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海外華人的去中國化

來源: 謝盛友 2020-04-16 13:05: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40 bytes)

也談海外華人的去中國化

我個人認為,海外華人的去中國化其實是去中共化,中國共產黨堅持野蠻的獨裁專製,所以我們甘願離開共產黨的價值觀。

究竟是什麽,導致了華裔亞裔人在西方要下意識地或故意地表態,自己離中共有多遠呢?如果有一天,中國真正進入了現代文明社會,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像台灣一樣,華裔和亞裔人還要不要去糾纏自己“離中共有多遠”這個問題呢?如果中國真正進入了現代文明社會,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像台灣一樣,至少我謝盛友不用去糾纏自己“離中國有多遠”這個問題 了。第一代移民從政的確十分艱難,但是也有得分的地方,既然你黃皮膚黑眼睛也認同我們西方的價值,那我也給你一票,所以盛友每次在市議會選舉中全市得票最多。盛友始終認為,移民的第三代才可以不用去糾纏自己“離中國有多遠”這個問題 。

所謂的去中國化,本來是另一種概念,是指一度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或地區,為蛻除中華文化的主導地位,建立本地獨特自主的國族認同、語言及文化的一種政治及社會運動。台灣語言學家蔣為文認為,去中國化通常出自於各地住民自決的獨立運動,為政治領域擴及到文化領域的運動。與去中國化類似的用語是脫漢,指“指透過文字改革──廢漢字或者限製漢字使用程度,來達成國家的政治和文化的完全獨立”。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飽受西方列強侵略,徹底打破了國人對中國原生的文化自豪感。中國近代的一些思想家認為中國古代的一些曆史遺留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包括孔子思想、禮教等,其中也包括漢字。由於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興起了廢除或改革漢字,主張采用本民族的表音文字的運動,其中劉半農、魯迅等提倡尤甚。

 魯迅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錢玄同宣布“漢字的罪惡,如難識、難寫、妨礙教育的普及、知識的傳播”,“改用拚音是治本的辦法,減省現行漢字筆畫是治標的辦法??治標的辦法實是目前最切要的辦法”。“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文;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文”。陳獨秀說:“??惟有先廢漢文,且存漢語。而改用羅馬字母書之”。瞿秋白說:“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瞿秋白文集二卷六九○頁)

由於滿清時代中國的日趨落後,許多人失去民族自信,中國文化受到許多衝擊,這被一些人認為是去中國化。其中包括:滿清被推翻後漢服沒有得到恢複而西式服裝流行,采用西方耶曆等等。當時失掉民族自信的人,不少持有打倒全部中國文化而拿西方文化來填充的觀點,主張接軌西方,全盤西化,出現了許多盲目、極端的言論和行為。比如新青年中的共產黨員認為“除了小腳和辮子之外”,沒有什麽“是東方文明——中國文化——所特有的”,東方文明中沒有任何特有的東西“值得我們引為光榮”,中國文化中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唾棄。魯迅、胡適喊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瞿秋白認為“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並開展用拉丁化拚寫取代漢字的活動。毛澤東曾認為:“世界的大國多半瓦解了。??全世界風起雲湧,民族自決高唱入雲,在曆史上湖南一直“受中國之累”,得不到發展,湖南人應該站起來爭取獨立,脫離中國,建立“湖南共和國””。陳獨秀認為孔子文化是“國之妖孽”、“麻痹、蠱惑中國人的精神鴉片”,並認為“國人唯一之希望,外人之分割耳。”

當時的愛國人士,如國家主義派的陳啟天便站出來,指出共產黨是要打破國家,推翻本國文化,號召中國人揀選本國文化,依賴自立,保衛國家,內除國賊,外抗強權。學衡派柳詒徵、梅光迪、吳宓、胡先驌等人站出來昌明國粹,並對新青年派對孔子和中國文化的片麵評論乃至攻擊在學術上進行澄清,進而指出中國孔子文化是世界之光,以儒家思想拯救當今物質社會,免蹈近代歐美生計組織之覆轍,“此吾儕對於全人類之一大責任也。”

1960年代,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起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6月1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口號,全麵否定中國的傳統思想和文化,大肆宣揚破四舊,摧毀許多中國文物、古跡及藝術品,並展開了批林批孔的活動,對孔子思想進行批判。 在共產黨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遭到毀滅性打擊。其中包括孔子、嶽飛、包拯的墳墓更遭到嚴重破壞。參加祭祖大典、祭祀軒轅黃帝、祭孔活動都會被認為是“封建活動”而被停止甚至破壞,炎帝陵被焚被掘墓,改革開放後,才陸續在中國大陸恢複。

我個人認為,海外華人的去中國化其實是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保持中華的漢字文化。

漢字具有魔力。歐洲與中國的麵積差不多,但歐洲分裂成多個國家;中國卻始終能夠統一,文字的差別看來是主要因素。地域遼闊,山阻水隔,使居住在各地的同一民族語言產生變 化,英語法語德語等拚音文字非常依賴“語音”,當“語音”產生變化後,修改文字符合“語音”是很自然的,加上拚音文字修改容易,造成歐洲的語文一路增多, 語文有異則造成民族分裂,所以歐洲分裂成多個民族;而漢字依賴“字形”,對語音的依賴不顯著,且要修改漢字有一定難度,是以雖然中國各地區的漢語方言有 異,但文字始終一樣,防止了民族分化。
歐洲各民族曆經多次被征服及強製同化,但卻沒有因此融為一體,反而分化出更多民族。看看中 國,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下令書同文,命李斯依據周朝的大篆,編成小篆,通行全國,原本有不同文字的六國遺民被同化;而後秦朝繼續擴張版 圖,征服了陸梁地,趙佗仍未建立南越國之前,遂定南越(即嶺南地區),以為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等三郡,即今天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當地原居住著越 人,但而後完全被同化成漢族。中國滿漢融合的曆史從清朝入關就展開,如旗袍等,愛新覺羅氏的皇帝沒有一個不會說漢語的,康熙、雍正、乾隆等更是眾人皆知的 漢語言專家。中國自古以來,各地方言紛雜,語言不通,但因為字形穩定不變,透過漢字的[形][義]交流,各地區仍能充分溝通。
同化 (Assimilation),是指個人或團體或民族,被融入非原本,但具社會支配地位的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被同化者通常是外地來的移民或少數民族。由 於生活在非原本社會中或與其接觸,慢慢失去大部分原來的文化特點;並接受非原本社會的特點。變化直到與非原本社會的成員無法區分為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