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吞並加拿大的可行步驟
特朗普反複強調他的加拿大為51州的言論,這使得世界不再將此當作玩笑。和特朗普揚言要並入美國的另外兩個地方,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不同,加拿大是其中最困難的。
美國的憲法,對自身也是有很高的道德要求的。這源自盎格魯撒克遜的傳統,雖然帝國主義都是食肉的,但英美帝國和蒙古帝國,俄羅斯帝國那樣吃肉不吐骨頭,占了你的地方還理所當然,還是不一樣的。
美國曆史上的擴張,還算講道理,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是對方願賣這邊願買,價錢在當時也不低。而對於從墨西哥得到加州,德州等,從西班牙取得佛羅裏達,古巴和菲律賓,即使這些都是戰爭勝利的結果,美國還是出了很多錢,並且在國內都完成了法律程序。
加拿大是主權國家,與美國共享北美大陸,是親密盟友和經濟夥伴。任何吞並企圖將是對主權國家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要並吞加拿大,最容易的是自願合並,其次是通過經濟脅迫,最後手段是軍事征服。
通過全民公決自願合並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是通過經濟脅迫,把加拿大搞得破產了,民不聊生,迫使其公決同意加入美國。
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夥伴,占加拿大出口的75%-80%(截至2023年數據)。如果美國完全停止貿易往來,包括能源(石油、天然氣)、汽車零件和農產品等主要出口商品,加拿大的經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例如,加拿大每天向美國出口約400萬桶石油和天然氣,占美國能源進口的很大比例。如果這一市場突然消失,加拿大能源行業將麵臨產能過剩、價格暴跌和大規模失業。此外,汽車製造業高度依賴跨境供應鏈,美國市場的關閉會導致工廠停工和供應鏈斷裂。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加美貿易總額超過1萬億加元,占加拿大GDP的60%以上。如果這一部分經濟活動驟停,加拿大的GDP可能在短期內萎縮30%-40%,引發嚴重的衰退甚至蕭條。
美國不僅是貿易夥伴,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如果美國撤回投資或限製資本流動,加拿大的銀行、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項目將麵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加元匯率可能會暴跌,因為加拿大依賴美元貿易結算,外匯儲備不足以長期支撐貨幣穩定。這可能導致通貨膨脹飆升,進口商品(如電子產品、藥品)價格飛漲,生活成本激增。
如果美國不再通過NORAD或其他機製提供軍事支持,加拿大將難以獨自應對北極地區的潛在威脅(如俄羅斯的軍事擴張)。加拿大的國防預算較低(2023年約為GDP的1.3%),軍隊規模和裝備不足以獨立保衛漫長的海岸線和北部領土。這可能迫使加拿大迅速增加軍費開支,進一步加劇經濟壓力。
短期內(1-2年),如果美國完全撤出支持,加拿大的經濟可能陷入嚴重衰退,失業率可能飆升至20%以上,目前的福利體係可能難以為繼,類似1929年大蕭條的水平。但這是否會迫使加拿大屈服,還很難說。可能需要極限施壓,如封鎖邊境,停止TN工作簽證,煽動破壞活動,扶植加奸,可能在一些借口下進行軍事行動。在這種情況下,加拿大可能被迫同意合並!
加拿大若被美國吞並,是否能合並成一個州,取決於美國的法律框架、政治意願以及實際治理需求。雖然理論上可以將其作為一個州接納,但加拿大的地理規模、人口分布和文化多樣性使得這種設想在現實中麵臨諸多挑戰。
加拿大作為一個州在法律上可以,但現實中不可行。其麵積、人口和文化多樣性更適合分割為多個州,類似美國曆史上的領土擴張模式。一個統一的“加拿大州”將因治理難度和政治阻力而難以維持。即便吞並發生,美國更可能將其分為5-10個州,以融入現有聯邦體係,同時平衡各方利益。
如果加拿大同意並入美國,成為其一部分(無論是作為一個州還是多個州),接下來的步驟將涉及兩國國內法律程序、國際協調以及實際整合過程。以下是詳細的步驟分析,假設雙方達成政治共識,且以加拿大整體並入(或分割後並入)為前提:
第一階段:政治與法律準備
加拿大國內程序
全民公投
加拿大需舉行全國性公投,確認民眾是否同意並入美國。這是國際法中“民族自決權”的體現,也符合加拿大民主傳統。
公投需明確問題,例如:“您是否支持加拿大加入美國,成為其州/領土的一部分?”
結果需多數通過,可能要求“雙重多數”(全國多數+各省多數)。
憲法修改
根據《1982年憲法法案》第38條,重大憲法變更需:
聯邦議會(眾議院和參議院)批準。
至少7個省(代表全國50%以上人口)同意。
若涉及魁北克等特殊省份,可能需額外協商,因其可能要求保留文化自治。
解散主權
廢除《加拿大君主製》,結束與英國的憲法聯係。
聯邦政府與各省政府協商解散現有自治權,同意移交主權給美國。
美國國內程序
國會提案
美國總統或國會議員提出接納加拿大的法案,通常為《接納法案》(Admission Act)。
若作為多個州加入,每州需單獨法案;若作為一個州,則一個法案即可。
國會批準
眾議院和參議院以簡單多數通過法案。
無需憲法修正,因為接納新州是美國憲法第4條第3款賦予國會的權力。
總統簽署
法案經總統簽字生效,正式接納加拿大(或其部分)為美國領土。
雙邊協議
兩國簽署《並入條約》,明確:
領土範圍(整個加拿大或部分區域)。
過渡期安排(如治理、經濟整合)。
公民身份轉換(加拿大人自動成為美國公民)。
條約需美國參議院2/3多數批準(若作為條約形式提交)。
第二階段:過渡與整合
行政與法律整合
州劃分
若作為一個州,設立單一州政府,選舉州長和州議會。
若多個州,按加拿大現有省界或其他標準劃分(如東部、中部、西部),分別建立州政府。
法律體係調整
加拿大普通法與美國法律體係兼容性較高,但魁北克的民法體係需特別處理,可能保留部分自治權。
廢除加拿大聯邦法律,采用美國憲法和聯邦法律。
公民身份轉換
加拿大人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現有證件(如護照)逐步替換。
可能設立過渡期(如5-10年),允許雙重國籍。
經濟與軍事整合
經濟融合
廢除加元,統一使用美元。加拿大銀行與美聯儲協調貨幣過渡。
調整稅收體係,納入美國聯邦稅製。
整合北美自由貿易體係(原NAFTA/USMCA框架可能廢止)。
軍事整合
加拿大武裝部隊並入美國軍方,基地和裝備移交。
原北約義務由美國接管。
參議院與眾議院代表權
參議院:每州2名參議員。若加拿大作為一個州,則2席;若分10州,則20席。
眾議院:根據人口重新劃分選區,加拿大4000萬人口約占美國總人口12%,可獲約50-60個席位(總席位435按比例分配)。
第三階段:國際與社會調整
國際承認
通知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加拿大主權終止,其席位由美國繼承。
調整與英國、英聯邦國家的關係,結束加拿大作為英聯邦成員的地位。
處理與鄰國(如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邊界協議。
社會與文化過渡
推行美國教育體係(如州立學校),逐步替換加拿大課程。
處理語言問題:英語區直接過渡,法語區(如魁北克)可能保留雙語政策。
解決潛在社會不滿,如民族主義者的抗議或分離運動。
時間表與現實考量
時間:
法律程序:1-3年(公投、立法、批準)。
過渡整合:5-15年(經濟、軍事、社會融合)。
其實很多加拿大人還是願意合並的,但最大的顧慮,就是加拿大免費的全民醫療係統是否會得以保留。但是,特朗普想讓加拿大知道的是,加拿大的高福利,很大程度上是美國補貼的結果。在迫使加拿大合並的過程中,一定已經讓加拿大吃足了苦頭,其高福利係統已經難以維持了,而這可能成為美國的一個談判誘惑,如果你加入我們了,那你原有的福利係統還可以恢複。
但就算成功,完全合並也是5-15年的事,特朗普那時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至少已經退位了。但如果他開創了一個大美國時代,他作為最偉大美國總統的地位是奠定了,就像習近平,如果他能打下台灣,以前的一切過失都會被原諒。
但加拿大人也不要兒戲,從安大略省長提出切斷電力的行動,可以看出,加拿大還把特朗普當玩笑。類似的行動可以成為戰爭借口,如果美國兵開進來,加拿大連擋一下的機會都沒有,所有的要地或是美軍把守,或是美軍指揮的,連台灣的機會的都沒有。而如果加拿大人太不懂事,因為某個原因,觸犯美國的動武紅線,發生軍事占領還是可能的。美國可以很講道理,但也可以很不講道理,如二戰中逼迫日本的事,可以說太無理。美國要日本退出中國,才可以解除石油禁運,日本長考之後,同意了,但美國見逼反的目的沒達到,又加碼到要日本退出滿洲,這是存心找茬了,日本隻有打了!,美國逼反加拿大的戲碼也是存在的!
土地是硬道理,特朗普真能把這三個地方拿下來,我相信國會會全票通過合並法案的,萬斯(如果他是共和黨候選人的話)會像裏根一樣landslide。 我相信奪土是特朗普的重中之重,即使他其它的政策都失敗了,光這一項成功,就足以使他留名青史!
我的預計,在中期選舉前,特朗普會拿下巴拿馬和格陵蘭,這能保證其中期選舉的人氣。在下一次選舉前,可能迫使加拿大,或部分加拿大省,加入美國,並開始了法律程序。這可以保證共和黨連任!加拿大獨立的日子,可能屈指可數了!
對統治者來說,開疆擴土的意義比天大,這就是加拿大人擔心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