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裏麵,最扯談的就是鬥將,行軍,安營,講講三國時代真正的行軍安營和不存在的鬥將

1. 鬥將

如果雙方幾萬人,還要拉開陣勢,大將出來挑戰。交馬十個回合,一刀把對方武將砍死。

這就是典型的鬥將。

這是不可能存在的現象。全部是羅貫中的胡編。

完全把雙方的幾萬士兵當作稻草人。

真要出現對方要鬥將出來挑戰,自己一方不講武德,給你來個萬箭齊發,你就算是武聖關羽,也能被射成關刺蝟。

所以這是不可能存在的現象。

陣斬對方敵將倒是存在,但是那是自己一方的軍隊突破敵方的陣地,亂刀砍死,亂箭射死對方嚴密保護著的敵將。和自己一方的武將沒啥關係。

2. 行軍

三國時代,最重要的軍事素質,其實就是行軍和安營。

你可以想象一下,幾萬人行軍,是個什麽概念。

當時的道路可不是現代的公路,也就是個現代健行山道的寬度。幾萬人一字排開了走,前麵的人可以在幾十公裏開外。

如果這個時候,敵人突然從中間橫著突然衝殺過來,哪怕你的軍隊是無敵天下的軍隊,有幾萬人,也得被幾百敵人衝散。

所以保護周圍,布置哨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幾十公裏的長度,不多的哨兵偵察哪裏,發現問題誰來解決,就是學問。

而且幾萬人開走,走了幾公裏,就都要喝水,要吃飯。

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帶著幾十斤水走路,所以路線的安排,在哪裏補充水,在哪裏開飯,都要計劃好。

糧食如何在路上分發,出現事故,或者道路突然塌方,你怎麽辦?

都必須安排好,你不能讓全部工程兵都走在前麵,如果後麵的路斷了,工具都不在,就要抓狂。

還有一路上命令如何傳遞,前後有幾十公裏的距離,前麵如果遭遇伏擊之類的停了下來,後麵不知道還往前走,就會出現人擠人,軍隊大亂的情況。

所有這些,都是軍隊將領必備的素質。

3. 安營

安營同樣是考驗將領素質的重要依據。

主要要考慮幾個因素:用水。馬謖就是山上紮營沒有水用。

防偷襲。這個要用到拒馬,天羅這一類的常用工具,防止敵人偷襲。

武器,糧食儲存位置。長平之戰就是糧食儲存位置和軍隊主力位置出現差距,被秦軍分割。

要方便存取,又要方便保護。這都是學問。

地利:你能打得到敵人,敵人打不到你的地方,當然是最好。

防火:劉備,曹操都是被燒營的。但是有時很難避免。

防暑防風防寒:如果你在大沙漠紮過帳篷就知道,有的地方如果紮營,能夠被冷死或者熱死,敵人沒打來,自己先就掛了。

交通樞紐:安營的目的,就是防止敵人通過。同時方便自己去救援自己一方。如果安營太偏,就會錯過戰機。

所以安營的位置和營內功能區的分布,是最能體現一個將領的指揮水平的。

隻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營地,

諸葛亮的五丈原,劉備馬謖失敗的選營地位置,都是有原因的。隻是不幸的營地缺點被對方抓住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