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以來日本在東北等地區的人員損失 朱世巍

來源: JustWorld 2024-05-20 06:12:4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73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World ] 在 2024-05-20 06:15:5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1945年以來日本在東北等地區的人員損失

 
發布於 2023-09-24 04:14.IP 屬地江西

節選自我的舊著《東線最終卷》:

……

蘇聯宣稱在遠東戰役期間擊斃日軍8.4萬人,其中截止8月15日擊斃約7萬人[1]。這個說法顯然過於誇張。可是由於情況混亂,日本人在蘇日戰爭前後總的人員損失,花了很長時間才調查出來。戰後初期,日本複員局召集從蘇聯返回的關東軍相關人員,整理出對蘇作戰的各部隊損失區分為:

第1方麵軍死傷失蹤總計約4萬人(有記錄的戰鬥損失不到2萬人,其他多為失聯或失蹤等);第4軍在勝武屯、璦琿、二站、滿洲裏方麵,共戰死1200人,海拉爾方麵損失不詳(從戰後解除武裝的人數看,海拉爾日軍未受致命打擊)[2]。而據1952年調查,第4軍戰鬥損失為4085人[3];第3方麵軍的第107師團戰死1000人;朝鮮方麵“羅南”師管區戰死227人;占守島戰死和失蹤473人、負傷144人。加上漏計和其他一些單位的損失,筆者估計日軍在遠東戰役的作戰總損失約在45000-50000人左右。

上述數據以外,日本厚生省援護局為了獲得戰死者的準確數字,不僅根據軍事和民政檔案,還對歸還人員展開廣泛調查。1951年7月,日本政府認定共有27000名軍事人員在對蘇戰爭中死亡[4]。這個數字沿用至今。加上蘇聯所宣布的“戰後接管了2萬名日軍傷員(可能還包括病員)”,日軍作戰損失總數仍在47000-50000人之間。

日本人以外,關東軍中朝鮮人和台灣人的下落,隻有1949年的一份日本政府調查:確認戰死者3人,辦理複員手續者5人,逃亡失蹤913人,其他近17000人情況不明(不含第5軍和第34軍)[5]。戰後,蘇軍把日本人和朝鮮人分開關押。日本政府也無法在朝鮮展開調查,難以搞清他們的下落。一般認為,多數朝鮮人被蘇軍就地釋放,但也有數千朝鮮人混在日本人中被押往蘇聯。

偽滿軍的損失完全沒有資料。不過他們主要是倒戈與日軍作戰,並未對俄國人有太多戰鬥(除了日本籍官兵)。另一方麵,蘇軍在八一五之後在東北各地組建的中國人“自衛隊”和“保安隊”等等,不同程度也參加了清繳日軍殘部的戰鬥。

蘇軍也付出很大代價。紅軍及紅海軍在整個遠東戰役的人員損失為:戰死9780人、非戰鬥死亡1340人、失蹤911人;戰傷19562人;患病4863人[6]。其中,戰鬥損失(戰死、失蹤、負傷)為30253人。此外,外蒙軍死亡失蹤了72人、傷病125人[7]。各主要單位的傷亡區分為:

遠東第1方麵軍死亡失蹤6324人、傷病14745人

遠東第2方麵軍死亡失蹤2449人、傷病3134人

外貝加爾方麵軍死亡失蹤2228人、傷病6155人

太平洋艦隊死亡失蹤998人、傷病300人

阿穆爾河區艦隊死亡失蹤32人、傷病91人

蘇軍喪失的技術裝備有(全毀):坦克和自行火炮78輛、作戰飛機62架、火炮迫擊炮232門、輕武器11000件[8]。顯然,日軍缺少摧毀蘇聯坦克的重型武器,隻能用為數不多的大口徑榴彈炮轟擊,或抱著炸藥包近戰。日軍航空部隊也幾乎沒有與蘇軍進行多少空戰。

按死亡場所區分,蘇軍在中國境內,死亡和失蹤9272人(含戰死6729人)、傷病20630人(戰傷15885人);在朝鮮境內,純減員691人(戰死528人)、傷病1272人(戰傷1154人)[9]。其他損失於北方諸島等。

……

1951年初,日本厚生省宣布,戰爭結束後,處於蘇聯控製範圍(“滿洲”、朝鮮北部、南庫頁島和千島、西伯利亞)的日本軍人和僑民,總共有272萬6千人。至1950年,回國者隻有235萬7千名。另有37萬人未歸。未歸還者大多數為僑民。

再到1951年5月1日,經過詳細核實,確認還有34萬585人未歸。

其中,23萬4151人確定死亡(在西伯利亞死亡42390人、在北朝鮮27728人、“滿洲”158099人、北方諸島5934人)。

28797人生死不明(在“滿洲”26492人)。

認定未歸者中存活的還有77637人(在蘇聯17841人、在“滿洲”53948人)。

朝鮮戰爭導致遣返一度中斷。1951年後,又陸續有大量日本人從蘇聯和中國大陸(含東北以外地區)返回。其中,1953年到1958年9月遣返了35775人[10]。1968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還有4186個日本人存活在蘇聯、中國大陸(主要在東北地區)和北朝鮮[11]。至此,大規模遣返和死亡認證基本結束。

(日本法律規定,戰爭期間的失蹤人員,在戰爭結束七年後尚未歸還者,認定為死亡)

1977年10月,日本政府發布了二戰期間日本人員損失的結論性數據,其中關於蘇日戰爭部分如下:

在中國東北地區,日本人(包括軍人和平民)共死亡245400人[12]。其中,停戰前死亡6萬人(含3萬名日僑,以及1939年諾門坎衝突等);停戰後死亡18.5萬人(日僑為主)。在北朝鮮,停戰後死亡28000人[13]。在庫頁島和千島地區死亡1萬人。

以上是包括平民的數字。其中,日本軍事人員的死亡概數是[14]

停戰前

“滿洲”:陸軍死亡26000人、海軍500人;北朝鮮:陸軍2700人、海軍500人;樺太千島(庫頁島)阿留申地區:陸軍7900人、海軍3100人。合計40700人

停戰後

“滿洲”:陸軍死亡19900人、海軍300人;北朝鮮:陸軍7200人、海軍200人;樺太千島(庫頁島)阿留申地區:陸軍300人、海軍100人。總計28000人

上述數據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統計,不能單純視為對蘇作戰的結果。如樺太千島(庫頁島)和阿留申地區,停戰前多死於對美作戰。

(附帶介紹日本一個特殊的統計規則:死於某一地區附近海域者,也算入這一區域的總死亡人數。比如在菲律賓死亡的日本人,就包括沉入菲律賓附近大海的近10萬人)

此外,日本政府在1951年確認有42390名日本人(主體是投降後的關東軍)在扣押期間死於蘇聯。當時遣返尚未結束,還有近1.8萬人被認為還活在蘇聯,還有一些人被定為失蹤。1956年從蘇聯的遣返基本結束,前後共送回47萬人(近2萬是被抓去湊數的日僑)。另外還有數百名關東軍人員以戰犯身份被蘇聯送到中國大陸,直到60年代歸國。1964年,日本政府宣布共有52700人死在蘇聯(僅統計軍事人員)。主要是死於營養不良和疾病。蘇聯解體後,日本政府又比對俄國檔案,認定在蘇聯以及外蒙境內,共有54400名日本人死亡(含非軍事人員)。日本人村山常雄從俄國拿到的埋葬名單則記載了45816人。

在俄羅斯政府的許可和協助下,日本政府至今仍在俄國境內發掘死者遺骸。至2016年11月,已找到21600具屍骨[15]

所謂“西伯利亞”扣押期間,日本戰俘的死亡情況是非常嚴重的。但和德國戰俘相比,蘇聯給關東軍的待遇還算較好,死亡率也低很多。蘇聯也力圖在“民主教育”的名義下,在戰俘中培養思想上的代理人,但效果未必很好。這卻導致很多戰俘回國後,被日本政府視為不可信賴的人物,受到秘密監視。

(麥克阿瑟占領日本時期,曾大肆宣傳說有十多萬日本戰俘死於蘇聯。係美國捏造的誇大數字)

綜上所述,戰爭結束後直到遣返完成,在蘇聯、外蒙、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庫頁島及千島地區,共有27萬7400名日本人死亡,包括80700名軍人。顯而易見的是,戰爭結束後的死亡者,是蘇日戰爭期間死亡人數的四倍以上。

(戰後死亡的主因是:1945-1946年的冬季嚴寒造成大量日僑死亡;卷入中國內戰等因素;送往西伯利亞死亡的日本戰俘)

 

[1] 《遠東的勝利》185頁

[2] 《對蘇作戰記錄》第二卷(2)18-19頁

[3] 《部隊概況表 6 第4軍之部》

[4] 《朝日新聞》1951年7月26日

[5] 《兵團別鮮台人調查表 昭和二十四年四月二十日》

[6] 《蘇聯在二十世紀的傷亡和戰鬥損失》96-97頁

[7] 《蘇聯在二十世紀的傷亡和戰鬥損失》161頁

[8] 《蘇聯在二十世紀的傷亡和戰鬥損失》264頁

[9] 《蘇聯在二十世紀的傷亡和戰鬥損失》227頁

[10] 《厚生白書 昭和33年》

[11] 《厚生白書 昭和43年》

[12] 《地域別戰沒者遺骨收容概見圖》(平成28年11月末現在)

[13] 《關東軍全戰史》173頁

[14] 《日本陸海軍事典》494-495頁

[15] 《地域別戰沒者遺骨收容概見圖》(平成28年11月末現在)
 

所有跟帖: 

1951年7月,日本政府認定共有27000名軍事人員在對蘇戰爭中死亡[4]。 -JustWorld- 給 JustWorl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0/2024 postreply 06:15: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