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香象渡河”寓含的三重境界

來源: lavion 2018-12-23 07:46:4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211 bytes)

源自佛教的成語中,還有一個“泥牛入海”,現在人理解的意思是像泥牛滾入大海一樣杳無音信,其實其本義也是與世隔絕、潛心修行。

禪宗曹洞宗祖師之一的洞山良價曾經過潭州龍山境內(今湖南省),看見一條小溪中漂著幾個枯菜葉,便判斷這深山老林裏有修行者。他順著溪流的方向走去,發現前麵有幾個破草庵,原來龍山和尚身居於此,他便問為何要住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龍山和尚答說,我看見兩個泥牛入到海裏,至今杳無音信。龍山其實是向洞山禪師表達了自己要潛心修行、不問世事的意思。

老子把修道人分為上士、中士和下士,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所說的上士修道精進,和香象渡河的內涵有異曲同工之妙。

儒家追求修齊治平,修仍為第一位,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才有孔子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才有孟子的“善養吾浩然之氣”,才有張載的“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直至孫中山之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

中國漫畫開拓者豐子愷先生將人生境界比喻為人生三層樓,分別對應三種人,住在第一層樓的人注重物質生活,錦衣肉食,尊榮富貴;住在第二層樓的人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等。

在二者之上的,亦即登上第三層樓的人,是那些心中有信仰的人。對真理的追求和人生、宇宙究竟的探索,使他們的靈魂變得高尚,精神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之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香象渡河與泥牛入海,本義講的是修道人所渴求的人生境界。中國古代社會是儒釋道三家文化交相輝映,震爍千古:道家獨修,佛家廣傳弟子,儒家則是入世的溫良恭謙讓、天地君親師。承上之述,三家在人生境界的追求上亦有相通之曼妙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