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1983年開始從食物和飼料的淨進口國變為淨出口國,而且出口量和淨出口量逐年增加

來源: 海邊居 2018-08-09 13:33: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202 bytes)
黃季焜:數字說話:中國的糧食安全
 
  文章來源: 發布時間:2004-11-25 【字號: 小  中  大   

 

 

  黃季焜簡介

  黃季焜,1962年9月出生於福建長樂。1984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係並獲博士學位,1990年獲菲律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在國際水稻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1992年回中國水稻研究所工作,1993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同年去斯坦福大學做合作研究。1994-1995年任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創建農業政策研究中心。2000年以來任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首席科學家,同時兼任數個國際組織的顧問和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的兼職研究員、教授。

  主要從事科技政策、資源與環境、食物消費、市場價格、農村發展和反貧困、貿易政策、政策分析方法和經濟預測等研究。在市場發育及城市化對食物消費的影響、Ridge回歸在食物消費需求模型中的應用、技術創新與農業增長動力、農業科技政策、決策支持係統等領域做出了顯著成績,由他主持和建立的中國農業政策分析和預測係統(CAPSiM)已受到國內外有關部門的廣泛關注。

  [主持人]:

  歡迎黃教授來到我們網站,我們今天談話的題目是:“數字說話:中國的食物安全”。在今年《中國農業經濟》雜誌第十期發表了您的文章,題目是“中國食物安全問題”。您用數字對比的方法說明中國是世界上所有發展中國家食物和糧食最安全的國家,也能夠在未來幾十年間保持高水平的食物安全,請您介紹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

  [黃季焜]:

  中國食物安全方麵,我想談這麽幾點。第一點,我們國家從1983年開始從食物和飼料的淨進口國變為淨出口國,而且出口量和淨出口量逐年增加。到2002年,我們國家食物和飼料的出口額達到150億美元,淨出口額達到了55億美元。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自1983年以來,中國糧食問題、食物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這說明我們的食物安全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第二點,從糧食方麵來說,自1997年以來,中國變為糧食淨出口國,而且出口量在不斷增加。從1997年到2003年,中國穀物年均出口1200萬噸,到2003年這一年,淨出口達到了1930萬噸。這個也說明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在90年代後期也在不斷的提高,並非像有些人所認為的糧食安全水平在不斷下降。我想談的第三點是,我們國家人均每天的能量攝入為3040千卡,這個水平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數高14%,比整個世界的平均數高8%。這也從另外一方麵說明了中國的食物問題在很大方麵得到了解決。第四點,就國家創匯和食物購買能力而言,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外匯儲備國,我們未來或者說現在如果真的出現糧食短缺,這也不會太成問題。第五點,從未來的情況來看,我們對糧食安全問題做了一些預測,我們的預測結果表明,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自給率還將保持在90%左右。大米可達到105%-106%這樣的水平,小麥可到96%,中國的口糧基本能夠自給,需要進口的可能是玉米,其進口量是國內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玉米等飼料糧的進口增加不會威脅中國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另外,中國進口相當於消費量10%左右的穀物也是可行的。到2020年,進口10%的穀物就是5000多萬噸,這僅相當於2020年世界穀物生產量的2%左右,相當於2020年國際糧食貿易量的10%左右。我們這樣一個進口量,不會給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太大影響。除了糧食以外,其它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進口量可能也會不斷增加,在未來二十年左右,可能大概有25%-30%左右要進口;另一方麵,我們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譬如畜產品、水產品、水果等,我們估計大概有5%-10%要出口。有一部分要進口,一部分要出口,這對改善我們的生產結構是有好處的。

  [主持人]:

  您的這些觀點好象跟我們普遍的這樣一種認識不大一致,我們這種認識認為:近兩年由於非農用地的增加,基本的農田減少得比較多,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挫傷,進而對中國的糧食安全產生擔憂,這也是我們國家從去年開始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您能解釋一下為什麽跟這種普遍的認識不一致呢?

  [黃季焜]:

  有關糧食安全和耕地的問題,總的來說,現在人們對耕地比較敏感,但到底耕地變化多少,基礎數據不是很清楚,很多人基於不準確的數字可能會做出不準確的判斷。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做了一些研究,我們用遙感數據,由1985、1986年的數據跟最近的1999、2000年的數據進行比較,同時我們也用1999年以來到2003年的國家統計數據,利用這兩套數據對中國過去18年的耕地變化情況做了一些分析,我們大概得出這樣幾個結論。第一,在1985年到2000年這十五年裏麵,中國耕地不但沒減少,反而有所增加,淨增加了265萬公頃。這淨增加的265萬公頃,實際上是1986年當時耕地麵積的2%。也就是說,到90年代末期,我們的耕地比1986年還多2%左右。不過,耕地數量雖然增加了一些,但是耕地質量同時也下降了。因為新增耕地一般生產力比較低。我們的估算結果是,過去18年耕地的生物生產能力平均下降了2.2%,麵積增加2%,耕地總的生產力僅下降0.2%。基於這兩個數據,一個數量增加,一個質量下降,總的生產能力就沒有變化。

  第二點,耕地減少主要是這幾年的,我們也對1999年-2003年的耕地變化進行了分析。1999年以來,耕地下降幅度是比較大的。為什麽這幾年耕地減少比較明顯呢?很重要的是退耕還林,比如說,2003年這一年減少的耕地裏麵,80%是由於退耕還林、還草引起的。換句話說,如果現在不搞退耕還林,我們的耕地基本上不會減少。那麽退耕還林對糧食安全有沒有影響呢?我們專門做了研究,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退耕還林對中國目前以及未來的糧食生產以及價格有一些影響,但影響不大,或非常小。如果綜合考慮從1985年到1999年的數據,以及1999年到2003年的變化情況,在這18年的時間裏,我們的耕地減少了2.4%。18年一共減少2.4%,年均是減少0.14%。如果不包括退耕還林,退耕還草,耕地麵積還是增加的。18年裏麵,我們的耕地每年減少0.14%,這個數字是大還是小呢?我感覺這是一個奇跡,因為中國經濟在改革初期的時候經濟增長的速度很快,譬如說,中國目前的經濟是1978年的8.5倍,在過去的二十幾年,我們耕地僅減少了2.4%,每年是減少了0.14%,這個數據如果跟其他的國家比較來說,不算高。我們考察了日本、韓國。日本和韓國在經濟起飛的時期, 他們每年的耕地減少接近1%左右,我們每年減少0.14%。歐洲、美國現在耕地保護非常嚴,但是他們在過去十幾裏麵每年也減少0.2%,也是高於我們的。我們中國經濟是在起飛的階段,和國際上來比較的話,我們中國耕地的減少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麽可怕,而且目前減少是由於退耕還林,退耕還林對糧食安全不會產生很大影響。由於把耕地變化和糧食安全聯係起來了,現在國家采取了一些限製占用耕地的政策措施,總體上說應該是對的。但是我個人感覺有點過頭了,因為在經濟發展時期,總是需要耕地的。國家現在的政策是,耕地數量絕對不能減,質量不能下降,糧田不能減少。這種政策現在是一刀切,任何地方都得實現。但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經濟要發展就需要占用一些耕地,如果一刀切,這必然會對經濟產生一些負麵影響,對經濟產生負麵影響必然會對就業產生影響,如果對就業產生影響,最後還是影響到農民的非農就業,影響到農民的收入問題。

  [主持人]:

  這篇文章裏麵你談到了科學技術在提高糧食產量和食品質量方麵的積極作用。作為消費者,我們現在也正在享受著科技帶給我們大家的好處。比方說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吃的橘子,現在皮是更薄了,而且更甜了,也沒有核,很多食物都更好吃,更好看了。科學技術還提高了作物品種的抗蟲抗病能力,農民看到這一點也有引進新品種的積極性,可見這方麵的形勢還是令人欣慰的,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黃季焜]:

  根據我們過去幾項對中國農業生產增長因素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改革初期,也就是1979年到1984年期間,有很多因素影響農業增長。最主要的因素,一個是製度創新,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另一個是科技進步,這兩個基本上是影響了當時的農業生產情況。除了這些,就是價格變化,當然還有其他影響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製度創新和科技進步。同時,我們還研究了1985年農業增長中到底哪些因素在起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製度創新,也就是家庭聯產承包的作用到1984年就結束了,不再發揮作用。1985年以後,唯一真正對我們農業生產起作用的就是科技進步。以前生產增長也靠耕地麵積擴大,靠開墾,但是,到1985年,麵積擴大不可能了,而且在下降。另外,勞動力投入也在下降等等,化肥農藥已經施了很多。1985年以後起作用的就是科技進步。將來,中國農業能不能得到持續的發展,能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我覺得還是要靠科技進步。

  從你剛才提到的從消費者自身來講也是一樣的。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他對品種以及質量的要求的提高等都需要農業生產進行結構調整。如果農民沒有新的技術,讓他調整生產結構也很難。換句話說,農業生產結構能不能調整,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新的科學技術,很多方麵還是要靠科技進步的。消費者在感覺到了農產品質量提高的同時,還能夠從科技進步裏麵得到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那就是價格的變化。因為科技進步必然會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其結果是導致了市場價格的下降。換句話說,由於科技進步,消費者可能用同樣的錢買到更多的產品,最終對他的消費產生一些正麵的影響。

  [主持人]:

  為什麽我們現在感覺一些農產品的價格在上升呢?

  [黃季焜]:

  你講的農產品價格上升主要是最近這一段時間的情況。如果我們注意一下從60年代到現在這段時間,就會發現,世界從60年代、 中國從80年代初到現在,農產品價格一直是顯長期下降的趨勢,農產品價格變化總是有周期性的,一段時間上升,一段時間下降。最近4-5年來農產品價格是下降的,而近一年有些農產品價格是有所上升的。但是,每個周期結束後,把幾個周期連起來,總是顯下降的趨勢。

  [主持人]:

  您還提出了一個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新視點,重視口糧安全和家庭食物安全,您對環境汙染造成的家庭食物質量下降表示出極大的擔憂,請您談談對這些方麵的看法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建議?

  [黃季焜]:

  糧食安全問題,我個人覺得有三個方麵值得注意。第一,口糧安全問題。威脅我們社會政治穩定的是口糧,因為飼料糧是給農畜吃的,不會威脅到社會政治穩定。為了保證一定的糧食安全,要是將飼料糧也包括在內,國家將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隨著經濟發展,我們收入的提高,對畜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目前,畜產品每年是以5%-6%的速度在增長,估計這個速度還會保持很長的時間。既然畜產品每年以5%-6%的水平增長,那麽飼料糧也得以4%-5%的速度增長。根據中國目前的耕地情況,飼料糧的生產以4%-5%的速度增長絕對是不可能的,增長速度能達到1%-2%就不錯了。在經濟發展、人們對畜產品需求不斷增長、進而飼料糧的需求不斷增長的形勢下,如果飼料糧全部由國內來生產,我們就沒有充分的耕地進行結構調整,而把大量的耕地用在生產飼料糧上,我國的畜牧業就發展不起來,因為國內的飼料糧價格比較高,完全靠國內生產飼料糧我國畜牧業的比較優勢就難以發揮,農業結構難以調整,農民的農業收入也就很難提高。多進口飼料糧,對整個國家安全不會有影響,對農業結構調整還有好處。為什麽說口糧安全重要,因為口糧是決定國家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穩定的問題,但是從口糧來說,我們國家目前的大米未來可能還要出口,小麥可能會進口,但進口不會很多,估計未來二十年,到了2020年僅需進口國內小麥需求的5%-6%,這不會影響到國家的穩定問題。對於口糧,隻要國家增加科技投入,我們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給。

  [主持人]:

  你的意思是我們把口糧自己穩住,就是靠自己的能力來生產,我保住它,同時把飼料糧放開。剛才您說到了好象現在飼料糧的缺口是25%到30%。

  [黃季焜]:

  飼料糧,就玉米來說,現在基本上是自給的。即使放開飼料糧,到2020年,我們可能有三分之一左右還要進口,如果這三分之一不進口,如果由國內自己來生產,需要很多農田,農業結構就沒辦法調整。而且,我們把飼料糧放開,把大米和小麥作為糧食安全的主要產品,不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全。第二點,我們要關注家庭食物安全問題。我覺得,從宏觀上,國家整個食物供給是可以的;但是,微觀上的食物安全,換句話說,家庭的食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現在國家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據國際糧農組織統計,中國還有一億多的人口營養不良,其中相當部分是吃不飽的。在很多人都在談整個社會的小康水平的情況下,有一億多人還吃不飽!所以,我覺得家庭食物安全非常重要,要把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重點從國家層次,國家宏觀層次轉移到微觀的家庭食物安全層次,這裏麵很重要的一點是國家必須幫助貧困家庭提高收入,增加他們的食物購買能力。換句話說,農業很重要,但不能光靠農業生產提高來幫助這些貧困的家庭,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得到非農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然後使他們能夠購買得起食物。

  第二,食物的質量安全也是很主要的。我想隨著中國加入WTO,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要。從生產上來講,現在我們國家有相當一部分的土地生產的產品不安全,因為土壤受到多種汙染。從產品上來講,我們國家農產品,特別是蔬菜、水果等食品,農藥殘留相當嚴重。從動物來說,動物的疾病問題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還是有很多問題。我想這些問題現在已經開始得到重視了。但是,隨著剛才講的中國入世,隨著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速,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這方麵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主持人]:

  您在文章中指出,在糧價上漲的過程當中,政府和媒介對糧食安全問題過於關注,誘導了預期糧價上升,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今年年初的糧價上漲,你這裏麵好象是有指責政府和媒體的這種含義是嗎?

  [黃季焜]:

  我們對最近幾年的糧食價格變動情況做了一些分析。1998年到2003年糧食價格逐漸下降,我們認為,這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國家糧食庫存太多。國家的儲備糧和庫存太多,市場價格必然會逐漸下降。價格持續下降,直到2003年夏天的時候,國家糧食庫存基本上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程度,市場供求基本上處於平衡的狀態,價格趨於穩定。但是,2003年我國還繼續出口糧食,補貼出口糧食,這是一方麵。另外一方麵,夏天糧食價格處於穩定階段,或者市場供需基本上處於平衡階段,當時預期秋糧可能要減產。在這種情況下,糧價開始有所回升,這個情況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這麽多年以來,糧食價格一直下降,現在回升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國家對這個問題開始重視,給予了特別的關注,我指的是過於關注。由於政府部門過於關注,媒體開始炒作,所以價格進一步上升。一般情況,沒有媒體炒作,沒有那些政府過於幹預的情況下,糧食的價格預期不可能在一兩個月內升得那麽快的。我覺得是由於政府對這個問題給予了過度的關注,是影響糧食價格預期上漲的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對糧食價格上漲,我的看法是,不能因為糧食價格一上漲,就恐慌,我覺得糧食價格上漲是件好事。因為糧食價格上漲,第一,對增加農民的收入有好處,第二,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糧食價格上漲,對今年和明年糧食生產有促進的作用,因為糧食價格上漲調動了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第三,糧食價格上漲也會促進糧食流通體製的改革。如果糧食價格下降的話,糧食流通體製改革是很難的。

  [主持人]:

  你提到深化國家糧食儲備體係改革,建立新管理體係,你認為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在管理環節上也還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您談談這方麵的情況。

  [黃季焜]:

  對國家糧食儲備的問題,我們認為目前整個國家糧食儲備係統的政策跟其願望是相反的。為什麽這樣講呢?我覺得,首先國家糧食儲備政策目標是不明確的,現在是多目標的,第一個目標是,抹去季節間的糧食價格變動,穩定年度以內波動的糧食價格;第二個是抹平年度之間的糧食生產浮動;第三個目標是,作為長期的糧食安全儲備;第四個目標是希望能夠通過糧食儲備和庫存,保證農民收入,以及其它目的等等。目標太多,而現在一個目標也沒有達到,而且目標一直都不明確,我想這是最主要的問題。第二個問題,國家糧食庫存和儲備整個運作係統是不規範的。現在,一講到糧食儲備,都覺得好像是國家秘密。我認為,糧食儲備和庫存量必須公開,數量多少是要完全公開的,讓所有人都知道。現在,大家都不知道國家到底有多少糧食庫存,也不知道它是怎麽運作的。我們覺得,應該完全公布國家的糧食庫存數量,而且國家糧食儲備和庫存不但數量要公布,它每天的運作情況也要公布。這樣做有什麽好處呢?因為透明化之後,很多人都能看到國家的糧食庫存,如果人家不知道你儲備多少,就會感覺有糧食安全的問題,大家會緊張:是不是國家的糧食儲備有問題了,不夠了,所以整個糧食價格就不穩定了。這樣一來,原本穩定的糧價後來也會變得不穩定。剛才說到糧食儲備目標不明確,主要是和目標太多有關。政府不應該把季節內的價格穩定作為工作重點,政府的糧食儲備主要目標應僅僅是抹平年度之間的波動。為什麽政府不應該過多地幹預每天或者每個季節之間的波動呢?我舉個例子,我們知道現在的糧食庫存中,政府是大頭。這樣的話,做生意的,譬如搞加工的和批發糧食生意的,會覺得:我的儲備數量再多也沒有政府多,所以我也不敢參與這個行業。而且,如果政府真的把季節間的價格平衡掉了,我是沒有任何積極性參與糧食庫存生意。私人儲備糧食,它是要賺錢的。如果年初和年底的價格是一樣的,我肯定不會去儲備。舉個例,如果說現在是收購季節,價格是八毛錢,過了三四個月,價格就變成九毛錢,糧食企業和商業部門就會開始增加他們的庫存。但如果政府想抹平季節差價,使價格穩定,現在八毛錢,以後還是八毛錢,那企業和商業部門就不會對庫存進行投資,就不會參與庫存生意,沒有這種交易的積極性。我認為價格要保持一定的季節波動,這對私人部門,也包括農民等積極參與糧食庫存有重要作用。

  [主持人]:

  你剛才說到了國家的糧食儲備目標不明確,還有年度以內季節的糧價變化,還有年季之間的,還有長期的糧價變化,還要保持農民收入的增加。就是說這四個要素裏頭,你剛才說政府應該做的是什麽?

  [黃季焜]:

  就一個目標,是年度之間的。剛才講的短期不應該參與,因為要讓市場去做,這樣會有更多的私人部門、其他部門都能跟政府一起來做這個生意。年度之間的生意,對私人部門來說沒有很大的積極性,因為商業部門一般都是做短期的生意,所以需要政府在年度之間進行操作,如果預測明年要減產,政府就應該考慮增加一些庫存,如從國外進口一些;如果預測明年糧食要豐收,就應該考慮未來向國外拋出一些糧食,這是年度之間的。長期的為什麽不好做呢?因為最好的辦法解決長期的糧食安全是靠科技或生產力的提高,這個成本是很低的。如果長期的糧食安全靠儲備的話,那成本太高了。解決中國糧食長期安全的問題,靠儲備不但成本太高,而且效果不一定好。更好的辦法是依靠科技,還有靠一些國際市場。

  [網友]:

  城市化大量的耕地減少對糧食安全影響大不大。

  [黃季焜]:

  建設用地,包括城市交通等各個方麵占地的數量是很小的。比如,在2003年一年減少的耕地中,80%是由於退耕還林引起的,剩下的20%,一部分源自於你剛才講的城市建設占地,此外,還有用於交通的,做水塘的等等。現在大家對這個很敏感,因為我們現在討論這些都是在北京、天津、上海等這些大城市,看到的也是這些城市耕地占用的問題。但北京、上海等這些地方的耕地占全國耕地是百分之零點幾,是很小的。如果再從西部來看,城市開發占的地是非常的少。

  [網友]:

  關於三農問題,有觀點說鄉級政府成本遠高於其所帶來的效益,取消鄉政府能夠大大減輕農民負擔,有助於農民和農業的發展,您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黃季焜]:

  我想要從兩個方麵來看,一方麵,取消鄉政府可以減少農民負擔,另一方麵,鄉級政府是為當地提供公共產品的一個主要的載體。我想在現有的情況下,取消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從政策上有難度,就是給當地提供公共產品而言,也存在一些難度。但是,我還是非常提倡減少鄉政府的規模,甚至把鄉政府的某些職能變成縣的派出機構,把派出機構的職能定位在為當地提供公共產品服務上麵。

  [網友]: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不是真的不夠健康,我感覺西方人吃東西的標準就像給車加油一樣精確。

  [黃季焜]:

  我想如果把中國人營養結構跟很多西方國家比,中國人的營養結構不比西方差。但是從內部富人跟窮人比,那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想他剛才舉的是中國和國外比的。我剛才講了如果和西方國家相比的話,我個人感覺中國的飲食習慣,營養結構比西方的要好,這是就同樣的攝取量而言的。

  [網友]:

  您覺得農民能夠從農產品價格上升中得到切實的利益嗎,因為農產品價格上升後,生產資料比如說化肥價格馬上就會上升。

  [黃季焜]:

  毫無疑問,農產品價格上升對農民有好處。你可以看到,即使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農產品價格提高了,生產資料、特別是化肥的價格也提高了,但是,整個物質投入在農業生產裏麵的比例在40%-50%,其中,化肥在裏麵占到一半左右。換句話說,雖然化肥價格是提高了,提高的程度和糧食價格提高的程度也差不多,但化肥成本隻是農產品價格組成中的一部分,所以總的來說對農民還是有好處的。

  [網友]:

  黃教授,我個人也認為中國的糧食不會出現問題,即使將來也不會,就像羅馬俱樂部上世紀70年代提到的增長的極限,現在也沒有出現一樣。

  現在的問題是隻要糧食的價格一出現上漲,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就緊張。領導人一方麵害怕糧食價格上升會帶來宏觀經濟的通貨膨脹,一方麵又提增加農民收入,我們都知道“穀賤傷農”,糧食豐收,價格就會下降,農民收入就會下降,請問你如何看待通貨膨脹與農民收入的矛盾。

  [黃季焜]:

  談到糧食價格的上升,首先,從某種程度上,我也同意這位網友提出的問題,糧食生產增長10%,糧食價格會下降百分之十幾,農民收入則可能下降。但如果農產品價格升高,農民收入必然提高。如果考慮農民收入,從糧食方麵來看,農民的糧食收入大部分都是下降的,因為價格波動比產量波動還要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適當進口糧食,減少一些糧食的生產,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對提高農民收入還是有好處的。

  [網友]:

  請您介紹一下基因工程應用於作物的情況。

  [黃季焜]:

  就轉基因農作物而言,我們國家現在有二十幾種轉基因農作物,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一些田間實驗。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是抗蟲棉,一種是轉基因水稻。轉基因水稻最近討論也很多,我們希望在今後的一兩年內能夠商業化。

  [主持人]:

  抗蟲棉你多次在文章裏麵提到了,說抗蟲棉對農民增收帶來的好處還是比較大的,雖然價格有點增加,但是其他方麵還是降低的,比如不用更多購買農藥殺蟲劑等等,還對環境有好處。

  [網友]:

  糧食安全一句話就是取決於天災您認為是嗎?

  [黃季焜]:

  不能這樣講,因為糧食安全有很多層麵,糧食有長期的安全,也有短期的安全,有國家的糧食安全,有地區糧食安全,也有家庭住戶的糧食安全。我想如果講天災,主要是講短期的糧食安全,以及區域性的糧食安全。對於中國來說,今年一個地方區域性的糧食有天災,糧食有一些安全問題,不一定說國家有糧食安全的問題。另外中國的糧食安全最重要的並不是天災,我覺得更重要的在於人禍和政策方麵。比如說三年自然災害。現在,有不少對此的研究表明,主要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人為的。從未來來說,中國未來糧食安不安全也是取決於國家的政策,因為天災是短期的,而且天災可以通過市場,比如剛才講的天災如果出現在一個地區,如果市場很發達,糧食很快可以從一個地方流通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果天災範圍很大,牽扯到其他國家,你可以利用國際貿易得到一些緩解。更重要的應該從長期來說,要把重點放在生產力提高方麵,比如保證糧食生產的能力,以及提高農業科技投入。

  [網友]:

  剛才你說到國際貿易的問題,中國加入WTO以後,到底會對糧食安全有有利的影響,還是會產生一些什麽負麵影響。因為過去我們聽說中國加入WTO以後可能會對農民的收入會有一些負麵的影響,請您分析一下?

  [黃季焜]:

  我們一直反對這個觀點,我們的研究表明,總體而言對農民是有好處的,同時對中國糧食安全不會造成威脅。有幾個好處的方麵是,首先,隨著中國貿易自由化的程度提高,我們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也就是我們國家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不管是農業內部還是行業之間,都會按比較優勢發展。其次,WTO可能會為中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農業內部也會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因為貿易自由化會促進中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新的就業很重要,它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第二,從農業上講,農業也會朝著更有比較優勢的方麵發展。現在,農民也種了很多東西,但不少是沒有比較優勢的,不賺錢的。貿易自由化會促使你要向具有比較優勢、比較賺錢的行業發展,這對整個農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是有好處的。第三點,你提到糧食安全問題,我們前麵也提到了貿易自由化以後,中國大米出口可能會增多,小麥將繼續進口,但是進口數量也不會很大。這兩種口糧安全基本上能夠得到保障,影響不會很大的。但是對飼料影響很大,我們覺得這也正是為什麽我們提出來,國家不應該把整個安全放在所有糧食上麵,得到一些,也要放棄一些。

  [主持人]:

  你這一個小時給我們增加了很多新的認識,比如說糧食儲備市場的信息透明的問題,還有很多是通過市場的觀念來調節餘缺。

  [黃季焜]:

  我一直相信市場會起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糧食市場流通體製改革得很好,糧食就像股票一樣,馬上就調過來,能夠有助於糧食市場流通,一個地方的天災人禍很可能就沒有了,因為天災出現時,價格可能很快上升,糧食很快就運過來了。政府就應該為這種市場創造條件,要給它提供交通各方麵的設備。現在以及過去,政府經常出現這個省和那個省之間的調糧,而私人就不一樣了,我給你價格高,你不調給我,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調了。我覺得很多地方讓市場去決定很重要的。

  [主持人]:

  這說明了市場在發揮資源配置方麵的重要性。感謝黃教授。

 

 

所有跟帖: 

這是2004年的文章,文中很多矛盾之處。如文中說1985年後耕地麵積 -蔥蒜- 給 蔥蒜 發送悄悄話 蔥蒜 的博客首頁 (1290 bytes) () 08/09/2018 postreply 15:12:15

2017年的自給率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海邊居- 給 海邊居 發送悄悄話 海邊居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0/2018 postreply 02:23:14

加跟帖:

當前帖子已經過期歸檔,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