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宣布對包括镓、鍺、銻在內的關鍵兩用物項,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製,“不予許可”出口美國。這是中國對美國加強對華半導體出口管製的反製和報複。
盡管中國在镓、鍺等領域占據全球主要生產份額,但美國並未完全依賴中國。例如,美國2023年的镓進口主要供應來源,日本占26%,德國占19%,中國僅占21%。這意味著,即使中國對镓實施出口限製,美國仍可以通過擴大從日本、德國等盟友國家的采購,輕鬆填補缺口。此外,美國也在積極推動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礦產資源豐富國家的合作,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近年來,美國在稀有金屬的回收和再生技術方麵,取得了長足進步。镓和鍺等金屬可從廢舊電子設備中高效提取。國際回收協會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回收的镓數量,足以滿足其國內大部分需求。鍺方麵,美國本土儲備也已實現了較高的戰略性循環利用。隨著回收技術的進步和成本下降,這些稀有金屬的循環利用率,未來隻會更高,使其對進口的依賴進一步降低。
技術的迭代也在逐步削弱镓和鍺的不可替代性。例如,砷化镓和氮化镓雖然是當前高性能雷達和導彈係統中的核心材料,但替代性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如碳化矽和氧化镓等新型半導體材料,正在嶄露頭角。這些材料在性能上,已經開始接近甚至超越傳統材料,尤其在功率密度、耐高溫等關鍵指標上展現出了顯著優勢。因此,即使中國徹底切斷相關供應,美國也完全有能力通過新技術實現替代。
根據國際礦產統計數據,美國的鍺儲備量占全球的45%,略高於中國(41%)。美國在鍺儲備開發方麵的潛力尚未完全釋放。不同於中國主要依賴褐煤礦提取鍺,美國的鉛鋅礦中,蘊含豐富的伴生鍺資源,美國完全可以迅速提高鍺的國內產量以滿足需求。
老謀深算的美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將鍺、銻等稀有金屬,納入國防戰略儲備計劃。幾十年來,美國政府持續購入這些金屬,確保軍工領域的供應安全。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美國目前的鍺儲備,足以支撐其國防工業多年需求,尤其是在高性能光纖、紅外成像設備等領域。
近年來,美國對稀有金屬資源的開發投入顯著增加。例如,內華達州的鎢礦開發計劃正全麵推進,這些礦產被譽為“工業牙齒”,對軍事和工業應用至關重要。隨著礦產開發提速,美國不僅能夠降低對外依賴,還可能在未來出口部分稀有金屬,以增強全球供應鏈中的話語權。
中國雖然是镓、鍺、銻的主要生產國,但全球市場早已形成了複雜的供應鏈網絡。以镓為例,中國出口管製實施後,日本、德國等國家迅速提高對美國的供貨量。當然,這些國家本身的镓,部分依賴中國出口。在某種程度上,管製政策並未真正限製美國的獲取能力,而隻是增加了一道“中間商”的環節,給美國“添亂”,還讓美國多花五毛錢。
除了傳統的供應國家,美國還可以向南美、非洲等新興礦產資源地區尋求合作。這些地區尚未被完全開發,但資源潛力巨大。例如,南美洲的銻礦資源儲量豐厚,非洲則擁有多種稀有金屬的未探明資源。通過加大投資,美國能夠快速開辟新的供應渠道。
從曆史經驗來看,每當某一國家實施出口限製,全球市場總會出現短期波動,但隨後會因市場調整而恢複平衡。當前中國對镓等金屬的出口限製,可能引發短期緊張,但長遠來看,隻會促使美國及其盟友國家,在技術開發和供應鏈優化方麵加速推進,從而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就如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某種程度上反而激發了中國的技術進步。
中國的稀有金屬管製政策看似強硬,但更多是一種“恐嚇”和“麵子工程”。通過對外宣布管製政策,中國可以在輿論上製造一種“強硬回擊”的形象,向國內外展示其不屈從於美國壓力的決心。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製裁”雷聲大雨點小,相比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的影響和後果,“弱爆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