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文明探討(一)

來源: Yuanji_淵季66 2023-12-30 15:44: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71 bytes)
文化與文明探討(一)
當今世界的文化發展,仍然以歐美文化為主流。近二三百年來,西方文化以其開拓、滲透、進步為發展主線,進而造就了他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騰飛。科技文化的快速提升,逐漸造就了近兩個世紀的西方主流文化與主?經濟模式的基礎與格局。
西方文化與文明的精髓有可變性或曰可塑性的特點,此與東方文明,特別是我中華文明相比,有著十分顯著的差異。東方文明內在性的追求天物一統的原始哲學訴求,社會結構關係大體上相對或相當的穩定,構成了東方文明的模式基準。華夏文明中諸子百家,聖人先賢,大致皆有其求靜,求止,或求定的趨勢。該理性哲學的形成原因固然多樣,其發展與維持的文明特點就是日趨一統,漸求其靜。東方文明固然有其暫時與相對有序的優點,但其發展與更新的動力顯然不足,文明得以優化更新的機製無疑成為一種缺失型或滲漏型。此種文明持續愈久,其有效實用之構成便愈易流失。所以這種文明更易於發展成為一種拘於形式,而疏於內涵的結構。中華文明雖然近百年來勤於吸收各種文明的成果,飽受西方強勢文化的浸染,但總體上來講,其文化的可塑性,文明的卓越性訴求大體上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缺陷。
自先秦諸子百家以降,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與升華,封建文化與文明漸續形成與發展,對於華夏文明的延續與與穩定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茫茫數千年的封建與家族模式的存在與自然完善亦明顯地助其文明發展經曆了起飛、發展、騰飛、輝煌,最終也顯示出其巨大的文化與社會進展的可持續性的檢討必要性與必然性,其集中表現為近五百年以來的社會模式的恒定,循環式守舊抱殘,文化構建與發展動力的缺失與衰敗,以及社會痼疾的持續與惡化。
文化與文明是社會製度的起源與潤滑。文化與文明的產生、發展、更新、乃至消亡,無一不是社會製度與自然社會群體共同相互作用的產物。一個社會製度能不能有效維護其進步特質,其根源就是文化與文明的本身創造與發展的是否出現了問題,能否緊隨社會發展的步伐。文明進入了近代以後,華夏文明的發展也隨之進入追求變革,複興文化的時代。文明的進步,文化複興的根本在於社會發展的進步,與以文化為精髓的族群的和諧及其福祉。
朗朗數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也是世界不同區域,跨越不同時段的以宗教、哲學與科學發展為具有表現的人類文明活動的集中體現。西方的文明,特別是近代文明,以人性自由,民生共求,博愛平等、法製共享等為基礎的準現代的文明資質大體上與當代西方的社會發展的步調相一致,這也直接造就了西方近代科技與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其主宰世界的勢頭尚未有停止的明顯跡象。
       大凡談及西方文明,不免要考慮回答如何將中華文明的優勢加以發揮,並且因勢利導地引進西方文明的瑰寶,使之有機結合。文明的優勢與進步是動態的,快速變化的。因而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模式也絕不會是靜止恒定的。學習是永恒的,競爭是持續的,所以,文明的構成與優化就會永不停息的。文明的競爭就是社會、種族、區域的競爭。無法停止的競爭法則也必然造成了文明的改造與發展的永無休止。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經濟發展岀現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中華民族的自信也與日俱增,中華民族的複興提上了日程,華夏子孫皆翅首以待。僅就複興而言,恢複文化,使其勃然興起已不再是華夏文明的唯一訴求,而使中華文明產生更多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的發展而貢獻更大的份額才是其核心之所在。文明的複興的重要性就在於文化、藝術、科技、哲學,以及宗教方麵的大進步,這不僅僅是個設想與願望,更應該是中華文明對世界的一種責任與義務。
席思川 於 Frederick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