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德中液化天然氣合作可能挑釁美國

據德國《世界報》報道,上周四,德國國有能源公司SEFE(前身為Gazprom Germania)在米蘭能源展會上與中國石化旗下貿易公司UNIPEC簽署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合作協議。雙方強調將建立長期戰略夥伴關係,通過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市場互補優勢,優化LNG組合並提升效率。專家表示,該協議可被美國解讀為德中共同挑釁美國。 





Le chancelier Friedrich Merz, reçu jeudi 5 juin 2025 à la Maison Blanche, a offert au président américain Donald Trump un exemplaire encadré du certificat de naissance de son grand-père, Frederick (Friedrich) Trump, né en Allemagne en 1869. AP - Evan Vucci


上周四,在米蘭舉行的國際能源博覽會“Gastech”上,SEFE首席運營官巴爾諾與中國聯合石化公司(UNIPEC)副總經理王玉寧舉行會談。UNIPEC是中國石化集團(SINOPEC)旗下全球領先的能源貿易企業之一。雙方簽署了一份“全球貿易合作協議”,旨在“正式化並進一步深化雙方在國際液化天然氣市場上的合作”。 

根據雙方聲明,這一合作旨在建立“長期戰略夥伴關係”,範圍遍及全球:“通過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充分利用各自的互補優勢,兩家公司力爭優化現有和未來的液化天然氣組合,並開拓新的增長機會。” 

巴爾諾在米蘭表示:“這一協議標誌著SEFE與UNIPEC夥伴關係的重要裏程碑。通過整合優勢,我們將提升客戶的能源供應安全,並開拓新的協同效應。” 王玉寧則表示:“簽署這一協議是推動我們合作關係邁上新台階的重要一步。” 

不過,聲明並未說明這一戰略夥伴關係在操作層麵將如何落實。德國和中國在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主要是買方,而供應方則由美國和卡塔爾主導。如果雙方打算在價格和采購量上進行協調,這幾乎等於組建一個采購聯盟,這顯然會損害美國利益,並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 

SEFE在接受《世界報》(WELT)采訪時強調,所有交易活動都遵循國內和國際法律:“價格或數量方麵的協商顯然不在協議範圍內。” 據此,合作重點並非采購環節,而是雙方在液化天然氣貿易中的中間商業務。 




德國SEFE高管巴爾諾宣稱,通過與中國的天然氣協議“增強客戶供應安全”,這一點乍看之下頗為反直覺。畢竟,德國能源與安全政策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已經主導了從太陽能電池組件到電池原料、礦物和稀土在內的大多數能源關鍵部件的全球供應。 

簽署這一協議的時機比較敏感:不久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剛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諾未來三年從美國采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能源,但該承諾被批評為缺乏執行力。因為歐盟委員會主席根本沒有權力對石油、天然氣和鈾的采購做出承諾:布魯塞爾當局既沒有預算,也不是市場參與者,更無法左右歐洲企業以何種價格、向哪家供應商采購多少能源。如今德國卻與中國達成實質性能源合作,可能引發華盛頓不滿,並為特朗普提供加征關稅的借口。如果歐盟無法履行這項巨額采購承諾,特朗普隨時可能將其視為“違約”,並以此為借口實施更多製裁或提出新要求。 

在這種背景下,德國國有企業SEFE在特恩伯裏會晤後不久便與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國達成液化天然氣領域的“戰略夥伴關係”,顯得格外敏感。給特朗普的是空話,給北京的卻是實打實的交易?華盛頓會作何反應,目前尚未可知。 

SEFE全稱為“歐洲能源安全有限公司”(Securing Energy for Europe GmbH),前身是俄羅斯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的德國子公司Gazprom Germania。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為了保障德國能源供應,該公司首先被德國政府托管,隨後直接被征收國有化。 

自此,SEFE完全歸聯邦政府所有,類似的還有從E.ON集團拆分出來並因同樣原因被國有化的能源企業Uniper。在SEFE的監事會中,聯邦經濟與能源部(BWME)的一名處長代表政府履行股東職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