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閱兵:新冷戰2.0開啟日

2025年9月3日,中國將在北京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不僅是一場展示中國軍事力量和政治穩定的盛會,更被視為中國在全球舞台上宣示替代性國際秩序的標誌性時刻。《新蘇黎世報》評論指出,中國正利用一切機會,包括上合峰會和即將舉行的閱兵,打造一個以自身為核心的多極世界秩序,而特朗普的政策無意中加速了這一進程。《日報》則評論稱,上合峰會釋放明確信號:中俄正進一步緊密結盟,共同構建反西方陣營。由此,一個以習近平領導的“新軸心國”正在形成,與西方陣營形成對峙,中美分治的世界格局逐漸顯現,一場“新冷戰2.0”即將在9月3日的閱兵中拉開序幕。

新軸心國的崛起

中國的戰略雄心早已超越區域性大國定位。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自2001年成立以來,成員國已從6個擴展到10個,合作領域從最初的“反恐與反分裂”拓展到經濟、貿易和地緣政治協作。中國通過提供巨額貸款、承建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長期布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其視為戰略夥伴。東盟國家的傾向性選擇便是例證:麵對中美博弈,許多國家更傾向於選擇中國作為主要合作夥伴。這種吸引力不僅限於專製國家,也包括那些尋求經濟利益和戰略平衡的發展中國家。

《新蘇黎世報》指出,西方長期低估了中國重塑世界秩序的能力。中國通過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平台,傳播其多極化世界觀,強化與夥伴國的關係。與西方不同,中國在提供經濟援助或投資時,通常不附加政治條件,這對緬甸、伊朗等受西方製裁的國家尤具吸引力。9.3閱兵將進一步展示中國的自信姿態,結合中國國有企業在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其作為替代性領導力量的地位。

與此同時,中俄關係的深化成為新軸心國的核心。《日報》評論形容習近平與普京的密切合作是對西方的“政治中指”。盡管幾年前,歐洲外交官還天真地認為習近平會因經濟利益而疏遠俄羅斯,但事實證明,中國選擇了與俄羅斯結成更緊密的戰略聯盟。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並未讓中國退縮,反而促使中俄在反西方陣營中形成更明確的軸心角色。習近平反複強調的“西方衰落”與“中國崛起”敘事,正在從宣傳口號逐步變為現實。

中美分治:新冷戰2.0的雛形

9.3閱兵不僅是中國的曆史性時刻,也標誌著中美分治世界格局的進一步固化。特朗普上台後,其“美國優先”政策、單邊關稅戰以及對盟友的不確定態度,削弱了西方的團結與全球領導力。這為中國提供了戰略機遇,讓其得以加速推動替代性國際秩序的構建。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平台成為中國對抗西方主導體係的工具,而即將舉行的閱兵將以視覺化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中國有能力、有意願領導一個與西方不同的陣營。

然而,新冷戰2.0與20世紀的冷戰模式有著顯著不同。舊冷戰以美蘇兩大陣營的意識形態對立為核心,表現為軍事對抗、代理人戰爭和明確的陣營劃分。而新冷戰2.0更多表現為經濟、科技和地緣政治的綜合博弈。中國並不尋求輸出意識形態,而是通過經濟杠杆和基礎設施投資,吸引各國加入其多極化願景。與此同時,西方陣營內部的裂痕——如特朗普政策引發的跨大西洋關係緊張——削弱了其應對中國的能力。

新冷戰2.0的另一個特點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依存。盡管中美在戰略上對立,但經濟上的深度聯係使得完全“脫鉤”不現實。歐盟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麵臨兩難抉擇:一方麵希望堅守民主價值觀,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另一方麵又不得不麵對美國國內法治原則弱化帶來的道義困境。正如《日報》所言,歐盟是否有能力承擔道義責任,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總而結之

9.3閱兵不僅是中國的曆史性時刻,更是新冷戰2.0的象征性起點。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正通過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平台,聯合俄羅斯及其他夥伴,構建一個對抗西方的新軸心國陣營。中美分治的世界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但與舊冷戰不同,新冷戰2.0以經濟和地緣政治為核心,呈現出更為複雜的博弈形態。西方若繼續低估中國的影響力,或許將錯失重新定義全球秩序的機會。正如《新蘇黎世報》所呼籲的,西方必須幡然醒悟,直麵這一深刻變革的時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