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3】陶淵明的詩好,我總結了四點,依然隻是些引子

來源: 陶陶三 2022-08-15 09:28: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54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陶陶三 ] 在 2022-08-15 09:37:5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後言:本來想像多妹那樣分個1、2、3、4、5,算了,反正也是“隨口說隨手寫”的,隻是視頻的介紹性文字,也就是給視頻打的小廣告,就一塊貼出來,免得煩著大家。

陶淵明的好,我講了九則,前一半講其人,後一半講其詩。其詩,主要說了四點,都以舉例為主。第一點,是“一語天成”。我舉了不少例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隻是我們最熟知的一個。還有好多,比如“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縱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懼”,“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今日天氣佳,輕吹與鳴彈”,“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歲月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淡柔情於俗內,負雅誌於高雲”,“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翩翩飛鳥,息我庭柯。斂翮閑止,好聲相和”,“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於本宅”,“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複歡然有喜。”,“始自總發,至於知命,行不苟合,言無誇衿,未嚐有喜慍之容。好酣飲,逾多不亂。至於任懷得意,融然遠寄,旁若無人。”....

太多了,每一句,都那麽讓人喜歡,“一語天然萬古新”,讀之口角生香,卻又那麽的清新自然。一般的詩人,一生能寫出一句就不錯了。而陶淵明詩百篇,像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

這個後言太多了。還是貼上正文吧:

 

以下是正文

——————————————

 

2、《陶淵明的詩,為什麽“似淡而實美”?》:

前言:陶淵明的詩,看似平淡,一開始不被詩壇重視,但從唐以後,就高山仰止了,到了宋朝,更是被推到了巔峰的高度。宋元明清以下,陶詩在中國詩壇地位,無可撼動,甚至走出國門,遍及天下。為什麽這麽淡,還這麽多人喜歡呢?就是因為表麵平淡,實際上,細細一品,非常有味道。

——————————————

 

世人皆道陶淵明的詩平淡,但為什麽自古以來的中國文人卻愛不釋手?此種是否有真意呢?

蘇東坡就很好奇,做了研究,總結了一個陶詩的“枯淡美學”。蘇東坡認為,陶詩是絢爛之極後歸於平淡,“似淡而實美”,“外枯而中膏”,“質而實綺,臒而實腴”。蘇東坡少年英才,二十歲即中進士,名滿天下,那時候的文章,是筆走遊龍,彩色絢爛,氣象崢嶸,“龍蛇不捉”,經過人生淬煉以後,“乃造平淡”。他特別欣賞陶潛的詩風,給弟弟蘇轍的書信中說,“曹(曹植)、劉(劉禎)、鮑(鮑照)、謝(謝靈運)、李(李白)、杜(杜甫)諸人皆莫及也”。

蘇軾和了陶詩一百多首,想效仿陶詩的那種意境風格,可是觀其和詩,卻不似陶,難以得陶真味。事實上,蘇軾的和陶詩,都沒有一首,讓我們傳唱,膾炙人口的。他還是適合“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還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這種帶點智巧、意趣的詩。

蘇軾學陶,則“傷巧”。

每個人的詩,最後還是跟自己的性情走的。你即使學其表,也難以得其裏,否則就變超級模仿秀了,並不是你自己。


陶淵明就是做自己,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所以,唐朝的王孟韋柳,各隻得其一,而陶詩是綜其所有,並渾然為一也。

陶詩看似平淡,越讀卻越見其妙。會讀出王(王維)孟(孟浩然)韋(韋應物)柳(柳宗元)的清、閑、和、峻,還有陶詩的古樸,可以說,至少能讀出五味。譬如一杯茶中極品,可以慢慢品味,細細咀嚼,去一點點捕捉那些富有層次的豐富的味道。

豐腴、中膏就在這裏。

本視頻,將通過舉例的方式,一點一點展開,闡述為什麽陶詩“似淡而實美”,為什麽淡而有味。用了四首陶詩,分別是《責子》、《日暮天無雲》、《詠荊軻》、《種豆南山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通過對比其他詩人的詩句,來講解,為什麽陶詩更好。

 

————————

 

3、《陶詩的自然美學,就在於真》:

前言:自古那麽多文人士子,喜歡陶淵明的詩,愛他這個人,最終還是要落到一個真字。人真詩亦真。天真、清真、率真。別小看一個簡簡單單的“真”字,幾千年以來,做人要做到,作詩要作到,都沒那麽容易。越是看似簡單的,越難。所以才佩服你,喜歡你啊。
————————————


陶詩的“一語天成”,頗多膾炙人口的佳句,陶詩淡而有味,“似淡而實美”,要受到那麽多人的喜愛,成為文人中的文人,詩人中的詩人,僅僅以上兩點,還是不夠的。

陶淵明征服大家,靠的關鍵一點,還是一個字——真。

人格真,性情真,思想真,他的詩文,和他的人格、性情、思想,是高度一致,渾然一體的。我們愛陶淵明的詩,也就愛上他這個人,愛上他這個人,也就更愛他的詩。

在屈陶李杜蘇,這五位震古爍今備受後世推崇的大詩人中,陶淵明具有相對完美的人格。其核心,就是率真。


蘇東坡寫了和陶詩一百多首,為何不具陶詩的美感?白居易寫了幾十首仿陶詩,為什麽不像陶詩?王孟韋柳四大家,是大家公認學陶最像的四位大詩人,為什麽從陶詩那裏,各隻得其一?

我想,原因就在於,每個人即便學習、模仿別人,學得再像,模仿得再像,那都不是自己,最終還是得跟著自己的性情走,最終做的還是自己,寫來出的還是自己。正如沈德潛說,“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所以每個人,不如正視這一點,可以學習、借鑒他人的技巧、風格,但最終,還是要做自己,做個真正的自己。你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經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文字,自己的風格,到了一定水平,別人也是效法不來的。

本視頻,是陶詩係列第三講,分了三點細說開來,分別用了《今日天氣佳》、《閑居三十載》、《弱齡寄事外》、《饑來驅我去》、《秋日淒且厲》、《人生無根蒂》、《荒草何茫茫》等七首詩舉例解讀。

陶詩的自然美學,就在於真。而這個真,是我們推崇的那些價值觀的體現,又是我們文人也好、大眾也好,所喜歡的。它不是一種不懂世事,像小孩子一樣的活潑天真,而是經曆人生、洞察世事後返璞歸真的真。

這種真,是抱樸守靜之真,是需要修行、體悟之真。所以下一期視頻,也是陶詩的最後一講,會講到陶詩的哲理,和這個養真。

 

——————————————————

 

4、《陶詩中的禪意,將陶詩的意境提到隱逸詩宗的高度》:

前言:陶淵明的詩,不隻是自然那麽簡單,陶淵明也不隻是偶然的那麽任真自然,他已經形成自己相對完整的哲學思想,兼具儒道釋,有了禪宗的雛形。陶詩因有禪意,其更為雋永,流傳後世,成為“隱逸詩宗”。

——————————————

陶詩,不隻見陶淵明的真性情,而且這個真性情,是陶淵明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哲學思想做支撐的。

陶詩中,總有不少哲理,還有一些哲理詩。最著名的,就是“結廬在人境,而無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些詩句,皆非偶然得之。你甚至可以把它們看做禪宗的偈。禪宗自佛祖在靈山林拈花一笑,“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便是禪宗的主旨。一直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來到東土傳法,成為中國禪宗初祖。

但實際上,達摩到中國傳法,已經是淵明死後一百年的事。

在淵明那個年代,儒家受到挑戰、質疑,在文人士大夫中,以研究、辯論老莊哲學的玄學盛行。大家開始探討形而上的哲學。

剛好此時,長安有鳩摩羅什,譯出《金剛經》,南有廬山的慧遠大師,在東林寺結社,成為淨土宗祖師,法顯和尚,也去天竺取經,回到京城健康講法、譯經。

彼時尚未有禪宗。但作為“潯陽三隱”之首的陶淵明,又在廬山下歸耕田園,而另外二隱,也是淵明好友的周續之、劉程之,上了廬山師從慧遠,可見淵明也會多聞佛學。

淵明少時浸淫儒家經典,是在儒家背景下長大的,但其性真,在官場上屢見黑暗,外加政治動蕩,所以他歸耕田園。在長期的勞動中,與自然接觸中,在重農、親民、平等的思想中,再加上庶母、程氏妹、母親、從弟等至親相繼離世,感受到生死的夢幻,還有飲酒帶給自己的樂趣,於是融合了儒、道、釋的義理,產生了類似禪宗的思想。

他已經將外在的世界(化遷),與人的身體(形跡)和心(靈府)分離。其本質,就是任真自然。不管外界如何變幻,內心的本真不變,自性自然。

在《形影神》裏,淵明係統地闡述了他的這一思想。“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天地萬物是無所謂仁義的,是自然運行的。天地人,人和天地並列,肯定是不以其身體、形跡取勝,而是“我”,即心,靈,性。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這就已經很像禪宗高僧大德的偈語了。

在陶詩中,還有不少講到這一哲學思想的詩句。在他那個時代,還沒有參禪。淵明可謂“淵明禪師”。在達摩來中國之前,所以可以稱為“中土第一達摩”。禪宗也不主張你整天隻是打坐,而是平日在寺廟裏的勞作,分派的職務,你去好好做,那都是辦道,都是修行。這也與淵明辛苦躬耕、自食其力暗合。

禪宗雖說是心心相印,但講究以做一首偈,來表明你的領悟水平。偈和詩類似。如果經文可以傳道,那麽詩也是可以傳道的。淵明死後幾十年,南朝的鍾嶸,在《詩品》中,就已經將陶淵明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了。

隱逸詩人,是不是像那些心境安寧的得道之士?以詩傳道,如果除了禪宗之外,也有這麽一個詩宗的話,淵明可謂鼻祖。

正因為陶淵明有這樣的思想,並貫穿其詩中,所以他的詩,不隻是“一語天成”,“淡而有味”,不隻有“真摯的魅力”,而因具有我們不易察覺的禪意,令人玩味,回味無窮,為我們所喜愛。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極具禪意。

 

 

所有跟帖: 

漸入佳境呀!陶詩極令人愜意,有《古詩源》風而極雅。人假菊花滌俗氣,陶卻予菊三分魂。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0:10:19

他這明顯受了《詩經》、《古詩十九首》、漢樂府等影響,細讀《山海經》等奇書,也能幫助超然物外。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51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0:25:33

嗬嗬,原來如此。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2:28:06

陶詩確實比較接地氣,按他的路子,咱也能編2句:“今日天氣佳,輕曲與妹彈”。據說此詩裏還有個故事,《晉書·周訪傳》載: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48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10:12

舒兄說得好。的確如此。一語天然萬古新的意思,就是他/她沒說出來時,人人都說不出來,他/她一說出來,人人都覺得,好簡單,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329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20:48

陶兄講的,“每個人的詩,最後還是跟自己的性情走的。“ 如果換一個字:“每個人的文,最後還是跟自己的性情走的。“ 那麽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166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30:51

是的。有了前麵的“樸實天成”,後麵這個“學”,就有了著落。性情天生,一生所學,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86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36:31

給你兩個鏈接,暹羅古城的介紹跟創建三頭神像博物館的背景~~~很值得看~~~ :)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214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5:41:01

謝謝雪兄的鏈接。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6:40:07

看到了! 很了不起的人物,欽佩,感動! -把酒話桑麻21- 給 把酒話桑麻21 發送悄悄話 把酒話桑麻2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7:30:16

是,泰國有這樣的人,應該是不怕去居住的~~~ :)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8:18:39

陶兄精研陶詩,乃家學淵源,深闊流長,大讚! -山水蒼茫- 給 山水蒼茫 發送悄悄話 山水蒼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23:59

山水兄這一“家學”之說,讓我蓬蓽生輝啊。漢魏晉南朝,往往各家有一經相傳,我這是傳不下去啊。:-)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26:50

看來陶兄要學點兒考古,從古物古籍裏尋出【陶家經】來,說不定就藏在韓國或日本呢。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34:51

這是有可能的。我們自己不屑一顧的,在日本/韓國那兒,成了珍藏。:-)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42:25

陶兄謙虛了,以陶兄之才華學識,風采顏值,定可發揚光大也~~~~~:) -山水蒼茫- 給 山水蒼茫 發送悄悄話 山水蒼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36:56

多謝美言。日月之照,萬古清揚。我不過沾點光罷了。:-)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41:05

何止,有人誇才學顏值,都沾沾自喜了。 -核桃小丸子- 給 核桃小丸子 發送悄悄話 核桃小丸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1:56:28

若誇才學,是有點沾沾自喜。誇顏值,喜從何來?不過本來麵目。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12:41:01

一般人是上下通氣不咳嗽,陶的感覺是全身通氣。。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6/2022 postreply 03:39:51

自由兄的說法,很有感覺。 -陶陶三- 給 陶陶三 發送悄悄話 陶陶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6/2022 postreply 08:07:24

看了老兄的介紹,才知道陶的地位那麽高。。。然後看他的詩,感到親切。。。 -freemanli01- 給 freemanli01 發送悄悄話 freemanli0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6/2022 postreply 16:19: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