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內的一篇醍醐灌頂批判文章:中國教育,正在批量製造廢物!

中國教育,正在批量製造廢物

今年以來,關於“中國教育正在批量製造廢物”的話題頗為流行。

提出這一說法的人,主要是認為現在的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很“廢物”,他們不學無術、玩物喪誌,既沒有技能也沒有知識,毫無存在價值。

這個看法基本上沒錯,但我認為以此為論據的人很雞賊——

教育的問題,難道在學生自己身上嗎?難道是他們自己想要變成廢物?

我就來細說細說,中國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是如何批量製造廢物的。

其中問題在於教育製度,而不在於學生自己。

幼兒園的問題是什麽?是過早地學習知識。

孩子在幼年期,最重要的事情隻有一件,那就是玩。隻有盡情地玩耍,才能讓孩子盡可能釋放其天性、探索這個世界,無論對於其身體健康還是大腦發育,都極其重要。

 

在孩子的幼年期,有幾種接觸和探索世界的方式:用手抓摸、用嘴巴觸碰、用整個身體去感受,等等,這些都需要充分地玩耍,才能提供足夠的接觸機會,去不斷實踐和豐富孩子的感知。

另外,孩子在玩耍過程中會逐漸走向邏輯觀念和空間感的建立。比如大量的攀爬活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素質,也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空間感,還能提升一項極其重要的品質——勇氣。

孩子們自己“胡亂玩” 也很重要,大人也不應去幹涉。因為孩子看似是胡亂玩,但其實存在很強烈的社交互動和秩序的建立意識,通過這種自發的與他人互動,會讓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以上這些玩耍,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畢竟孩子的時間有限,每天隻玩一兩個小時,是遠不夠完成這些成長的。

然而現在中國的幼兒園卻非常可悲——“幼兒園小學化”盛行,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普遍以為孩子越早學習知識就越厲害。

比如說追求孩子的認字數量、識數數量,以為孩子多認一些字和數字就是一種能力,而且幼兒園還提出了任務,要在某班之前就達到多少個認字和識數。

 

這就徹底違背了教育的規律,扭曲了教育的本質。他們是以成年人的績優主義和量化思維來套在幼兒身上,並且混淆了兩個重大的概念——“知識”和“智力”。

錯誤地將知識當作智力,是中國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一直存在的誤區。在幼兒園,這一點造成的殺傷最大。

因為幼兒的成長更強調其身心協調、性格習慣養成、天性釋放、學會共處和獨立等基本人格的成長,智力本來就是基因決定為主的,而且是隨著健全的人格自然會展現出來的東西。

混淆了知識和智力,就是用可量化的學習指標代替了幼兒智力的自然生長,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智力發展更快,反而會導致孩子的智力受損。

因為人的創造力和天性,在幼兒時期才是所謂智力的重心,過早地用量化知識去強行灌輸給孩子,就讓他們失去了創造力產生的機會,大腦神經連接被過早地被框定和固化。

就更不要說身體上的限製。現在很多中國的幼兒園,都喜歡讓孩子長時間坐在那裏,一動不動,就像個大人一樣,這已經不是違反教育規律,而是喪心病狂了。

因為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人到了十來歲的時候都依然很喜歡動,不要說幼兒時期了。正如前麵所說,幼兒需要通過多動來探索這個世界,所以動來動去就是一種強大的天性。讓孩子一直坐著,完全就是一種折磨甚至可以說殘害。

中國人變得沉默內斂、寡言膽小,爛漫的天性和天然的自信變成木訥和自卑,就是從幼兒教育開始的。

好了,說完了幼兒園如何讓孩子變成廢物,再說說小學和中學。

在小學階段,現在已經存在“失去的課間十分鍾”現象。很多學校剝奪了孩子課間出去玩耍的權利,要求他們一整天都在座位上坐著,這也堪稱一種對人的殘害。

 

這樣的事情如果讓全世界了解,恐怕都會認為中國教育界在做反人類的惡行。

然後就是過度負荷的作業。我看到新聞報道說,很多地方的小學,作業負擔越來越重,孩子做作業到淩晨一兩點都是常態,這真是難以想象。

小學階段的孩子,其需要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比幼兒階段稍微少一點。尤其是在低年級階段,學習知識仍然不應當作為重點的目標,而是以繼續培養孩子的人格和靈性為主。

但“小學高中化”已經成為現實,而且是學校和家長的合謀。很多家長根本沒有科學的教育觀念,就以為“贏在起跑線”是唯一的準則,於是讓孩子越早學會更多的知識越覺得自豪。

我以前在中國的高鐵上,總是能看到家長讓小孩子背個唐詩或者說個英語單詞,並引以為傲,這種過度功利化的教育,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更是對孩子價值觀的扭曲。

因為孩子本性是爛漫的,但家長總是用這種功利、虛榮心極強的方式去量化孩子,就會讓他們從小也形成極度功利化的思維,從而過早地變成“小大人”,開始愛好攀比,開始以炫耀和壓製別人為樂,這也是中國人為何總是缺乏共情力和基本尊重意識的源泉之一。

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徹底廢了,開始頹靡而失去生活的意義感。因為人的天性被環境極度壓抑之後,必定是痛苦的,或者就走向麻木。除了少數“應試機器”在這種畸形的土壤裏“茁壯成長”,大部分孩子,才八九歲就已經開始廢物化。

 

中學就不用說了,簡直就是煉獄。中國孩子的一切生命力和創造力,都在高中階段被榨幹殆盡,變成一群群麻木不仁的機器人。

他們提前透支了對生命的熱情,提前喪失了對世界的探索欲,偶爾有痛苦不堪尋短見者,還要被更加麻木的大人冠以“現在的孩子心理素質太差”的名聲。

毫無人性的環境、成年人惡心的價值觀,就這樣聯合絞殺著孩子們,讓他們盡快成為教育機器上的那個被加工品。

如果說應試教育是摧殘,那麽價值觀念就是“誅心”。高中生普遍沒有意義感,感到人生很虛無,更不要說有所追求了。他們隻有應付課程和玩手機玩遊戲兩種模式的切換,成為行屍走肉。

到了大學階段,學生們突然發現自己自由了,於是,徹底成為廢物。

他們早已厭學、厭世,早已對世界、對知識失去了好奇心。中國大學生極少有出於熱愛去鑽研什麽學科的,專業基本都是找工作的工具,或者父母強加的東西,他們對求知毫無感覺。

然而,在正常的教育體係下,大學才是真正開始求知的時候。

自以為聰明的成年人們,將幼兒作為求知的培養對象,現在卻傻眼了,隻能眼睜睜看著子女混個文憑,也找不到工作,更談不上有什麽個人發展的意識。

殊不知,他們在幼兒時便喪失了基本的天性,又在小學中學被徹底榨幹求知欲和生命熱情,到了大學,他們就是一群既對生活不熱愛、也對求知毫無動力的廢物。

於是,他們最好的出路就是繼續去考公之類的,用十幾年來習慣了的應試方式、死記硬背去努力進入體製,然後找個不愛的人結婚,每天就是吃喝等死,然後生孩子繼續這種循環……

 

教育批量製造廢物,背後其實是整個社會的廢物化。創造力、真善美、尊重意識、個人價值與公民意識,這些都統統被教育絞肉機、社會絞肉機絞碎了,隻剩下七零八落的原子化個人。

在一定時期內,依靠堆積人力,社會經濟倒也可以發展。但這種空心化的經濟模式,注定無法依靠社會的人性基礎、創造力基礎,獲得長久的繁榮。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