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幾個國家, 人類就絕無可能進入現代社會

來源: JustWorld 2023-12-24 06:27:2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950 bytes)

沒有這幾個國家, 人類就絕無可能進入現代社會

 

在人類文明現代化的曆程上,有很多國家、民族和群體都參與了進來,但對最終形成現代文明至關重要的,其實隻有那幾個國家或群體。

現代文明,其實可以完全等同於西方文明,現在的全球化,本質上是西方的製度和商業文明在全球的擴散。反過來說,也隻有西方製度下的理性商業交往,才能讓全球化得以實現。

所以,這就大大縮小了我們要追溯現代文明的發展曆程及在其曆程中起到關鍵和不可或缺作用的群體時的範圍。

眾所周知,地中海東岸一隅,一個在地理上並不起眼的希臘半島,孕育了人類文明史上的第一道理性曙光。沒有希臘的古典時代,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哲學、邏輯學和幾何學(以及至關重要的公理體係),人類也就無法用真正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萬物,也就無法產生科學。古

希臘最重要的貢獻,其一是能用嚴格的修辭把話說明白(這裏指的是在精確定義對象的能力,而不是一詞多義般的“博大精深”含混不清);其二是提供了研究客觀規律的工具和辦法。

不可否認,古希臘是在近東古文明的光照下形成的。可以說,沒有中東和古埃及,就不太可能會有古希臘城邦文明。但為什麽近東並非現代化曆程中不可或缺的呢?原因如下:我們假設近東文明影響了100個子文明,但其中99個都不可能高出其原有的成就,隻有1個取得了古希臘般的成就。換言之,近東對其他文明的影響,並不足以讓那些文明出現如此重大的“基因突變”。比如,古埃及其實是相對保守封閉的,它對希臘影響很大,但希臘卻蛻變出了很多完全與之相反的特性。故此,筆者認為,近東的重要性不宜低估,但其絕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不可或缺”,故暫將其排除。

羅馬-意大利

希臘之後自然是羅馬-意大利。羅馬固然有很多學習希臘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優於希臘的地方,特別是在實踐領域。有傳說認為羅馬人曾派使團去雅典學習立法,回來後形成了十二銅表法,但事實是,羅馬法絕大多數的精神,都是來自於宗教、政治和商業實踐的結果。要說影響,意大利本土的拉丁城邦和伊特魯裏亞城邦在法律和製度上對其的影響要比希臘大得多。其政治製度設計的平衡性、持久性、包容性和承載性,都要遠超任何希臘體製,反映出羅馬人的政治實踐智慧遠遠淩駕於希臘之上。其大工程和建築能力也強過希臘很多。羅馬學習希臘的,主要集中在最高端的領域:希臘式的哲學思考體係及最好的藝術(雕像等)。可以說,在這兩個方麵,希臘是羅馬的博導。羅馬人跟著希臘人修了藝術、哲學、修辭學、倫理學、邏輯學、幾何學、天文學的大師班。眾所周知,隻有博士才跟得上博導的課,能上大師班的,也都是底子非常好的優秀學生。

也正是通過羅馬,希臘-羅馬世界的精髓才進入了西歐地區,西歐人才能接觸到古典知識。這點,從如今幾乎所有的西歐和中歐國家都是用拉丁字母這一事實中就可見一斑了。

意大利在歐洲學術和知識領域上的領先地位一直保持到中世紀,博洛尼亞大學作為第一所近代大學就足以說明一切。阿拉伯人的作用在大翻譯運動中自然很重要,但同樣並非不可或缺。原因很簡單,阿拉伯在知識上的崛起隻有一個原因:他們占領了中東北非這塊古典文明最深厚的地區,他們的知識體係,都來自古希臘的深厚遺澤。可以想見,如果沒有阿拉伯的占領和征服,想必同屬基督教的拜占庭和意大利及西歐之間的學術交流也許會更為順暢,要獲取古典知識的渠道也會更為順暢(至少不用翻譯阿拉伯語了)。

再者,阿拉伯隻是學習了古希臘的一部分。但卻絲毫沒有引用古典時代的城邦-自治市的政治體係,阿拉伯人的世界裏,仍隻有蠻橫的封建貴族和遍地的太監奴隸,並沒有如西歐那樣出現公民社會。換言之,古典知識對阿拉伯人的意義,更多是象牙塔中的炫耀和極少數人的追求,並沒有惠及社會。故此,在古典學術的養分被消耗殆盡,並逐漸被伊斯蘭教義取代後,阿拉伯-伊斯蘭世界也就越來越隱沒入黑暗之中了。

中世紀晚期到文藝複興早期,意大利的光輝無法忽視。除了第一所大學,現代政治的很多元素,都來自城邦政治旺盛的意大利。商業上意大利也不可忽視,最早的海上保險,最早的複式記賬法、最早的股份製公司和銀行業雛形都來自當地。意大利藝術和科學的光芒,也遠遠不止於文藝複興三傑。

當然我們也絕不能忘記,那個用實驗驗證理論,被稱為現代物理學之父的伽利略,也是意大利人。

此外,意大利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領和啟示了西北歐各地的學術發展。意大利往西,法國是第一個大國。但筆者卻更“中意”擺脫西班牙封建桎梏(源自當地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封建義務)並脫穎而出的荷蘭。可以說,是荷蘭人建立了真正的近現代化商業模式,威廉三世入主英格蘭,帶去了荷蘭先進的造船業、商業模式和雄厚資本,大大加速了英國的資本主義進程。至於荷蘭在現代法律特別是海洋法和國際法上的奠基貢獻,也極為重要。

天不生英國,萬古如長夜?

這句話也許有點誇張,但又並不誇張。英國在人類現代化曆程中的作用,怎麽強調都不過分。

如果說希臘人像普羅米修斯那樣從天下取下星星的光輝做成火炬,照亮了夜空中的一角;羅馬人擴大了光亮的範圍,英國則真正揭開了夜空的幕布,讓陽光隨著日不落帝國的進程而灑滿全世界。這也是馬克思極力推崇英國的原因之一。

科學上,奧卡姆剃刀的提出者奧卡姆的威廉來自英國修道院,這把剃刀將具體研究從形而上學的幹擾中“解放”了出來。培根的實證主義的重要性也絲毫不亞於伽利略等人。如果說伽利略

是物理學之父,那麽培根就是現代實驗科學之父。英國對科學的貢獻,可以從一長串光輝熠熠的科學家名單中看到,在此不再贅述。

在日不落的過程中,以及在歐洲之前的殖民運動中,並不缺乏血腥和暴力,但這樣的掠奪絕不是開啟現代社會的主要原因。要說掠奪和搶劫,幾乎沒有一個民族不會,有些地方掠奪和壓榨起自己人來比誰都狠,但這絕不會幫助該地進入現代社會。歐洲最先開啟殖民進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因為隻會傳統(封建式)的掠奪和壟斷式貿易,在新製度新模式的競爭者麵前一敗塗地,自身也沒有進入近現代社會的能力。

騎士也不是被黑火藥轟出曆史舞台的,而是深刻的社會製度變革的結果。更何況,黃火藥在其發明地都沒有掀起什麽波瀾,憑什麽認為是其他社會變革的原因呢?帶來改變的印刷術是古騰堡的專利。隻有古籍上含糊不清簡單描述的司南也無法幫助航海家跨過未知的茫茫大洋。所以,想象四大發明能做出關鍵甚至不可或缺的影響,可以洗洗睡了。

希臘-意大利-法國-荷蘭-英國-美國,是人類現代化曆程中不可或缺的國家。但如果還要“優中選優”,法國、荷蘭和美國是可以去掉的。法國、荷蘭的作用有很大部分和英國重合,最重要的是,法國提供的東西,要麽是英國能提供的,要麽是不提供也許更好。比如盧梭的類極權理論,激情的流血革命和巴黎公社等等。美國成立的時候,人類(的一部分)其實已經進入了近現代化社會。美國的出現,隻是讓這個過程更快更好了。剩下的,也就是希臘、意大利、英國了,缺一不可。

當然,整個歐洲和包括地中海地區在內的舊世界都有著充分的交流,單獨拎出幾個國家來的做法無論如何都有失偏頗。比如,荷蘭人想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有做生意的對象。這個對象不可或缺,但卻可以是任何人(也就是說,隻要有做生意的對象就行,這些對象是誰不重要)。

現代文明,從根子上說是“群策群力”充分交流互通有無的結果,如果僅有這四個國家,如古希臘時隻有希臘,沒有對外交流,古希臘文明也絕不會達到如此成就,意大利英國荷蘭也同樣如此。關鍵在於,隻有他們能將交流的成果轉化至在原來地區或其他地方不能想象的高度。

除了人類自身的努力,還需要許許多多的巧合。有科學家估算,宇宙中出現地球,地球上出現生命和人類的概率隻有1/10^38,在概率學上是不可能事件。那麽人類社會進入到現代文明的幾率,那隻會更低。你可以將一切都視為無數個巧合和偶然的結果,也可以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