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問題上,我曾經貼過從自己研究成果裏剪輯出來的一篇要點貼文:

來源: 沙夫 2020-11-28 17:06:4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1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沙夫 ] 在 2020-11-28 18:28:0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主要觀點是,在幾千年的為認知基礎的哲學領域的研究、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走向了歧途。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可以與西方幾乎同時有了哲學的萌芽,但我們的社會卻悟不出科學的種子。雖然我們無法說科學就一定是該時代唯一可能的認知工具,但中華民族沒能擁有可以與西方科學相抗衡的工具,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此基礎上,你的“根源還在於文化上”的結論是準確的。我們的無法理解“西方現代文明的根源”,就是我們的哲思能力與西方不在一個檔次上的原因。

當然,除了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船堅炮利”與“馬甲長辮”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用邏輯的思維看待客觀中的自己,“勝過”一說還為時太早,借用一句名言:革命尚為成功,國人還須努力啊。因為,在客觀的世界裏因必然還會有果的。

相較於西方發展的曆史,可以說我們太低估了哲學的作用。一旦我們認識到哲學領先於行為的意義,事情就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那時人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改革開放是一次思想領域的大解放,其實本質上就是用抽象的思想方法去發現到並形象地鑒用西方經驗的一次“經驗”哲學的成功的思想進步。

所有跟帖: 

中西文化的發展曆時數千年,千頭萬緒,我從李約瑟難題出發,整理出一個頭緒 -難得糊塗一次- 給 難得糊塗一次 發送悄悄話 (1017 bytes) () 11/28/2020 postreply 20:35:35

從人類遷移史的角度觀察人類文化的發展史 -沙夫- 給 沙夫 發送悄悄話 沙夫 的博客首頁 (293 bytes) () 11/28/2020 postreply 22:57:28

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難得糊塗一次- 給 難得糊塗一次 發送悄悄話 (425 bytes) () 11/29/2020 postreply 11:48:06

我的體會是著作不能遵循道而不徑之規。 -沙夫- 給 沙夫 發送悄悄話 沙夫 的博客首頁 (464 bytes) () 11/29/2020 postreply 16:18: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