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阿裏巴巴不在中國上市的真正原因

阿裏巴巴上市,創了很多紀錄,各路評論雪片般湧來,各種視角都有,有褒也有貶,有捧也有砸。別人都喜歡做的事,且已做得夠多的事,一般占豪不太喜歡湊熱 鬧,所以本也沒打算寫關於阿裏的評論。但是,架不住問的人多。過去一周,至少上百位戰友幾乎問同樣或同類的問題,一個個回答實在是顧不過來。這樣的普遍性 問題,大約瀏覽了下各路評論,也沒能解答這些熱點疑問視角的評論,所以今天就針對戰友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來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戰友們的問題主要是如下幾個:

阿裏為何不在中國上市?是中國容不下阿裏嗎?阿裏股東都是外國人,會不會嚴重損害中國戰略利益?中國金融體係不可能催生阿裏嗎?

先說頭兩個問題。

阿裏為何不在中國上市?是中國容不下阿裏嗎?

談上述問題前,我們必須搞明白另一個問題,即阿裏為何會出現在中國?

阿裏為何出現在中國呢?或者說阿裏為何沒有出現在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等這些國家呢?個人認為,原因有四:

一、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消費服務體係完善,缺少打破動力。

我們知道,一個體係越完善,打破它越困難,往往要等到該體係自己腐朽掉才能終結。類似情況包括企業成敗,家族興衰,甚至中國曆朝曆代興替過程,都是這個 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消費服務體係比中國完善得多,原有體係在國民經濟體係中實力強大,掌控著各種資源和話語權,打破這樣的格局,現實中是非常困難 的。這種現實情況,決定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缺少打破原有利益體係的內在動力。

中國則不同,中國改革開放前主要是發展基礎工業,大眾消費領域非常落後。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消費才算真正得到發展,到2000年後才算有一輪真正的爆發。 我們知道,自90年代到2000年代,家電是居民消費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看到了國美、蘇寧的崛起,無論是黃光裕還是張近東,都作過中國首富。淘寶,正 是借著2000年後這輪大潮起來的。近幾年,中國消費迎來井噴,由於淘寶網絡銷售商品普遍比現實中便宜,低價和消費大潮兩股力量集合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 阿裏。

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消費能力基本到頂,缺少增量。

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能力其實在2000年前基本就到頂了,2000年後,他們的消費能力基本沒有實際增長。他們生活品質的提高,主要靠的是中國製造拉低了 商品價格。但是,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價格上漲及人民幣升值,中國商品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歐美消費就更缺乏增量。在缺少增量的情況 下,與傳統零售商爭奪原有市場非常困難。這種市場格局,西方發達國家怎麽可能發展出像阿裏這樣的企業呢?

中國則不同,阿裏創造的是一個網上商鋪平台,而且還是零門檻的商鋪平台,過去開店成本幾乎全節省了,這種相對自由化的經營方式加上中國不斷高速增長消費市場,就有了阿裏生存發展的戰略機遇。所以,雖然美國的電商發展比中國早,但卻無法達到阿裏的級別。

三、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缺少如中國這樣的完整消費工業體係、巨大的從業人口及低成本運作市場環境。

在中國,到處是生產各種消費品的工廠,中國有的是消費品的貨源。西方發達國家將這些產業都轉移到了其他國家,根本不具備這種工業生產條件。西方國家從中國 市場上進貨,得先經過批發商走批量,如此就必然存在囤貨成本和風險。中國小賣家則不同,不但可以小批量,拿貨還方便,很多商家甚至不必囤貨就能做生意。這 種幾乎零成本起步的生意,自然有了C2C發展的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也缺少如中國般這麽巨大可輕易開店從業的人口。在中國,有大量想創業而沒有機會的年輕人,而那些年開淘寶店基本沒有門檻,隻要自己手頭 有一些進貨資源,就可能通過淘寶創業。美國則不同,美國沒有這些東西,個人基本上不可能輕易拿到那些消費商品貨源。在這種情況下,C2C模式怎麽可能在美 國獲得發展?

由於淘寶的發展,中國的速遞業發展得也很快。中國可以很低成本地運作快遞,路上到處是騎著電摩的上門快遞員。美國哪有這麽多的廉價勞動力。某種程度上說,相比中國,美國缺乏發展C2C的基因。

四、印度等國家缺少相應的消費能力、基礎設施及消費品製造工業體係。

那麽,為什麽類似印度這樣的國家也沒有出現阿裏巴巴呢?根本原因在於印度人的消費能力、基礎設施及消費品製造工業體係都比較落後,所以現階段印度也無法發展處淘寶。

通過上述,我們應該明白了為什麽隻有中國才會誕生阿裏巴巴,而西方發達國家或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卻無法誕生這樣的企業。就基於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說,阿 裏巴巴是中國製造,脫離中國的阿裏巴巴將無法生存。那些說阿裏巴巴美國製造、日本製造雲雲都不準確。就整個企業而言,阿裏巴巴隻有中國製造且現階段隻能在 中國生存。

那麽,為何阿裏不在中國上市呢?

不在A股上市的理由很簡單,因為A股還未對外資企業開放,阿裏巴巴為了避稅及規避其他風險等因素,其公司注冊地是在開曼群島,這種情況在中國非常常見。某 種程度上說,這是西方資本為了規避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的一些政策所采取的規避措施。鑒於阿裏注冊地不在中國,所以阿裏根本現在不具備在A股上市的條 件。

至於A股為何不開放外資企業在中國上市,原因是資本項目還不能自由兌換。為什麽不能自由兌換?為了保證國家金融體係安全,中國正在開放中。未來國際板、現在的自貿區都是試驗。限於篇幅,這裏對這些問題就不再深入討論了。

那麽,阿裏為何不在香港上市呢?

阿裏之前也準備在香港上市,但是由於阿裏是合夥人製,這一製度香港證交所不容易通過,這種模式對股民風險較大。所以,客觀上是因為阿裏的雙軌製及合夥人製 不符合當前港交所的上市規定,港交所也不準備為一家公司開綠燈。而馬雲若一定要到港交所上市,則可能失去對公司的控製權。經過談判,雙方難以達成一致意 見,最終阿裏巴巴到美國上市去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規則是人定的,隻要利益足夠大,規則都是可以修改的。阿裏上市這麽大的事無法撼動港交所,根本原因還是相比當前的現實規則利益,阿裏在港上市並沒那麽重要。這個原因其實從戰略角度觀察會更清晰。

現階段,全世界處於激烈博弈當中,各國都在爭著資本進入自己的經濟體以獲得更多外資的投資。在港上市,雖然本身也是吸引了一些外資,但無疑會吸引不少國內 資本和港資參與,這實際上是融自己的錢投自己。相反,到紐交所上市,買股票的大多都是美國的機構,融的是美國資本市場的錢。阿裏巴巴雖然也會投資外國公 司,但顯然融資的這些錢大部分還是投到中國來。兩百多億美元,合人民幣一千多億,去美國市場融資,站在國家角度說不是壞事。站在美國角度,阿裏發展潛力這 麽大,是優質的上市公司,這麽優質的上市公司有利於美國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這當然也是美國樂見其成的。大的層麵上都傾向於阿裏到美國上市,到美國上市的事 情發生基本上就是必然的了。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就是中美的共同利益,也是為什麽中美無論怎麽吵、怎麽鬧都還沒鬧僵的根本原因之一。美國給中國提供了很多機 會,中國同樣給美國提供了很多機會。

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謂中國容不下阿裏的問題,阿裏的經營主要在中國,阿裏除了中國雖然可以到其他地方發展,但哪裏一時半會也無法替代中國。客觀地說,隻有中國能容下阿裏,換個地方都不行。阿裏也隻能立足於中國才能更好發展,換個地方也不行。

那麽,阿裏的股份大部分掌握在外國人手裏,會不會嚴重損害中國的戰略利益呢?中國的金融體係不可能催生阿裏巴巴嗎?

阿裏的股份大部分掌握在外國人手裏不錯,但阿裏的控製權在馬雲這個團隊手裏。所以,隻要馬雲沒有損害中國戰略利益的故意,阿裏就不會損害中國的戰略利益。相應地,中國的監管部門隻要做好相關監管,也就不會發生相關不好的事情。

站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說,阿裏是給中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阿裏改變了中國的商業模式、消費模式,阿裏促進了中國的消費,在中國現階段拉動消費增長的關 鍵節點,阿裏的作用是戰略性的。所以,看待阿裏不能一葉障目,應多從其社會效應角度觀察。類似阿裏這樣的企業,中國還應再發展幾家。譬如,O2O模式的發 展,中國就應再發展一家或幾家中國自己控股的“阿裏”。因為,這樣的格局將更符合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

那麽,中國的金融體係是不是不可能催生阿裏巴巴呢?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用談,因為阿裏的成長主要靠的不是金融體係,而是投資體係。金融和投資雖然聯係緊密,但畢竟是兩個領域。阿裏1999年創立,那時候不 但電子商務是新事物,諸如VC、PE這些在中國還都是新鮮事,處於萌芽狀態的中國投資行業,怎麽可能有那麽多錢投資阿裏?不光阿裏,中國那時候的互聯網應 有行業都是外資。所以,某種意義上說,是外資推動了中國互聯網應用行業的發展。

中國那時候資金在投什麽?投基礎建設。試想,如果這些年不是我們的金融體係發揮重大作用,幫助通信行業快速發展,哪有今天的互聯網應用行業?有句俗話叫 “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沒有通信的高速公路建成,淘寶哪有什麽發展空間?再譬如,如果沒有中國公路、鐵路、航空業的高速發展,哪有快遞業的快速發展空間? 沒有這些,又哪有阿裏巴巴發展的空間?

所以,不能說阿裏巴巴發展了就沒有中國金融行業的功勞,隻是並沒有體現在阿裏這家公司股份當中,是體現在了阿裏的生存基礎上。當然,當時中國的投資領域的 確太過薄弱,基本還處於沒有起步的狀態,不可能在互聯網應用領域投入很多。這些都是客觀現實,不需要去貶低抹黑或粉飾抹粉,這些都是客觀的發展過程而已。 難道說,為了不讓外國人控股這些互聯網企業,中國就不發展這些互聯網應用企業了嗎?當然不行,因為沒有這些應用,互聯網對大眾的用處沒那麽大,又哪有那麽 多可持續的資金投入到互聯網的基礎建設中呢?這些領域,都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和互相促進發展的。

過去,中國資本積累少,投資行業落後,所以今天互聯網的很多公司都是外資控製。但是,今天則不同,中國資本積累已初步完成,已經有資金投入新行業、新領 域,當然情況和過去就有了變化。譬如,萬達投資電商張口不就是50億嗎?其它投資各種新行業、新領域的各種投資也非常活躍,創業板上市那麽多企業不就是明 證嗎?

所以,看問題大可不必偏頗,用曆史和發展的眼光去觀察,用理性的邏輯去推理,才能保證頭腦的客觀與理性,才能看透事物的發展脈絡和本質,也才能把握住未來的社會發展機遇與市場機會。

馬雲是今天的弄潮兒,也許數年後其他人就能取而代之。中國處於大發展時期,我們對各種變化都不必大驚小怪。做好自己的事,也許你就是十年後的馬雲。

ZT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