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楊利偉前麵的人

來源: 白熊from北京 2016-12-15 19:04: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505 bytes)

  

 

20161126_14801767586139.jpg

楊利偉

 

中國的載人航天時代

 

在當今世界,隻有蘇聯,美國和中國把人送上了太空。那麽蘇聯的加加林,美國的格林,中國的楊利偉是他們國家的第一個航天人,都是國家的英雄。2003 10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 5號飛船升空的日子,預意著中國的載人航天時代開始了。 

 

新華網報道,20031015日上午9時整,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幾百噸高能燃料開始燃燒,八台發動機同時噴出熾熱的火焰,高溫高速的氣體,幾秒鍾就把發射台下的上千噸水化為蒸氣。火箭和飛船總重達到487噸,當推力讓這個龐然大物升起時,大漠顫抖、天空轟鳴。

我們看到火箭和飛船總重達到487噸。難道這僅僅是物質的重量嗎?它包括了中國人飛天的夢想,從古代的嫦娥奔月的傳說,近代萬戶飛天的壯舉 ,到現代的錢學森的火箭,航天理論,共和國領袖的期盼,成千上萬人的默默奉獻,在這一時刻都凝聚在487這個數字裏了。還有那幾百噸高能燃料的燃燒,烈焰翻騰,化作高溫高速的氣體,從火箭噴出,托起了巨大的重量,不斷地克服了地球的引力,獲得加速度,升騰,再升騰…。

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力量在這一刻體現的是烈焰翻騰,是高溫高速的氣體,它不再是簡單的,化學上的氧化還原反應,原子外層的電子轉移,而是人的意誌力。

 

 

2_161202152350_1.jpg

 

 

中國的前載人航天時代

 

中國唯一被授予“航天英雄”稱號的楊利偉在談到航天員的體會,經曆時說的三句話,令人驚駭而發人深省。

“ 飛天其實一點也不好玩,可以說是身、心、靈的巨大煎熬,身:除了身體遭受的極限挑戰,還要忍受孤獨,寂寞,恐懼… ”

“ 航天員是用等量的鑽石堆起來的  ”

“ 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從這三句話,我們能看到的是國家意誌,民族意誌和犧牲精神。而這些不僅僅表現在成功的飛天人身上,也閃耀在每一個航天員候選人身上。

雖然楊利偉是中國第一個飛上太空的航天員,但他不是第一代航天員。在一篇他講述的文章裏,楊利偉提到,自己是中國第二次選拔的航天員了,1998年1月,經過嚴格選拔,12名預備航天員正式入住坐落於北京西北部的航天城。他們都是第二代航天員。

過了5年,楊利偉一衝飛天,在他之後,神舟飛船一艘接一艘的發射,航天人一個接著一個地飛天。到2016的11月,中國已把多人送入了太空,完成了太空行走,長征火箭與天宮一號,二號的對接,在天宮號裏的長期居留觀察。

今天,中國與世界都熟悉了這些名字:費俊龍,聶海勝,翟誌剛,景海鵬,劉伯明,他們是英雄航天員,配少將軍銜,其他的航天員也都是大校,上校,和中校。他們的名聲,走到哪裏,響到哪裏。兩名女航天員兼職的社會性工作,是全國青聯,全國婦聯的副主席之類的職務。

當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向景海鵬,陳東的時候,你可知道那些無名英雄?那些化做了烈焰翻騰,把自己的青春和能量轉變成托起中國夢的人們嗎?他們就像原子外層的電子在跳躍,是那樣的悄然無聲,卻發光發亮。每當新的航天喜訊傳來,他們就由衷地拚命鼓掌,一到把手掌拍紅?

 

有名的英雄們

今天,這些人絕大多數仍然生活在我們之中,他們是第一代航天員候選人。

1998年之前的近30年,中國就開始了準備。1970年夏, 準備從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其中許多是著名的戰鬥英雄。

方國俊是1970年選拔的19名宇航員之一,是那批宇航員中的代表人物。他講道,“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中國首屆宇航員,如果不是因為當時各種條件的限製,曙光號最終沒有發射,中國航天第一人應該是我。當年,方國俊34歲,擔任飛行團長,河南禹州市人,1936年出生。1949年入伍。1988年8月1日,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1990年至1996年任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20世紀70年代,方國俊在中國首批選拔的宇航員中以優異成績榮獲第一。國家沒有忘記他,2003年被正式認定為中國預備航天第一人。用他自己的話說,“ 其實1970年的入選是我第二次被選中了。早在1961年,空軍就挑選了 24名飛行員,以改飛新機種的名義集中的,學習航天理論。當時的總教官是錢學森 。由於經濟的原因下馬回到原部隊。一等就是10年。當再次召喚集中時,見到的都是些熟悉的麵孔。最終,因為913事件,被無限期推遲了 ”。

那會兒,我國的載人航天火箭都沒有準備好吧?直到1970年才發射了《東方紅》衛星。但是,國家未雨綢繆,提前規劃著,預備著航天員的培養。

王誌躍也是19位候選人中的一人。1968年3月7日, 王誌躍駕駛殲擊機擊落了一架飛在2萬米高空的美國U2偵察機,榮立一等功。1970年底,王誌躍參加首批宇航員的選拔,並最終從1800多名飛行員中脫穎而出。

與楊利偉一起培訓的還有13名中國航天員,到神舟十一號,他們先先後後都向公眾亮相了,就像上過天的植物種子,接受太空的射線輻射之後,就發生了基因變異,就能讓產量倍增,航天員一旦升空,他們的名字也變得閃閃發亮了。可是,今天訓練航天員的兩位教官,還沒有和公眾見麵。知道他們的人也不多。

 

 

1996年,國家挑選了兩名航天員,送到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培訓。他們就是李慶龍和吳傑。李慶龍 ( 安徽定遠人) 和吳傑 (河南鄭州人) ,都是1963年出生的,1984年成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

 

兩人來到俄羅斯的加加林航天中心。按照常規,中心對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培訓工作一般需要46年。但是,根據中國的要求,吳傑和李慶龍,必須要在一年內完成全部內容培訓。

 

是因為我國航天經費投入不足嗎?還是李慶龍與吳傑比別的國家來培訓的航天員更聰明?

 

都不是,而是另有原因。

 

原來從1968年開始,中國就已經著手訓練航天員了,已經積累了經驗。李慶龍與吳傑的中國基礎是關鍵的因素。

 

他們在俄國培訓的最大障礙是語言,是飲食不習慣。一年之後,語言過關了,飲食習慣了,培訓也就結束了。

 

199711月,吳傑和李慶龍以非常優異的成績完成了需要4年的訓練課程,有關俄語、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理論和艱巨的任務訓練的所有科目,都參加了考試。

 

俄羅斯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副主任阿··麥依波羅達說:全部訓練結束時,李慶龍憑優秀的成績拿到了027號國際航天員合格證書。吳傑以4+的優異成績獲得由7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全票通過。

比較李慶龍和吳傑在加加林宇航中心接受的培訓,我國從1968年開始的各項耐受極限的測試和培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該做到的中國都做了。

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是錢學森,一點也不遜色於俄國的科羅廖夫。二戰結束後,錢學森作為美國的代表去德國接受了大量的有關V-2 導彈的技術資料和人才。他還是馮布勞恩的得意門生。錢學森主導的中國載人航天能差嗎?

看過蘇聯電影 《 訓火記 》的人,無不佩服蘇聯人忘我的奮鬥精神。而我們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的奠基一代人與俄國航天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名英雄 --- 最可愛的人

1968年的春天,中國開始著手挑選航天員。先創建了航天醫學研究所,馬上從滑翔學校學員中挑選了27人組建了鍛煉排。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為挑選航天員做準備。這個鍛煉排就是航天員大隊中的鍛煉中隊前身。

3年多的時間裏,鍛煉排的所有學員(航天員候選人)參加了十幾項人體耐力極限測試,以他們的所得數據為基礎,製定了中國航天員挑選標準。

由於時代的原因,要求做無名英雄。不能照相,幾乎沒有留下實驗時的個人照片。而且,在哪段時期,鍛煉排的鍛煉員們無人入黨,無人記功受獎,沒有任何補貼和獎勵。不是這些人做得不好,不想立功,不想入黨,而是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人人都在默默地奉獻,誰又能更突出呢?

由於這個原因,當時的新聞不能報道,可是,時過境遷,為什麽今天的新聞媒體,媒體人也對他們選擇性地遺忘了呢?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隻知道他是在中國第一批航天員候選人群體中,經曆過嚴格的挑選和訓練,他卻從未提起過自己經曆了生死危險---在做加速度極限測試時幾乎犧牲的往事。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已經過去了40年。因此有著一種感動,要讓人們知道他們,知道他們是走在楊利偉前麵的人。他們是鋪路石,鋪就的路是一條通天的路。每一個這樣的默默奉獻的人,他們的青春和生命聚集到了一起,就是托起神舟飛船的烈焰翻騰,就是火箭發動機噴口噴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在那一刻,大漠顫抖、天空轟鳴,中國抬起了頭。

張樹根,1968年入伍的鍛煉排成員,成功地耐受 12 G 加速度測試者之一。現在雙耳失聰,伴有陣發性暈厥。他說,這些症狀是我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做貢獻留下的,我無怨無悔。能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和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我驕傲,我自豪。在第一次的航天員選拔中,張樹根等做教員,以自己通過 12 G 加速度測試的經驗,指導了第一次參加選拔的飛行員。

魏 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影響了新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在文中提到了很多戰士的名字,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中國人,就像東北的紅高粱,西北的竄天揚,華北的大槐樹一樣普通。可是在慘烈的戰場上,他們卻能用英勇地犧牲保衛祖國的和平。能夠做出犧牲的普通人,就是最可愛的人。而今天有些人卻在奇談怪論,說那是一篇煽情之作。是對戰爭血腥的渲染,是陳舊過時的  “ 革命英雄主義 等等。這樣的人,對我們的默默無聞的航天員候選人的奉獻和犧牲,肯定是視而不見,裝聾作啞的 。拋棄不顧這些奇談怪論,做我該做的事,就是要介紹新時代的最可愛的人。

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千千萬萬的普通人願意做出犧牲的話,那就國將不國了。像我的大學同學這樣的人,在和平時期,寧願做出像戰爭年代那樣的犧牲,在我眼裏就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具體做了什麽,請看張樹根的戰友,同是 1968年入伍的鍛煉員李建軍的文章,《在航天員英雄大隊的旗幟上》,本文願作他的回憶文章的序言。

 

參考

在 “ 英雄航天員大隊“ 的旗幟上http://blog.creaders.net/u/7034/201612/275450.html

 

楊利偉自述http://tech.creaders.net/2016/11/26/1752212.html

1970年代的中國航天員訓練  http://bbs.tiexue.net/post_4143590_1.html

  

中國記者探訪我航天員在俄羅斯的受訓地

http://msd.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463/23/class046300007/hwz1301055.htm

 

中國航天員訓練過硬 俄羅斯人由衷讚歎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3-05/08/content_869540.htm

 

中國航天員訓練刻苦 曾將俄羅斯教練練垮至嘔吐

http://news.qq.com/a/20120612/000954.htm

 

《誰是最可愛的人》撤出課本是明智之http://comment.news.163.com/news2_bbs/4KE4697N00012Q9L.html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