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上以林彪嗝了屁之後,尤其是1972年尼克鬆的訪華開始, 上海的市麵明顯地有了變化, 第一炮就是茂名路那幾家高檔商店的重新開張。
接下來開始所謂落實政策,各色牛鬼蛇神中的一部分,扣發的工資還回來了,凍結的存款也還回來了,海外的匯款也不會受到什麽刁難了,部分原來就條件不錯的人家, 大多數又好起來了,文革頭幾年耀武揚威的紅五類, 除極少數當了官的,大多數“小兵回營”, 該開車床繼續開車床, 該燒大爐繼續燒大爐,工資反正大家都沒增加一分一哩,原來薪水高的又吃過“軋頭”的,現在回過頭想想, 還是吃掉最好, 冊那, 說不定哪天又來抄家!
商店裏的櫥窗又開始擺起來了, 飲食店飯店裏的人似乎又多起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商業係統的傳統, 大革文化的命也沒有把上海商店裏那種顧客至上的傳統掃得幹幹淨淨, 尤其是老店員老服務人員,對待客人還是客客氣氣的, 沒有北京服務行業裏那種大爺神態,看來, 上海的文化革命還是不夠徹底。
那時進飯店吃飯, 先得到櫃台買“牌子”或一種憑據,若是超過一個人去吃飯, 另外的人就去找位子,也有更形象地說成“等位子”,因為你得眼觀六路看看哪張桌子上的客人吃得差不多了,你就走過去站在他或她後麵,更有本事的還一隻腳踩在該顧客所坐凳子或椅子的橫檔上, 所以更粗魯的說法就是“搶位子”。
牌子買好座位找好或搶到,一行吃客坐下, 服務員上來收牌子或憑據, 用一個上麵燙好桌號的晾衣服架子夾好, 交到廚房去,上海的廚師哪怕革命造反“火氣”最旺盛的時候,一旦上了灶, 總是力圖把本事顯示出來的,不像有點服務行業, 比如剃頭師傅,吊兒郎當的就不少, 雖然都屬於揚州三把刀,廚師的職業自豪感要比其他兩把刀強了許許多多倍。
廚師和服務員之間的默契與配合, 也沒有受到革命風暴的影響, 一旦菜好了, 服務員依舊是照著幾百年的行規, 雙手盡可能托出更多的碗盤,哪怕隻有兩份菜, 絕對不會一手一個盤給你端過來, 那麽做不符合職業標準,一定是一隻手上一盤下一盤另外一隻手空著出廚房的。
說一下那時飯店的大致價格,比如廣西路九江路漢口路之間的那家四川館子,去得比較多, 還記得幾樣菜的價格, 魚香肉絲四毛,麻婆豆腐三角二,豆瓣魚八毛,據父母說, 味道與文革前一樣的好。
隻是這家店有個女服務員, 長得實在有點令人遺憾,多多少少影響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