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文化敗血症》

來源: 沙夫 2020-06-02 03:25: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530 bytes)
中國文化在關起門來的環境中可以自大地獨樹一幟,但在競爭的環境下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坦率地說,影響著我們思維及方方麵麵的文化習俗是老舊的、落後的,因為我們缺乏磨礪的機會和揚棄的勇氣,如果可以概括著說的話,中華民族的文化還在感性階段,是缺乏定力的感性文化,這在這次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麵前這種淺薄性就表露得一覽無遺。
 
我們的文明已經有五千年以上的曆史了,不矮於世界上其它的文明。但如果我們看看現在我們的文化現代化的水平卻是讓人汗顏的。固有的文化是一種習慣的沉澱,但明天的文化是需要不斷地推陳出的具有競爭力的前行文化,你不動,那麽它就成了一壇死水,要命的是你不前行可別人家的文化卻在隨著曆史的風雨在潛移默化地發展著,更要命的是,你可以躲在長城後不出去,可別人血氣方剛了卻會打上門來,這麽著就變成了一個接著一個的、各式各樣的、實質上是以文化為底蘊的民族戰爭了,被動挨打還是小事,到後來由於文化的落後而被別人同化或被邊緣化甚至讓你亡國滅種了那就是回天無力的大事了。培根說“中國沒有曆史”,說的就是停滯不前安於現狀的中國文化史了。
 
不能適應環境需要的當然也就隻能是沒有生命力地“與眾不同”了。比方說,我們有的是正義感,判斷道德是非從來不在話下,可是我們卻往往因為孤陋寡聞以至於缺乏了真假虛實的判斷力。這樣的缺乏了方向的道德感怎麽能不成為別人哄騙下的盲人瞎馬呢?隻要別人一抬手,我們就會義無反顧地向著這個方向奔去,還自以為是競爭,是義舉。再舉個例子,我們知道,人類區別於獸類的一個標準是我們有了理智,但光有理智就能解決了充要問題了嗎?古時候一個井田製中的奴隸當然是屬於人類,但也可以說他是不完全的人類,因為真正的人性還需要有榮譽感。因為不知恥的和貪生怕死的反應一樣地也可以劃為獸類的本性。為什麽我們的文化會有如此多的痼疾?我認為,是我們的認知發生了偏差,我們膚淺地將定式思維誤認為是邏輯思維,將對自然習慣的滿足蒙蔽了對物競天擇的警醒,蒙田說:“習慣的會使我們看不到事物的真麵目”。正是我們自以為已經擁有了老祖宗最聰明的傳統文化就能讓我們永遠高枕無憂了,所以我們並不是去認真理解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而總是克勤克儉地跟著別人的足跡而不敢為人先,總是認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別人做過的就是我應該去做的,從來不會認識到華山還會有第二條路。
 
那麽怎麽才能讓我們的文化與時俱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呢?國民黨搞過新生活運動,共產黨搞過破四舊,但事後看看似乎效果都顯得不彰。那倒不能說是運動本身不用力,而是我們並沒有準備好拿什麽去作為“新”的破門磚。
 
從過去的經驗看文化的發展前行靠陳咬金三板斧的急功近利式的革新是辦不成的,,疾風暴雨式的革新並不能收到推陳出新的效果-------因為它太沉重了,任何想要立竿見影的文化革新舉措在千百年的沉積麵前隻能是一肢螳臂。蒙田說:“一個政治(文化)結構就像一座由不同材料建成的大廈,各種材料之間銜接得非常緊密,牽一發就會動全身”。像以前那樣地疾風暴雨地搞形式是不會收到細雨潤土、根深蒂固地改造我們的文化的目的的。我們不妨看看過去的、現在的、遠方的和周圍的鄰居,他們的做法是真正的從“百年育人”下功夫的------從教育。西方的“新形態文化變革”文藝複興用了三百年,近代日本的“再出發”也是從教科書入手的,再看一眼我們更多的先人譬如蔡元培也都是大聲疾呼地宣揚要從教育開始立國的。所有這些都是現實的,但現在的我們就根本沒有重視從根本上去改造我們的古老文化,沒有全心全意地去提倡實用的大眾文化。有人會說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是很有信心的,但我們的“自信”不應該僅僅是對過去老本的自信,而應該是對我們發展自己文化的能力和決心的自信。無力發展的東西又有什麽可傳價值的?難道做一個二傳手就算是完成了曆史使命了?所以,形成踏踏實實地去競爭去發展放開手腳來集思廣益但又不搞急功近利花架子的致力於提高民眾認知水平的文化氛圍才是增強民族體質的可行途徑,唯有如此,富國是可固的,強兵是可用的,中國才能有真正趕上並超過當今世界上其它文明的那一天。
 
據亨利-梭羅的說法,有前途的民族是那種即使是“不是頓頓飯都付得起錢,外衣和鞋子眼看就要爛了卻沒錢買新的,即使讀上幾行文字還得忙裏偷閑”的販夫走卒也會懂得攢下幾文錢去買一本既枯燥又晦澀的讀本來讀的民族,就是這樣的民族才會積攢起一次又一次的開創新文明的力量來。反觀中國的那些先富起來的又在幹什麽?怨誰?大陸政府把危機感都一肩挑了起來,而沒有了生存危機的社會就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沒有了危機的文化當然隻能是糜爛的文化,今天的大陸社會與當年的南宋又何其相似,怪誰?精神和物質的相對位置在品質不同的人群麵前,它們各自的重要性排位是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的,拿到國際間來看,當然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就理所當然地不會有平等性可言了-------品質不同,如何等價而論?恨誰?一場瘟疫在國內國外顯現出來的“挨罵”或“挨打”效應告訴我們,實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文化的競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