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朋友已經學了36個漢字,今天再學7個:心膽乞氣,吃分力。特別的,從今天開始,小倉發明了偏旁部首造字法。:-)
小倉自述:
9月29日 晴
好些天沒寫日記了吧。這些天下雨水,牛羊成群,每天都大口吃肉,逍遙快活,一時忘記寫日記了。不過我一直沒停止琢磨,豹子膽這個膽字怎麽寫? 畫一個圓弧,誰知道那是個膽呢?這不比心,心的形狀特別,畫一個出來,大家都認得出來對吧?我畫一個“心”,下麵的彎鉤是心的形狀,上麵三個點,是心上的幾根血管。那麽膽了?除了膽,動物體內還有好多內髒,難道都畫一個嗎?又怎麽區別呢?
每天我一邊吃一邊想。有了,媽媽、哥哥們都說這是膽,我記得我曾經創造個字叫“旦”,讀音有點類似,能不能通過相同讀音,再加個標記,我一看就能想起這就是豹子膽的膽呢?膽是肉做的,我把肉和旦,放在一起組成個字可以嗎?有了這個想法,我心裏特別激動。我撿起一個小石頭,在地上畫了下,但是有個問題,一不小心會把這個字看成肉旦兩個字。我把肉寫得小點,細點,還是不行。假如我把肉做一點點變形呢?於是偏旁產生了,我把肉寫成月字旁,這樣肉旦就變成“膽”了。這裏的“月”不是月亮的月,而是肉字旁,別搞錯了哦。
突然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假如給有同類特征的東西加個相同的偏旁,那不是可以很方便造成好多字嗎?我想到了吃。我們為什麽活著啊?吃啊。吃就要用口,沒的吃怎麽辦?隻能可憐兮兮去乞啊。怎麽知道我們是活得,有氣啊。我掏出小本子,先畫了個嘴巴,接著畫了個脖子,就是“乞”。在“乞”字中間加一橫,表示呼吸的氣息,就是“氣”。少了那一橫,就好像吞掉了口水,好像沒了氣概,那不就是“乞”嗎?
怎麽表示吃呢?我加個口字旁,表示要用嘴的動作,不就是“吃”了嗎?
哇,我太聰明了!
腦瓜子想了半天,天色漸晚,媽媽和姐姐升起了火,兩個哥哥抬回一大塊肉。原來是半匹角馬。哥哥們和其他家的兄弟一起合力居然打了一匹角馬,太厲害了。這段時間動物多,哥哥們卻不讓我跟著一起去打獵,我很生氣,就吵著既然不讓我打獵,那讓我來分肉總可以了吧。兩個哥哥相視一笑,又看了看媽媽,就開始教我如何分肉。
我掏出哥哥給我做的小刀,我好激動。
這個肉怎麽分呢?我早就看熟了,就是八刀。先剖成對稱的兩半,每一半再分成兩半,以此類推。我靈機一動,那麽分不就是可以寫成“分”嗎?這不就是八刀嗎?我又創造了一種組字方法。
“用力!用力!” 兩個哥哥叫道。我的方法雖對,可是力氣太小。哼,別讓人小看,我使出吃奶的勁兒,一刀紮下去,“哇”一聲慘叫,手柄脫落,頂部的石頭棱角衝出我的虎口。我痛得大叫。原來這就是“力”,刀紮得手柄頭都突出了。雖然痛苦,我總算又造了一個字出來,而且是個很滿意的字哦。
哎,男人就是要有力。看來我還不是個男人。
“小子,再使把勁兒多長點力氣吧。” 兩個哥哥笑道。
我很生氣。角馬肉烤好了。我不吃。兩個哥哥烤了我最喜歡吃的肘子肉,嬉皮笑臉過來,送到我口邊,勸我“吃馬,吃馬”。
我把肉狠狠奪過來,一邊惡狠狠吃,一邊心想,總有一天我會很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