
朝廷官員如何隱瞞?
俺看了若幹大饑荒的資料後,總結如下幾個隱瞞死亡人數的手法。
◇徹底隱瞞,根本不報
有些省級官員或地級市官員,根本就不承認有饑荒。由於他們的欺瞞,把中央官員(包括毛太祖)都蒙在鼓裏。但是,紙終究保不住火。時間長了之後,總歸會有些民間的小道消息流傳,並傳到朝廷的耳朵裏。
俺舉個例子:
河南是大饑荒的重災區,河南省的信陽專區(包括如今的信陽、駐馬店及其它幾個縣),饑荒尤其嚴重。但是河南省委對此竟然秘而不宣。最後是老毛親自過問,並派出工作組下去調查,才知道信陽專區死了這麽多人(中央調查組報告的數字是105萬,信陽地方誌統計的死亡人數48.3萬)。
以下照片是《毛澤東選集》的截圖(連《毛選》都承認大量餓死人,不知道那幫*****還有啥好辯解的)
再舉個例子:
安徽也是大饑荒的重災區,但安徽巡撫曾希聖拒不承認本省有饑荒。最後是周恩來寫親筆信給曾希聖,指出安徽存在饑荒,要求他派人調查。
以下是周的親筆信照片:
◇漏報、少報
有些地方官員故意漏報、少報,以此來降低死亡人數。
《墓碑——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的作者楊繼繩,有一次在燕山大講堂作報告,舉了下麵兩個例子:
河南信陽潢川縣傘陂寺公社黨委得知省委工作組即將到來的通知以後,立即召開大隊電話會議,說公社黨委向縣委報的死亡人數是500多人,然後分到各個隊,各隊去報,不能多,也不能少。當時發了一個緊急通知:各生產隊長、會計:公社分配我們大隊死亡人數34人,大隊商量,按食堂分配下去,數字不能多,不能少。一隊4人,二隊5人等這麽通知下來。傘陂公社第一次向上報的死亡人數523人,第二次報的是3889人(後又改為2907人),最後省委工作組調查結果是6668人。
河南唐邑縣統計死亡數字時,上級規定“七不算,一不登”:
本地人死在外地的不算
外地人死在本地的不算
很小的小孩不算
不在統計時期死的不算
外逃下落不明的不算
重名的不算
可登可不登的一律不登
◇嚴密封鎖消息
當時的各級官員除了隱瞞死亡人數,還極力封鎖消息,以免讓老百姓知道真相。
在上一個帖子,俺摘錄了安徽公安廳向安徽省委寫的一份報告《關於發生特殊案件情況的報告》(此報告反映的是人吃人的案件)。省委書記曾希聖拿到該報告後,隻批給幾個書記傳閱,並指示公安廳,嚴格控製知情範圍,有關檔案務必銷毀。
◇禁止逃荒要飯
關於“禁止逃荒要飯”,俺在上一個帖子提到過。禁止逃荒的道理很明顯:如果某個地區的饑民大量外逃,自然就會暴露本地區的饑荒情況。所以,很多重災區的官員都會派民兵把守交通要道,禁止逃荒要飯。
*****為啥要替大饑荒辯護?
*****,顧名思義,就是毛太祖的粉絲。既然是粉絲,當然要處處維護嘔像的光輝。而三年大饑荒是毛太祖平生的一大汙點(當然啦,老毛的汙點遠不止這一個)。所以,如今的*****會采用各種手段,極力否認大饑荒的存在;萬一無法否認大饑荒,它們就轉而糾纏死亡人數。對它們而言,死亡人數越少,老毛的汙點也越小。
*****是如何替大饑荒辯護?
這兩天,俺特地去逛了幾個*****網站,欣賞了一下*****們對大饑荒的辯護伎倆。以下是*****們常見的幾種辯護伎倆以及俺的點評。
◇*****辯護:是因為出生率下降導致虛假死亡人數
俺的點評:
當時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出生率下降。但是這部分少生的人口,在數量上無法反映總人口的下降。另外,根據官方提供的材料(參見“中國人口信息網”給出的圖表),那3年的死亡率明顯上升。這又如何解釋捏?
◇*****辯護:是因為大量逃荒導致虛假死亡人數
有些*****說,因為重災區省份有大量的饑民逃荒到外省,導致該省份的人口下降。所以用人口變化來計算死亡人數,會誇大。
俺的點評:
大部分逃荒的饑民,不論怎麽逃,都還在天朝(逃到境外的,比例很低,可忽略不計)。所以,這個理由隻能解釋某個省份的人口下降,無法解釋全國總人口的下降。
◇*****辯護:《1949-1995中國災情報告》中的死亡人數隻有104萬
《1949-1995中國災情報告》這本書,深得*****的青睞。因為此書統計出來的3年大饑荒死亡人數,隻有100多萬。所以*****們就拿此書來說事兒。
俺的點評:
這本書有3大硬傷。看完這三個硬傷,你就明白此書根本不可信。
1.很多省份的資料不全,沒有統計數字
比如1959年和1960年,湖南省這一欄是空白。
那麽,湖南到底有沒有人餓死捏?請看毛太祖的秘書胡喬木所寫的《關於公社食堂問題的調查材料》(上一個帖子有此文的摘錄和出處)。他調查了湖南湘鄉縣,發現該縣1960年就死亡2萬人,很多公社的死亡率竟然到20%!
所以,1959年和1960年,湖南不可能沒有死人。隻能解釋為,缺乏數據,所以空缺。
2.把數字空缺當作零
非常搞笑的是,很多五毛沒有意識到統計數字空缺的問題,把空缺當作沒有死亡來處理。這樣累加出來的總數,有啥意義捏?
3.即使有統計數字,也相當離譜
請看1960年安徽死亡人數,居然隻有14人!(當時安徽的重災縣,隨便找一個公社,都不止14人死亡)
為了證明俺不是空口胡謅,特地找來本書從1959-1961這3個年份的統計表截圖,給大夥兒瞧一瞧。
作為官方出版物,《中國災情報告》的死亡數字為何如此之低?俺不妨猜測一下,書中列出的死亡人數,屬於“直接死亡”。
在前麵的帖子,俺已經特地強調過了,直接死亡(活活餓死)僅占非正常死亡總數的很小比例。另外,每個地區的直接死亡人數,很難查證——(俺前麵剛解釋過)因為地方官員有意隱瞞死亡人數。
◇*****辯護:如果真死這麽多人,為啥很多當事人沒有印象?
俺的點評:
1.災情的差異
首先,全國各省的災情,差異很大。如圖可見,重災區集中在少數幾個省(這是符合二八原理滴)。
其次,即使是重災區的省份,不同的縣,情況也很不一樣(請看圖)。
所以,如果你谘詢的當事人,不是位於重災區,未必能看到餓莩遍野的情形。
2.記憶的差異
什麽是記憶的差異捏?如果你所在的農村有大量青壯年餓死,往往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如果死亡的人大部分是老年人,往往不會留下深刻印象。
請看一個數據。大饑荒前後幾年,天朝的平均死亡率在1.1%左右。按那段時間天朝的平均人口(約6.5億),每年正常死亡人口大約在700萬。
咱們作個假設:大饑荒那3年的非正常死亡正好是3000萬,再假設每年非正常死亡正好是1000萬。也就是說:沒有大饑荒,每年大約死亡700萬,有了大饑荒,每年變為1700萬。大約是正常情況的2.5倍。
如果你生活的某個農村,平常年景,村裏每年會死亡10個老人。到了1959年-1961年,每年死亡25個老人。那麽,在50多年後,難道你還會留下深刻印象?再說了,普通的村民哪有閑工夫沒事去統計本村的死亡人數捏?
◇*****辯護:如果死這麽多人,為啥沒有發生暴動/起義?
俺的點評:
這個問題好回答。主要原因如下:
1.民眾逆來順受的性格
對於大部分天朝的民眾,其性格都是逆來順受的。
在一年多前,俺曾經寫過一篇博文“書評:《中國人的性格》”。此書寫於清朝年間,對中國的文化有深刻的剖析。其中的第17章“能忍且韌”專門介紹了清朝民眾軟弱的性格。一百多年過去了,底層民眾軟弱的性格似乎沒有大變化。
2.真理部的洗腦
大饑荒的時候,偉光正已經篡權10年左右,天朝民眾已經被真理部洗腦了10年。而且農村地區的民眾比知識分子更容易被洗腦。
3.政府的封鎖消息
關於政府封鎖消息,本文前麵已經介紹過了。在消息不通暢的情況下,很多饑民以為饑荒隻在本地發生。
4.政府的高壓統治
老毛統治下的天朝,是一個典型的獨裁極權國家。這種國家的一大特色就是:依靠國家機器進行高壓統治。當時的天朝,每個縣都有人武部,每個鄉鎮都有民兵組織,每個村都有黨支部。在這種高壓統治下,即使有零星的反抗,也早就被鎮壓下去了。
◇*****辯護:如果死這麽多人,為啥社會的生產基礎沒有崩潰?
俺的點評:
前麵說了,大饑荒的嚴重程度是很不平均的。死亡人數集中在少數災情嚴重的省份。在災情不嚴重的省份,大饑荒對社會生產的影響不會太大。
另外,在前麵帖子的掃盲中,俺提到了活活餓死的比例不高。大多數人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間接死亡。這部分死亡人口以老人和兒童居多。而老人和兒童對社會生產的影響,不如青壯年的影響大。
◇*****辯護:如果沒糧食吃,難道饑民不會去吃野果?不會去抓野生動物?
俺的點評:
說出這種言論的*****,堪稱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這可是晉惠帝的千古名句啊)
首先給這類腦殘普及一下人類學的知識。在單位時間、單位土地麵積上,農業(種植業)的效率是最高的,能夠養活最多的人口。采摘野果屬於采集業,抓捕野生動物屬於狩獵業。這兩種的效率都遠遠低於種植業。所以,在原始社會,人類一旦發展出種植業,采集業和狩獵業就退居次要地位。
由於大饑荒持續的時間較長(3年),而且重災區(四川、河南、安徽)的人口密度較高。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采集業還是狩獵業都無法養活當時的人口。
順便說一下,看過《槍炮、細菌與鋼鐵》一書的網友,應該對種植業的重要意義深有體會。
結尾
今天雖然揭露了*****的忽悠,但是*****的伎倆是層出不窮滴。今後大夥兒如果看到*****新的忽悠伎倆,不妨來信跟俺分享。
本係列後續的帖子,俺會分析一下,黨國是如何把大饑荒的責任轉嫁給老天爺和俄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