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工作必然回歸美國

關稅,工作必然回歸美國

 (2025-04-07 08:46:05)下一個

假定一個小商品的美國零售價是80美金。40美金是美國銷售的加價。40美金是入關的關稅基點。其中又有10美金是從出廠到入關的各種消耗。也就是說出廠價是30美元。中國工人薪資成本10美元。

假定美國工人的生產率和中國工人相同(實際不同),但是工薪卻是60美元。那麽同樣生產條件下的出廠價是80美元。零售價是120美元。翻了一番。

假定關稅是100%。那麽進口的零售價也將是40美元基點,加40美元關稅,加40美元銷售,總計120美元。兩者持平。但是且慢,美國工人的收入從0變為60美元。消費從80變為120美元。淨掙20美元。中國工人工資由10美元變0。

實際上,美國工人的生產率是高於中國工人的。一方麵是基本素質。這方麵還別不服。老板欠薪,中國工人隻能下跪跳樓。美國工人可敢罷工掏槍。這個反應在工作上就是有沒有主觀能動性和自組織度。另一方麵是技術裝備的先進性。製造業的生產率差額比較小,約兩倍半。差距小也是製造業外流的原因之一。在六倍工薪差距的時候依然不足以讓資本動心。但是加上關稅就不一樣了。其實如果中國工人也加上勞保環保醫保教育養老等應有成本。工薪應該是20甚至30美金。也就是和美國工薪的60美金差兩三倍。就是實際生產率差別。但是那樣中國就沒啥人力優勢了。

換句話說,美國工人拿60美金是可以生產兩個小商品的。或者說美國生產同樣小商品的工薪成本是30美金,出廠50美金,零售90美金。當然還是比現在人礦的零售80美金貴。但是如果加上25%的關稅,40基點加10關稅加40銷售,就足夠了。

再退一步說,美國就是短期內無法生產,還得進口。但是這些小商品基本上都不是剛需產品。從80美金提到90美元,純剛需則必須還買那麽多。但實際上可能因此銷售就下降二成。訂單就下降二成。就得有二成中國工人失業。而美國這個小商品通脹12%。但是這類小商品占美國人消費的3%。總體通脹0.3%。但是關稅收入增加25%。而且這是在美國人完全負擔漲價的情況下。中國如果不想承受20%的裁員,就得分攤乃至全部承擔關稅。否則售價上升先不說打擊到多少美國消費者,中國的外銷市場實際上就是先萎縮了。價格乘以銷量。不降價就降銷量。

再進一步說,這時候越南或者誰以0關稅出現了,中國就一分錢也賺不到了。當然美國也得不到一點小商品製造業的回歸。但是,越南怎麽拿到零關稅的呢?因為越南不要百度要穀歌,不要工行要高盛,不要J16要F16等等。美國得到了科技,金融,高端製造的工作。

所以,關稅陽謀無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