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巴郎《拾舊沙河夢》139:火種不滅,想起一則舊聞。
71年,哨所分來幾個四川兵。閑聊時,一個四川兵說了個奇聞。
四川某市兩派武鬥,初時勢均力敵,後來一派與市武裝部搭上關係,成為擁軍派。於是市武裝部長,49年攻占該市的共軍指揮官之一,親自出馬指揮擁軍派排兵布陣,打得另一派屢戰屢敗。惶急中,屢敗的一派得知在自己殘存的地盤上有一位打過仗的高人隱居,不過,是個國軍軍官,……。聞言,輸紅眼的幫派頭腦們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登門拜訪求見。
高人見來的人一個個荷槍實彈,好似當年山匪架式,顯得好似大禍臨頭一般,戰戰兢兢。幫派頭頭說明來意後,高人換了副神態。
原來高人當年曾在率部與市武裝部長作戰時吃過敗戰,後來隨上司起義,退伍來到該市工作,遇上市武裝部長,想起戰敗之事,心中很有不服。
從兩派爭鬥開始,高人就一直關注雙方的情況,搜集資料,推演戰事,一如當年統兵打仗時。
高人沒有答應出山參與武鬥,隻同意在必要時提供一些參考意見,要求是——不得泄露他的情況。
果然,原來屢戰屢敗的一派在高人的指點下,反敗為勝,把市武裝部長指揮的擁軍派打敗。
直到武鬥被製止後,市武裝部長才知道自己敗給了當年的手下敗將,但為時已晚,該市大權多被曾經屢戰屢敗的一派掌握。而他本人因為參與派性武鬥而受到處理,被調離該市。
時不利兮騅不逝。
國共逐鹿三年,曆經大小戰役、戰鬥,終以國軍失大陸而告停。但是,不能就此認為國軍的失敗是由於作戰指揮無能,並以此評判具體的國軍軍官的作戰能力。
大勢所趨時,決策層尚且無計翻盤,更何況在前線實戰的指揮人員。上麵傳說中的高人和市武裝部長,即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