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思 微信討論之 6

來源: 白熊from北京 2020-05-13 07:04: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809 bytes)

如何反思  微信討論之 6

                                                           我在反思 ?

楊先生: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以後從來不反思。反右、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為什麽短短的十幾年裏,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些。有多少人認真的思考過它發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傷害,怎樣杜絕類似的錯誤?簡簡單單的歸結為幾個個人?仿佛其他人都是受害者,其實今天的曆史檔案或者回憶錄揭示許許多多的人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紅衛兵是文革的積極參與者,最後卻淪落為知青。昨天看到一個被稱為詩的文章說知靑是共和國的奠基石,說知靑有一個無怨無悔的青春。曆史並不遙遠,參與者大多數還健在。這種事是而非的文章大行其道。從不反思的民族如何能贏得世人的尊重?

李先生 :如何反思呢?沒有統一標準。因為那群人仍在,你不可能讓他們自己完全否定自己。我,就是 “  他們  ” 中的一員,你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怎麽摘也摘不清和他們的關係吧?若你敢於斬釘截鐵地說,我,和他們沒有一點關係。怎麽可能呢?人活在這個曆史時期有著千絲萬縷地社會關係,你要非說沒有關係。隻有一種可能就是與之截然對立的關係。你是這樣的嗎?


這個群裏的大多數人都是知青,都與那個時候有著不可割舍的關係。盡管那個時期給與了你痛苦的經曆,但是,那段時光又是一個人的青春年華時期。是青春就是美好的,不論有沒有苦難。蘇煒說,不要問我青春悔不悔,可有人偏要給蘇煒戴一頂紅帽子,說他是青春無悔論。今天不論怎麽去反思,要我把自己的青春說成一無是處,我也不同意。


任何時期,人總分二種。一種是樂觀派,在苦難中也有歌聲,也有笑聲。在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時候,也相信太陽會出來的。另一種人,即使大太陽天豔陽高照,若心裏有烏雲,也不會感到光明的。


所以,經曆過了就會有反思,你做你的反思,我做我的反思。沒必要設一個反思標準,不符合自己的標準的,就否定人家的反思。

李先生 :@楊先生 你文革那會兒不是紅衛兵,後來不是知青嗎?怎麽要對自己的經曆完全否定呢?若你不是那就可以理解了。從紅衛兵到知青的一些人今天在中國掌權。他們的前輩也掌權,你在說他們一再犯錯誤,從不反思,是不是不該繼續執政了?


顯然,你是不理解中國的曆史。中國曆史上的任何政權都是你不打他不倒的。光用反思行嗎?換言之,你能打倒那個政權嗎?不能的話,就遠離這個話題,因為你提到的反思,讓人自然而然地滑倒這一步。
 

                                                        我在反思 ??


楊先生 : @李先生 坦率的講。在與人溝通方麵來說,最初的你所說的與現在的你所表達的,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你這次所表達的非常客觀,坦誠。能夠讓人接受,可能我沒有表達好自己的意思,我說這個反思,是上升到國家這個層麵的反思,也是全體人民的反思,以防止國家再犯類似的錯誤,這似乎很難說一個標準。如果非要在這個世界上找,我覺得德國人對納粹的反思及盡可能杜絕其再次產生的土壤,以及對被迫害者盡一切所能,不遺餘力地去補償,甚至上演了其總理在華沙一跪,深刻表達其懺悔之意。化解族群的怨恨。贏得被害者的諒解,重新融入世界大家庭。

李先生:中國文化總以博大精深自詡,可是有著明顯的缺陷。你提到的德國人的反省精神正是中國文化所沒有的。

為什麽資本主義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在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同期,中國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出現了。但是最終現代科學的發生發展沒有在東方,而在西方,多少可以從思想方法上找到。中國文化不具有導致產生現代科學的思想基礎。

Mr Lee  @楊先生?   我認為對上山下鄉知青這段經曆,有悔或無悔的評價,主要取決於筆者是得益者或是受害者,參與者或是旁觀者,還有他們得益或者受害的深淺程度。記得初中時語文老師講了個典故,(本人才疏學淺,忘了它的來源及名字)隻記得大概是說在古時,有一年京城大雪,酒樓內一桌坐有三人,他們分別是一文人雅士,一達官貴人,一富有商人,正在品酒賞雪。酒過三巡,文人詩興大發,提意每人出一句,作一首打油詩以作記念,他先出一句"大雪紛紛落地";當官的一心想著皇上,雪兆豐年,抱拳向天而說"想是皇家福氣";那富商想正因此大雪,難得清閑與好友大魚大肉,便道"再下三尺何妨";各人正在思考如何接上最後一句,這時在酒樓簷下避雪的一個衣衫單薄的肩挑小販,聽到他們還希望多下三尺雪,怒從心中起,衝口而出"放你娘的狗屁"!

對於上山下鄉的評價,在曾經上山下鄉的千萬人之中,除了極小部分得益者,健忘者,腦殘者??予以歌功頌德之外,絕大部分人都是受害者,隻是受害的程度深淺不同而已。我每每看到這些歌頌的文章,心中隻是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李先生 :@Mr Lee 對於您最後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印象深刻。於是乎,不能不使人想起文革初期的一首詩歌,拿起筆 做刀槍 集中火力打黑幫....誰要敢說當

檔不好 馬上叫他做閻王。放你娘的狗屁!頗有點紅衛兵的豪氣。因此,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經曆過那個時期的人,一張嘴,一投足都帶著不可磨滅的時代痕跡。你能否認嗎?

從一二千萬知青中走出來幾十萬,上百萬人他們今天是中國的棟梁。他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代表了今天的中國人,你能說他們是上山下鄉運動的得益者嗎?或者是文革十年浩劫得益者嗎?今天,在北美多個城市的知青群體中,都有人積極參與了《歲月甘泉》的演唱,有的人還參與活動不止一次的演唱,難道他們是在不遺餘力地歌頌那場我們民族的一場曆史上的劫難嗎?歲月甘泉的演唱就是一場很好的反思,歲月甘泉歌頌地是美好的青春年華。知青返回當年的土地,把它稱作第二故鄉,並不是要重新過那樣的生活,而是不忘初心,不忘苦難。絕不讓自己的後代重複前轍。

對歲月甘泉一直有不同的評價。否定論者就把它冠以青春無悔論。在對歲月甘泉的否定說中,有一人講《歲月》不是他心目中的知青時代的寫照,什麽是他心目中的寫照呢?是《悲慘世界》。他相信一定會有人寫出他期待的《悲慘世界》來。我在與他的辯論中說,好吧,我采取 open mind 的心態,與你一起等待你的《悲慘世界》,若他的問世真有期待的效果和曆史成就,我會與你一起鼓掌歡呼,因為他的問世是知青一代人史詩。
不過,從《歲月甘泉》2008年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與國內演唱了幾十場相比,11年過去了,《悲慘世界》在哪呢?你的那個中國雨果在哪呢?還能問世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在反思 ???

@李先生? 我知道你與歲月甘泉的感情以及你和某些人的爭論,我們知青群裏許多人為《歲月甘泉》奉獻了心血和汗水,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不過@楊先生對自己的經曆談些感慨及發表一點看法也是無可非議的呀,不要把別人都當成反對歲月甘泉的人。也許是我多言了,抱歉了…… 嗬嗬

李先生:那當然了,《歲月甘泉》不是終極真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評論,我的評論隻是個人見解,誰都可以批評。有人說我偏激,一個近70歲的人要是仍舊固持己見,極端偏激,離死就不遠了。我還想多活二天呢,隨便批!

楊先生 :@Mr Lee難得寫的這麽公允、客觀。你不是一個揣著聰明裝糊塗的人。那個故事比喻的各方恰到好處。

有點兒心血來潮,又有一點兒時間,就我觀察到、聽到的一些往事。隨口編一個小故事,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說是有一個生在一起窮鄉僻壤的小男孩,長了一頭疥瘡,因為有味道。每次上學都遭到了一些同學的厭惡和嘲笑,他的自尊遭到了深深的傷害。缺醫少藥的惡劣環境。使得他無法能夠迅速擺脫這種狀況,他不得不綴學了。疥瘡的折磨讓他痛不欲生,他的父母親傷痛欲絕。因為極度的赤貧,隻能到處尋找偏方,希望自己的孩子脫離這種苦難。小男孩為了討回至尊,忍受著著各種痛苦的治療。多年以後,終於靠著偏方治瘉了疥瘡。可是卻失去了寶貴的求學經曆。頑強的小男孩奮發圖強,早起晚歸嚐試著各種擺脫貧困的方法。終於在改革大潮中脫穎而出,成了富甲一方的首富。有人為他寫書,有人為他立傳,人們爭相傳誦著“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若是沒有疥瘡,他哪能有今天?於是人們開始羨慕起疥瘡來,為什麽是他,而不是我?一時間,芥瘡造就了千萬富翁的神話撲麵而來。有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真的希望自己也能長出一頭疥瘡來。富翁的心再次被刺痛了:“編吧,你們就往死地編吧。有誰知道當年我多次徘徊在死亡的邊緣。如果有來生,我寧願拿出我財富的一半,換回我不得疥瘡的悲慘童年。”人們似乎也忘記了那千千萬萬個因為貧窮而失學的少年。像這樣得過疥瘡,最後成了富翁的有幾人?

李先生:你們倆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吹捧。羨慕死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