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學的尊重 vs 對科學的迷信

英語中有句話, it is more of an art than a science, 中文大意是"(某事)無法像科學那樣準確地說清楚,更像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與中"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相近。然而,現實中政客,華爾街,商家,大眾,甚至科學家自己,因為角度不同,在用科學(技術)世界事物時失去了科學原本應有的準確性/嚴肅性,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任人評說的"藝術", 有人喜歡畫中的蘿卜,有人偏愛圖中的土豆,都沒錯。

這麽說不是要貶低科學/技術。然而,當給世界帶來希望的曙光時,科學大師/工程師們也同時給世界投下了毀滅人類的陰影。這一無法回避的糾葛,不僅在描寫當年核武器誕生的電影 "Oppenheimer/奧本海默"中一展無餘,在多年後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為避免盲聽盲信的不良後果,讓籠統但正確理解科學技術的優勢與局限重要性... 至少到了寫篇帖子的地步。

1. 打著科學旗號的不科學行為

2020年3月,當新冠疫情開始在美國流行時,作為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的免疫學專家福奇醫生(Dr. Fuci),是在白宮中協助總統(川普/拜登)處理疫情危機的最佳人選。然而,這一從科學家到政府官員的角色轉變,讓福奇醫生的行為不得不背棄科學追去"準確/真實"的宗旨,而是使用危機管理的手段完成任務: 某些危急時刻,任何決定(哪怕是個錯誤的決定),都更可能優於沒有決定。

福奇先生無法告訴大眾,這個可能的錯誤決定中的科學性,不會多於自己根據知識/經驗做出的"猜測中的科學性",而是努力讓大眾相信決定中(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科學性,為整個社會提供裏一個行為規範: 注射疫苗,公共場合戴口罩,與人保持6英尺距離。

這一違反科學本身的決定,讓美國社會避免了停滯,但讓人對科學和科學家本身產生了質疑。而福奇醫生本人,盡管因拯救了美國社會而成為令人敬佩的英雄,但卻因為摒棄了科學家必須嚴謹的原則,而帶有莎士比亞筆下英雄無法逃避的悲劇色彩。

當時以為華人自媒體人做節目,認為福奇醫生拯救美國的行動毫無瑕疵,不應該受到哦任何質疑。為此,還寫了篇不同意的帖子(附錄1),"艾睿先生摧毀了美國英雄福奇醫生"。

2. 打著科學旗號濫用科學(科技)行為

美國有一個人叫馬斯克,他有一個理想,要把火星建成一個地球的殖民星,當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後,移民火星。馬斯克的聰明和能幹招來不少華人熱愛者,如人在新西蘭的大康(YouTube大康有話說的主持人)在節目中深情地對表白,"能和馬斯克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感到非常榮幸";也有人通過努力背誦馬斯克的隻言片語來指導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在馬斯克收購Twitter 時寫了篇帖子(附錄2), "馬斯克的好日子開始結束"。盡管預測著急了些,需要將時間向後推遲,但依然堅持"好日子開始結束"的結論。與網友在帖子下的評論區他論時給出原因,認為"聰明有餘,智慧不足",並籠統地說,He does not have the heart/他沒有那個心胸, 而 heart is the home of wisdom/心胸是智慧的家。但沒有給出智慧應有的具體表現。

美國還有一個人,叫Nail deGrasse Tyson,他是一位天文物理學家,講演從不枯燥,還對馬斯克"將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場所/移民火星"的計劃不以為然。以下的視頻是他在Bill Maher 節目中的給出他不認可移民火星計劃的原因(最後那句), ”如果你能把火星改造成地球,讓人們在地球不適合居住後移民火星,那你為何不能將[地球改造成地球]?"



這就是Nail deGrasse Tyson 不同於馬斯克的智慧,而聰明的馬斯克現在把自己逼得似乎隻剩下移民火星一條路了,如果他還能湊足盤纏的話。

3 打著科學旗號的不確定行為

地球的氣候正在發生異常變化, 引發的海平麵上升對未來人類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脅。人類行為造成的碳排放是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相比依靠燃燒汽油驅動的汽車,電力驅動的汽車的碳排放量要少,對減緩氣候變化有利。在這組結論中,對"電動車比油車碳排放量小"這一結論始終懷有質疑,並 根據相關的時髦定義,碳排放量越少,係統就越綠",寫了篇帖子(附錄3),"電動車是否真的很'綠'?"

帖子是兩年多前寫的,除非有了新的變化,否則當時的疑問依然有效:至今還未讀到一篇係統的研究報告,用數據/計算為依據,得出"從出廠到報廢,電動車比油車的碳排放量要少"。

很久之前的一天,接到一位朋友控訴被科學家的電話,"明明說喝豆漿有好處,天天喝喝了十幾年,突然又有研究報告說對男性的盎然有負麵影響,真TMD坑人"。耐心聽著好哥們兒控訴後,臨掛電話前問了句,"要不去林子裏打隻鹿補補?正好是狩獵季節"。

有了朋友受騙的經曆,類似的問題就變得不可避免:如果多年後人們係統研究發現,電動車比油車的碳排放量好多怎麽辦?

附錄

1. 艾睿先生摧毀了'美國英雄福奇醫生'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208/36057.html

2. 馬斯克的好日子開始結束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204/24975.html

3

電動車是否真的很'綠'?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212/30152.html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殖民火星是個偽命題。馬斯科是科學家嗎? 感覺他就是個搞企業的。 -ellen123- 給 ellen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20/2025 postreply 11:04:15

Neil Degrass Tyson是在偷換概念 -mikecwu- 給 mikecwu 發送悄悄話 mikecwu 的博客首頁 (1086 bytes) () 03/20/2025 postreply 16:01: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