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今天,一個最殘酷的真相暴露了。什麽事呢?看這條消息:特朗普政府內部,已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工作組,以應對萬一和中國談判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導致美國出現“供應鏈危機”,美國該如何辦?
什麽是“供應鏈危機”呢?如果輕點,就是物價飆升。要按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的警告,這種物價飛漲,會導致每個美國家庭至少多出5000美元的損失,還會導致至少2000萬美國人失業。如果重點,那說不定就會像當年前蘇聯一樣,貨架上空空如也。到時候,民怨四起,出啥事就不知道了。
這條消息,看上去很平常,但如果仔細品味,就會覺得非常怪:之前我們一直在說特朗普2.0版,就是個草台班子,但誰都沒想到,居然草台到這程度!這裏就得說說特朗普想要成立的這個工作組,是個啥東東了。
我們之前講過:貿易戰,也是戰爭。打仗嘛,尤其是打這種向全世界宣戰的超級大仗,總要有個總參謀部,事先製訂好詳細計劃,把方方麵麵都想好,各種預案都製訂好,對方可能出什麽招,這邊會回什麽招的吧。
這個工作組,它的職能就類似總參謀部。照理說,你美國既然主動挑起戰爭,總參謀部總該早就設立好的吧?結果這條消息告訴所有人:它居然沒有!居然在在戰鬥打響後兩周,才想起這茬,才趕緊準備,想要成立它!注意哦!僅僅是“準備”!還沒成立!因為美國的媒體說:目前有關成立該小組的具體情況,還未敲定任何細節,甚至連人員都沒敲定,但估計應該包括這些人: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
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裏爾;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財政部長貝森特;
副總統萬斯……
大家看清楚了:隻是估計哦,可還沒定下來哦!事情說到這裏,對特朗普2.0版班子的草台程度,大家可能還隻有個很模糊的印象,在這裏,我們不妨提一件100多年前的往事,看看真正的“總參謀部”,真正的作戰,是怎麽做事的。
1891年,阿爾弗雷德·馮·施裏芬出任德軍總參謀長,剛一上任,他就不斷思考一個關乎德國生死存亡的問題:未來幾十年,德國怎麽在法國和俄羅斯的夾擊下,能存活下來?
為啥是法國和俄羅斯呢?法國之所以成為德國的死敵,是它在普法戰爭慘敗後,不但丟掉了歐洲大陸第一陸軍強國的地位,還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所以自從1871年後,法國整個國內的輿論,就是要向德國“複仇”,一雪前恥。這種情緒之強烈,到啥程度呢?連從不參與政治的科學界,都參與進來了:1875年,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朗通過光譜分析法,在反複確認,並且通過電解法,得到了一種全新的金屬,出於一血國恥的心,他把它命名為“镓”。
就是全世界基本目前隻有中國產,前年美國不乖,中國宣布出口管製之後,弄得F-35隱形戰機性能大減,美軍自己都不要的那種元素!“镓”這名字,是怎麽來的的?源於拉丁語“Gallia”!高盧!法國這塊地的古地名!充滿民族主義情緒!
那俄羅斯又因為什麽事,讓施裏芬骨鯁在喉呢?因為俄羅斯在當時的發展,實在太快了!1860 年,俄羅斯正式邁入工業化初期,到1916 年,俄羅斯的煤炭產量居然達到了1895年的4.2倍,鋼鐵產量更是達到了3.4倍,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高達 7%。但經濟發展快,也就算了,還有一件事,讓德國人更是膽戰心驚!它的人口增長率,當時也在狂飆中!1897年,沙俄搞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先是其人口達1.256億,是當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清朝的差不多40%,等到1914年,也就是一戰前,又增加到1.7億!德國人自己的預測,更讓他們膽戰心驚:到1950年,俄羅斯人口將達到2.82億,2000年俄羅斯人口將達6億!施裏芬上任總參謀長那一年,德國人才剛剛過5000萬!
說到這裏,大家想必,就能感覺到他心頭的壓力了。西邊,是個實力強大,時時刻刻想複仇的法國。東邊,是個人口眾多,工業化飛快發展的俄國。如果兩家合力,德國亡國,簡直不可避免!麵對這種必敗的局麵,怎麽辦?
施裏芬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德國兵力動員的速度,遠超德國和法國,可利用這種優勢,搶先一步擊敗法國,而後調轉槍口,集中力量對付俄羅斯。打它個“時間差”!但這時間差,該怎麽實現呢?
德國應該大規模地,建設密集的鐵路網,以便在短時間內,能迅速地將幾乎全部德國軍隊,運送到西線,一舉擊潰法國!俄羅斯軍事動員體製落後,時間會長達6到8個星期,如果德國能在1到2個月內,迅速擊垮法國,再回頭和俄國決戰,勝利可能性很大!
但想法簡單,做起來,其實很複雜,中間有很多細節。像施裏芬發現:比利時個國家,它麵向法國的邊境,是不設防,但麵對德國這一方,這些年卻在邊境,設置了很多堡壘,要攻下它們,需要很多時間。法國那邊呢?更是在邊境上,早就築起了層層防線,要攻克它們,耗時很長……如果這種狀況出現,則意味著這個“時間差”戰略的失敗,德國必然亡國。
那應該怎麽辦?隻能死裏求生!1891年,施裏芬提出提一個備忘錄,上麵粗略地講了自己的構想。之後他組織將領,對未來戰爭進行無數的演習、沙盤演練與討論,1892年提出了更詳細的第二號備忘錄。但之後他發現還很不夠!又是無數次的演習、沙盤演練和討論,在2年後,又提出了第三號備忘錄!之後12年,他繼續瘋狂地搞這件事,直到1905年12月,提出最後一份!
到這裏,我們應該能看出:製訂一項類似的大規模計劃,絕不是嘴上說說那麽簡單,中間充滿了無數人的心力和腦力,絕不是特朗普那種草台班子,腦袋一拍就行的!
但就算這種經過13年謀劃,精磨細打的計劃,最後執行情況如何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失敗了。但不怪施裏芬。這怪他的後任。施裏芬本來的計劃是:把所有德軍力量,都抽調到西線,一舉擊潰法軍,哪怕因此讓德國“龍興之地”東普魯士因為沒有軍隊防守,被俄軍占領,也在所不惜。但他的後任小毛奇做不到,他覺得自己承擔不起罵名。
施裏芬計劃要求德軍攻入法國後,不顧後世罵名,置東線於不顧,就地奪取一切物資,以便用於德軍作戰。但在東線,俄軍未動員就參戰,完全打亂了德國的計劃,俄軍前鋒攻入德國,燒殺淫虐,小毛奇沒法不管,隻能分兵東擊。結果在西線沒達成目標,陷於持久戰。德國限於兩線作戰,最後敗北。
為啥突然想起“施裏芬計劃”呢,其實是因為另一件事:特朗普的祖先,就是來自德國啊,他是德裔美國人啊,和施裏芬比比,你看他辦的事,有多麽地不靠譜。說句難聽的話:他和他那批手下的決策水平,基本和單細胞生物差不多。
他們差不多就隻準備了一個劇本:美國施壓,中國滑跪,然後按美國的條件談定一個條約,美國完勝!決策前沒調研; 決策時沒預案; 決策後沒準備……腦袋一拍,就直接上。
然後,大戰開打不到十天,特朗普團隊慌神了!戰爭不是開玩笑,貿易戰也是戰爭!特朗普這次,居然真的隻帶了一張嘴巴,什麽都沒準備,就直接來打這麽大的一場仗。
啥都不說了,這裏就隻能送你一句2500年前孫子的勸告吧: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無算乎?
特朗普這玩法,就是孫子講的最賤境界,也就是“無算”啊!唉,不知道如何收場!
不過皇帝不要麵子,對老百姓是好事。不然,大饑荒時代,為了皇帝的麵子,村口一持槍民兵,就讓你不敢出去找吃的,隻好餓死。
有一定可能吧。 蘇聯當年著重發展重工業, 輕工業不行, 所以民生就不行; 現在美國是著重發展金融, 高科技。 民生產品全靠進口。
不過, 美國不會慘到貨架上沒東西可賣。 川普這個人最靠譜的品行就是“不靠譜”。 一句話就可以撤銷關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也是創造了最優秀的戰術(坦克、機械化、閃電戰、無線電聯絡協調),卻犯了戰略上最不靠譜的錯誤。
德國靠最優秀的戰術占領了歐洲大陸以後,如果和英國不戰不和,不打蘇聯,也許能統治歐洲大陸很多年。
可是德國犯了戰略上一個最不靠譜的錯誤,非要蛇吞象,打蘇聯。結果和拿破侖一樣,導致了自己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