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個論述很好笑,還是問了 ChatGPT。
先看看我的問題對不對,有沒有誤導:
中國的 J50 和 J36 已經試飛。而美國的F47已經進入製造,2028年會有第一架成品。
有人說美國製造飛機是用數字分析後才投入製造,產出的就是定型成品,不需試飛。
所以F47 很快有成品,而J50 J36 還在試飛,定型遙遙無期。實際上F47 更快投入實用。
是不是這樣?
~~~~~~
以下是ChatGPT 的回答:
簡短回答: 不是這樣。
無論是美國的“F-47”,還是中國所謂“J-50、J-36”, 都不可能跳過試飛階段。現代戰鬥機的研製流程高度複雜,數字化設計雖然能減少返工,但絕對不能取代實際試飛驗證。所以“美國數字化建模不需試飛 →直接定型量產”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
下麵分點解釋:
① 美國是否能做到“數字化後 直接製造成品,不需試飛”? ——不能
美國確實在 F-35 之後大力推進 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MBSE)、 Digital Twin 字李生、全流程數字化驗證。
● 這些技術能做到:
• 大幅減少設計返工
• 縮短原型機數量
提高首次製造成功率
但依然無法做到:
跳過工程驗證機(EVT)
跳過結構強度試驗
跳過氣動包線擴展試飛
跳過武器、雷達、隱身、軟件的大量飛行測試
美國每一種機型都必須經曆:
• 飛控律驗證
·航電整合試飛
武器投射試飛
·極限機動試飛
·失速、尾旋恢複試飛
·隱身性能實際測量
高/低溫、濕熱、鹽霧、跨聲速顫振、閃振測試
這些完全無法靠電腦模擬取代。
數字化設計不是取消試飛,而是減少返工與縮短初樣機周期。
因此,無論“F-47”是什麽型號,它都必須飛多年試飛。
② 美國“NGAD 原型機已飛行”是真,但那是試飛,不是免試飛
2020年美空軍確認:
NGAD(下一代製空係統)已首飛一個全尺寸原型機。
這意味著:
·美國數字化設計讓原型機出現更早
·但依然在正常試飛階段
未來 NGAD/F-47(若即為後續型號)也會持續多年試飛。
美國曆史也證明:
F-22:首飛1997 服役 2005 (8年)
F-35:首飛2006 初始作戰能力 2015 (9年)
數字化之後也不可能縮到幾年以內。
③ 中國的“J-50 / J-36”是否 存在?
目前公開信息裏:
J-50、J-36 並非官方確認型號
更可能是外界對“六代機原型機”和“下一代中型機” 的民間稱呼
中國如果已進行試飛,那說明也進入美國 NGAD 類 似的“工程驗證階段”。
這一階段本來就需要多年試飛。
並不是“定型遙遙無期”,而是六代機正常研發節奏。
④ 誰會更快投入使用?
◆ 美國 NGAD (F-47)
•首飛原型機:2020s(已證實)
10C目標:2030年前後(公開目標)
中國六代機
試飛時間大約為2020s 中期
·國內官方說法:計劃2035左右形成戰鬥力
兩國六代機服役時間都在2030-2035 區間。
不存在“美國因為數字化而跳過試飛、提前很多年”。
⑤ 總結
結論:美國不會因為數字化就不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