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分享。轉一段蔡先生的文字以為紀念。鏈接在內

本帖於 2025-06-27 13:02:0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Shubin 編輯
回答: 香港四大才子,最後一個也走了Wtp0032025-06-27 10:02:51

《飲食男女》第二篇:

吃些什麽?

“吃些什麽??”外地朋友一來到香港,這總是我的第一個問題。“隨便。”這總是他們的答案。

“沒有一種菜叫隨便的。”我說。“你決定。”“如果你住多幾天,那就由我決定。”我說,“但是你在香港的時間不多,每一餐都不能浪費。”“什麽都想吃,教我怎麽選擇?”“那麽先分東方和西方好了。”

“怎麽分法?”

“東方的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泰國、越南、新馬、印度尼西亞,還有印度。”我解釋,“西方的有法國、意大利、西班牙。”

“為什麽東方選擇那麽多,西方的隻有三個國家,連德國菜也不入圍呢?” “德國係統的菜,包括奧地利、瑞士和北歐諸國的,那裏的人頭腦比較四方,學理科多過文科,對於吃的幻想力不夠,燒不出好菜來。”我說。“我們在外國,紐約的 Nobu,澳洲的 Tetsuya都是全球最好,香港有沒有好的日本菜?”“我認為 Nobu和 Tetsuya都不行。”我說,“隻有在香港還吃得過。”“為什麽?”道理很簡單,日本菜最基本的還是靠食材。隻有香港,有這樣的地理環境和財力,才有資格天天空運來。那兩家用的都是當地食材,就算大師手藝再好,還是次等。”“好吧。”友人決定了,“吃中國菜。”“中國菜也分廣東、上海、北京、四川、潮州、湖南、湖北……”“好好,好了,別再數下去。”友人說,“在香港,應該吃廣東菜吧?”“也不一定。”我說,“香港的杭州菜,做得比杭州更好,‘天香樓’是首選。”

“有什麽那麽特別?”“單單說紹興酒,就很特別。”我說。“紹興酒還不是內地來的嗎?去內地喝不是更好?”“陳年的紹興,大半已經蒸發掉,要兌新酒才好喝。調酒的經驗很重要,內地當然有陳紹和新酒,但就沒有‘天香樓’調得好。”友人的酒蟲差點從口中跑出來:“還有呢?”“還有東坡肉。”“浙江各地都有呀!”“書畫收藏家劉作籌先生,在香港藝術館中有一個廳,陳列他捐出來的書畫,很有名。生前,和內地的畫家都有來往,他問對東坡肉最有研究的程十發:全國哪裏的最好吃?程十發回答:在香港的‘天香樓’。”“那麽厲害?到底好吃在哪裏?”“味覺這東西,不能靠文字形容,隻能比較,你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如果我想吃西餐呢?選法國還是意大利的好?”“西餐廳有 Hugo’s、 Amigo和 Gaddi’s,但都已經不是純法國菜,隻可以說是歐洲菜,我建議你還是到 DaDominico去吃意大利菜。”“那麽好嗎??”友人問。“不會比在意大利吃得更好。”我說,“但最少是和在羅馬吃到的一樣。他們所有的材料都是由意大利運來,就算一尾蝦,其貌不揚,頭還是黑色的,但是不同就不同,吃起來的確有地中海的海鮮味,不過東西很貴,你老遠來,價錢不是一個問題。”

“泰國菜呢?”友人問,“今天天氣很熱,沒什麽胃口,想吃刺激一點的。做得和泰國一樣嗎?”“做得比泰國好。”“這話怎說?”友人問。“舉一個例子。”我說,“像冬蔭功,在泰國吃到的隻是用一般海蝦做材料,香港人懂得什麽叫豪華奢侈,用龍蝦做材料。”

“那麽吃海鮮吧!”友人決定,“香港的海鮮,一定天下最好。”我說:“這句話二十年前不錯,但是現在的海鮮都不是本地的,本地的已經吃光了,由世界各地運來,老鼠斑已不是真正的老鼠斑,沒那股沉香的幽香味。連一尾 魚都是養的。從前的魚,還沒拿到桌上已先聞到魚香,現在的隻有一股石油味和泥味。不過話說回來,蒸魚的功夫,還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非洲菜呢?”友人問,“香港什麽菜都做得好,連非洲菜也不錯吧?”“非洲人是為了生存而吃,不是為了美食而吃。”我說,“飲食是一種培養出來的文化,要有長遠的曆史,也要靠土地的肥沃,不是魔術可以變得出來的。”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2c532490716515b72c590abk9b832a602829b86192511b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