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畫像的簡單邏輯

 

隨著社會對抽煙危害健康的認識的加深和普及,在人類社會普遍進入限煙禁煙的時代背景下,繼續在公眾場合展現突出魯迅抽煙動作的畫像,已經不合時宜。這個邏輯似乎很簡單。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不僅這個簡單的道理剛剛經曆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而且結果竟然是支持繼續展現魯迅抽煙畫像的聲音一麵倒地壓塌了反對的聲音,提出問題者居然做了莫名其妙的“浪費公共資源”的檢討。嗚呼哀哉。

我不得不把這個簡單到本不值得辯論的邏輯寫出來,供願意閱讀的人閱讀、願意交流的人交流,也為這個瘋狂的不可思議的荒唐時代留下一份拒絕思想同流合汙的記錄。

 

一、

 

與曆史人物相關的曆史資料必然是多方麵的。既包括構成其對曆史和社會進步有個人獨特貢獻的思想和精神等重要內容,也包括那些對社會和曆史影響比較小(或沒影響或以現代的社會觀念看有負麵影響)的、本不足為外人道的個人生活等相對不重要的內容。

促進現代社會的繼續進步,需要我們宣揚光大曆史上正麵影響社會進步的精神和思想,反駁和批判一些反社會進步的觀念。同時,為了更好地正確理解曆史人物,理解他們的思想背景,要求我們努力發掘、保存並尊重關於他的完整的曆史資料。

尊重曆史,是在陳述曆史的時候堅持事實證據,無論它是重要的還是相對不那麽重要的曆史內容;堅持不修改、不扭曲曆史記錄,不掩蓋相關的曆史資料;尊重曆史,是恰當地整理保護好所有這些曆史資料,並為需要接觸和研究這些曆史資料的人們提供方便的途徑。

保存和展現完整曆史資料,通常通過有興趣的集體或個人的特殊努力,通過調查、收集、整理、去偽存真、著述和注解等過程來完成。博物館、圖書館或曆史研究教育機構裏是承擔這些社會功能的主要機構。

但是展現在廣場、大街或其他社會公眾場合的曆史人物的塑像、畫像或其他形象,其目的從來就不是“保存完整的曆史”,而是要通過展現曆史人物形象來宣揚他的正麵社會意義,提醒和鼓勵後人,促進社會進步。

即便在作為旅遊景區的紹興魯迅故居外牆上的那幅畫像,其功能如果不是為了“以魯迅的形象來宣傳他的精神來鼓勵後人”,那也隻能是“為了招攬遊客”,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無論如何,那幅畫像的功能都根本不可能是“為了保存或展現魯迅的完整曆史”。

受資源和目的的限製,被展現在公共場所的一個塑像或一幅畫像,隻能反映曆史人物的一個生活特寫鏡頭。而如前所述,曆史人物的生活內容是複雜和動態的,他留給後人的個人形象也是多種多樣的。這就必然存在著要從其眾多曆史形象中做選擇的過程。

一個完整真實的魯迅的曆史形象,既包括他抽煙的形象,也包括他不抽煙的形象。如果隻能展現一個,是展現他抽煙的,還是不抽煙?這就必然是一個篩選過程。

有篩選就要有篩選的原則。如果目的是為了用曆史人物形象來鼓勵後人,那麽篩選原則當然是“在可選形象中哪個形象能夠最好地展現其正麵社會意義”;如果是招攬遊客,那麽就會“在可選形象中哪個最能吸引遊客的興趣”。

既有篩選,就不完整。因此,無論如何做篩選,無論篩選的原則是什麽,都不可能是為了“展現和保存完整的曆史”。同時,隻要是在真實的不同曆史形象中做選擇,而不是做修改、拚接或扭曲,就不存在不尊重或破壞曆史的問題。

所以,無論被選擇畫到牆上的魯迅形象是抽煙的魯迅還是不抽煙的,都是真實魯迅的一個真實鏡頭,它們之間的區別隻有形象的不同以及由不同的形象產生的社會影響的不同;它們之間沒有真假問題,更不存在尊重或不尊重關於魯迅的曆史的問題。

 

二、

 

如果有某所女子學校門口立有大教育家孔子的一尊塑像,上附這句孔子名言:“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幾百年前男尊女卑的時代也許不覺得有問題。但今天大家感覺還合適嗎?

再如果有某位女士無法忍受每次一見到這個孔子塑像就要被提醒“女子難養”,指出此孔子語錄有性別歧視之嫌,對社會有不良影響,要求相關單位把孔子語錄更換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大家會認為她“不尊重曆史上的孔子”嗎?

當然不會。

那為什麽要求更換一幅魯迅抽煙的畫像就能被指控為“不尊重曆史”?

有一種詭辯是很難正麵反駁的:“的確,你說的也對。展現曆史人物的哪種形象,的確存在需要針對其社會影響進行篩選的問題。魯迅抽煙畫像對社會的不良影響也不能說沒有。但是,其實也沒有那麽嚴重吧。今天絕大多數的青少年都理解魯迅的正麵社會意義所在,不會把這畫像裏魯迅在抽煙理解成鼓勵現在的青少年抽煙。所以,更換畫像也沒有太大必要吧。”

很難反駁這種基於對社會影響程度“不那麽嚴重”的量化結論,因為這需要具體的調查和統計數據來反駁。

但如果我們要求邏輯一致性,就可以用同樣的邏輯來為孔子名言辯護:“的確,孔子說女子小人難養的話有性別歧視之嫌,但今天的人都理解孔子的正麵貢獻,不會因為在學校門口看到孔子的這句話就理解為宣傳性別歧視。所以,雖然有負麵影響,但程度不會很嚴重,何必換掉這句話呢?”

 

三、

 

其實,一部分支持魯迅抽煙畫像的人的內心真實理由是:我喜歡抽煙,卻經常被周圍的人排斥,魯迅抽煙畫像讓我對抽煙感覺心安理得。

另一部分支持魯迅抽煙畫像的內心理由是:魯迅抽煙畫像有利於促銷我們生產或銷售的香煙。”

另一部分支持者可能的心理邏輯是:魯迅抽煙畫像能吸引眼球,多賣門票。

……

但是他們大概率不直接坦率地這麽說出口。

於是,他們心口不一:心裏想的是這一套(我喜歡抽煙、我要更多賣煙、我要多賣門票),嘴上說的是自己都不相信的那一套(尊重曆史)。

於是我們就看到各種無法自圓其說的邏輯扭曲、詭辯。

再於是,我們就看到拋出一個“浪費公共資源”這麽莫名其妙的高帽子。

再於是,社會就剩下了一種聲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