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東北麓的放鶴亭,是為紀念林和靖而修建的。放鶴亭最早為元代杭州人陳子安所修建,明嘉靖年問錢塘縣令王代又加以擴建。現在的放鶴亭是一九一五年重建的,亭內石壁有一塊麵朝東北,長方形的行書刻石《舞鶴賦》。《舞鶴賦》為南朝著名詩人鮑照所作,全賦四百六十六字,生動地描繪了鶴的美麗動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碑上有“康熙禦筆之寶”、“萬歲作暇”等印章,說明字跡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南巡杭州至此臨摹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手跡所書,四周邊陰還刻有雲、龍、火焰、寶珠作為裝飾。亭側有兩株參天巨樟,濃蔭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廬,墓以環石圍砌,歲月留痕墓頂早已芳草萋萋。傳說他養的鶴是在墓前悲鳴而死的,於是墓側還有鶴塚。但是明代張岱在《西湖夢尋》說,南宋滅亡後,有盜墓賊挖開林逋的墳墓,隻找到一個端硯和一支玉簪。可見現在這個林和靖先生墓並不是真墓,而是後人為紀念他修建的衣冠塚。不過年代也相當久遠,猜測有可能是和初建放鶴亭同時建造。
張岱在《林和靖墓柱銘》中說:“雲出無心,誰放林間雙鶴。月明有意,即思塚上孤梅”,發懷古之幽思,十分貼切地描寫了此地情景。孤山北線要比南線清靜得多,到這一帶來的遊人較少,其實這裏環境幽靜,四季風景各異,別具情趣。春天,滿山坡杜鵑一叢叢,花開春意濃;夏天,裏西湖蓮葉何田田,魚戲荷葉間;秋天,北山上綠掩塔影中,楓葉片片紅;冬天,雪天裏香自苦寒來,梅花朵朵開。隻是現在人們喜歡熱鬧,對隱士不感興趣,或許不熟悉林和靖的生平事跡,所以少有導遊帶團到這裏遊覽。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複,錢塘(今杭州)人,北宋詩人。少時父母早亡,但他勤奮好學,經史百家無不通曉,且擅書畫,工詩詞。終生不娶也不出仕,長期隱居孤山,結茅為室,編竹為籬,平時除了作詩繪畫外,喜歡種梅養鶴。他在孤山上種了三百六十餘株梅樹,從此放鶴亭一帶是西湖孤山賞梅勝地,後人在附近還廣植臘梅,一直延伸到西泠橋堍。每到嚴冬早春,蠟梅若金,白雪似銀,紅梅如火,清香四溢,這裏曾被譽為“梅林歸鶴”,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他馴養了兩隻鶴,而又常常離家泛舟西湖賞悅山水,此時若有客來訪,留在家裏的家童就放鶴上天,白鶴縱入雲霄,在湖上起舞盤旋,林逋見到白鶴,回棹歸舟來接待客人,這就是“梅妻鶴子”之說的來曆。
人們曾說林逋在孤山上的生活,一日取一樹之值為用,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我對此一直存疑。第一,他購買孤山這一片地產的第一桶金從何而來?答案或是雖然少時父母早亡,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夠他得到孤山的產權以及他的兄弟成家立業。他死後有侄子過繼給他續香火,元至正十年(1349)有一位名叫林淨因的後裔,通過結識來華的日本名僧龍山德見,東渡日本定居在奈良,開創了“日本饅頭第一所”,把饅頭製作方法傳授到日本,成為日本饅頭鼻祖。林氏饅頭在日本代代相傳,二〇〇九年十月林淨因的第三十四代後裔,日本鹽瀨總本家會長川島英子一行十三人前到杭州孤山祭拜林和靖墓,錢江晚報曾對此作過報道。第二,一棵梅樹能結幾個梅子,夠他那種排場一日之用?答案或是開始他用的是遺產,後來名氣大了,就有人出高價來買他家的梅子,這叫做名人效應,古今同理。
不過人們不要太天真了,真的相信他的主要生活來源是一日之用乃取自一樹之值。林逋活著時名氣很大,宋真宗幾次請他出來做官,都被他拒絕了。皇帝征之不就,賜號和靖處士,還明令地方官吏定期慰問。他死於宋仁宗在位時,仁宗追賜給他“和靖先生”的稱號,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賜封的隱士。這樣的身份,按皇帝命令定期慰問他的地方官員拍馬屁還來不及,難道還需要他上樹采梅子,到集市上換幾個錢過日子嗎?林和靖不差錢!不必為衣食擔憂。當然名人雅士取錢的方式和凡夫俗子有所不同,官員們都是一些人精,決不會笨到當麵送林和靖一個大紅包,請他笑納。比如找一個借口請他題一首詩或寫一幅字,繼而付給他很高的潤格,既完成皇帝交待的任務,又拿到可傳給子孫的名人墨寶,還不影響和靖先生的清譽,難得三贏,於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