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不喜歡《三國演義》的另一個原因是老羅的謊言弄得太離譜。一兩個配角換一換可以,但主角老羅都敢瞎換。
如同現在的文化走廊,寫手名單無所謂,你整個xyz過來沒關係,但版主總不能瞎搞吧。
大家知道,《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主要角色是誰? 自然是下麵幾位:
1, 呂布,
2, 劉備關羽張飛
3, 曹操
4,袁紹,袁術,
5. 孫堅
《三國誌》中記載的實際情況是 :
反董卓聯軍主要成員(189–190 年)
1. 袁紹陣營(大盟主)
袁紹:渤海太守(實際號召者,推為盟主)
韓馥:冀州牧
孔伷:豫州刺史
劉岱:兗州刺史
張邈:陳留太守
鮑信:東郡太守
2. 袁術陣營(後勤和南方兵力)
袁術:當時任後將軍,駐在南陽
孫堅:長沙太守(袁術派北上作先鋒)
3. 其他響應諸侯
公孫瓚:幽州牧
陶謙:徐州牧
王匡:河內太守
張揚:河內相(後來才投)
鮑鴻:山陽太守(部分史料提到)
4. 沒有真正參戰但名義上響應的勢力
史書記載很多諸侯隻是觀望,甚至陽奉陰違,例如:
劉表(荊州刺史,態度曖昧)
馬騰、韓遂(西涼軍閥,未直接參戰)
2. 戰鬥呢,盟軍除了孫堅打了勝仗,別的都不靈。那個公孫瓚手下的劉關張連上陣的機會都沒有。
根據《三國誌·吳書·孫破虜傳》孫堅同學戰鬥情況是這樣的:
董卓派部將胡軫領精兵迎戰孫堅,孫堅部在陽人(今河南溫縣附近)遇敵。
戰前,胡軫本打算趁夜襲擊孫堅,但部下呂布(當時為騎都尉)與胡軫不和,夜襲未成。
次日雙方大戰,胡軫軍大敗,董卓另一將呂布也沒能扭轉戰局。
孫堅乘勝追擊,斬敵數千,董卓大驚,棄洛陽焚城而西撤長安。
3. 看見沒有,呂布同學當時隻是個小頭目,還不聽主將胡珍同學指揮。至於那個被關雲長砍腦袋的華雄,嗬嗬,根本沒機會上場。還有什麽曹操給關雲長敬酒,沒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